维和烈士杨树朋妻子:绿军装是我要找的人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朱宏博 熊永岭 张筱悦责任编辑:乔梦
2016-07-21 00:00

“不用了。你们那也很忙。我会照顾好家里人的,放心。我们等着把杨树朋接回家。”“替我向受伤的战友们问好。谢谢。”7月12日,这两条微信刷爆了千万人的朋友圈。写下微信的是一位深明大义的军嫂、一位维和烈士的妻子。看似平静的话语下压着怎样悲痛的心情、深沉的情感?7月13日,记者来到位于泰山东麓的一个小山村,追寻烈士杨树朋的足迹,倾听军嫂邹丽娜讲述他们的故事——

选择军人,今生无悔

■本报记者 朱宏博 熊永岭 实习记者 张筱悦

邹丽娜与杨树朋战友对话记录截图。

沂蒙山脉西北端的山东省莱芜市钢城区八大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是烈士杨树朋的家乡。

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1947年,著名的莱芜战役在这里打响。在这场扭转了解放战争山东战场战局的重要战役中,在通向战区的漫长补给线上,是50万沂蒙百姓夜以继日地前送粮弹、后送伤员,保障了战役的胜利。

69年过去,这片热土爱军崇武激情不减,闪亮的光荣军属牌匾依旧是群众心中最推崇的“星”。循着光荣军属牌匾,我们走进八大庄。

选择,因为信任

绿军装是我要找的人

“杨树朋是全村人民的骄傲”“向英雄杨树朋学习致敬”……还没进村,路口、院墙上,一条条庄严肃穆的横幅告诉我们,这里就是英雄的家乡了。村支书刘加前介绍,横幅都是村民自发制作悬挂的,表达哀思也表达敬意。而这几天,自发到杨家帮忙、陪伴安慰一家老小的乡邻更是没断过。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小院,两扇并不宽敞的木质大门上方,高悬着的“光荣军属”牌匾格外醒目。院内是五间略显局促的瓦房,院落里沉闷闷的,进进出出的人都低头不语。

杨树朋的遗像挂在家中的北屋。照片上年轻的脸庞带着温和的笑容。一旁桌子上,放满了他这些年寄回家的各种奖章、证书。墙上挂着没来得及撤换下的中国结,还有一张结婚照。照片中,两个年轻人笑容甜蜜,亮亮的眼睛满是对未来的憧憬。此刻,照片中的女主角邹丽娜缩在沙发一角,手里反复地捏攥着一团湿润的纸巾。

“我想他时,总想着他在部队,我再挺一挺,他执行完任务就会回来的,就会像第一次见面那样出现在我面前,挠着头朝我笑……”在等待杨树朋遗体回家的日子里,邹丽娜一次又一次靠回忆来支撑自己。

“介绍人给了我一张他的军装照,我第一眼就觉得这是我要找的人。”邹丽娜的父亲当过兵,童年跟随母亲到部队探望父亲的温馨记忆,让她对穿军装的人有一种别样的亲近。

2006年初,一张照片成为两人爱情的起点。而第一次相见已是几个月后,杨树朋得空休假时。两人约定在邹丽娜工作的商场见面。那时,俩人都没有手机,杨树朋更是连邹丽娜的照片都没见过。邹丽娜看着杨树朋走进商场,看着他转了一圈又一圈。有心灵感应似的,圈子越转越小,缩到了邹丽娜的附近。最后邹丽娜忍不住笑了,杨树朋也挠着头笑了起来……

谈及此处,邹丽娜嘴角泛起一丝幸福的笑意,旋即眼眶又红了,因为这样温馨的时刻太少:从认识到结婚整整两年,两人见面的时间却不足两个月,留下的是寥寥几个镜头和厚厚的电话卡。

“那为什么还要嫁他?”“他是军人!”

静卧无语的沂蒙山啊,您孕育了多少忠厚的优秀儿女,哪怕承受再大的痛苦和委屈,爱党爱军的那股情结却仍是那样的坚定!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