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有组织健全了,分队才能更快更好地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第九批赴南苏丹(瓦乌)维和医疗分队全体队员抵达任务区后,迅速召开党员大会,成立党支部,确立党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充分发挥组织功能,确保了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
“我们的班子组建起来了,下一步就是怎么发挥好作用。要把大家拧成一股绳,确保全体队员在任务区安全、顺利地完成好各项任务。”支部书记刘英杰在支部会上讲到。9月30日下午,也是分队全体队员抵达任务区后的第一个周末,支部召开会议分析人员思想形势、安全形势。本着一切为了分队、一切为了任务的原则,结合任务区近期工作生活实际,与会人员深入剖析,“救治难民营难民陪员问题”、 “疟疾病人防护问题”等,共提出医疗、行管、后勤三个方面存在的七个安全隐患,并针对性地制定了具体解决措施。
“太阳底下35,防护服内53 ”。年轻党员干部刘昊灵打趣地说。而这个“35”和“53”不是指别的,正是指的温度。每次为营区进行消杀之后,他就像被大雨淋过一样,浑身都是湿漉漉的汗水。来到任务区后,落实分队领导“零疫情”指示成了他的头等大事,也是他每天琢磨解决的难事。任务区自然环境恶劣,加之雨季蚊虫肆掠,给防疫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刘昊灵结合分队营区环境特点,迅速制定防疫防护措施:一方面加强营区环境整治,组织人员清除杂草、疏通沟渠、填平坑洼、严格垃圾分类处、根据蚊虫密度每周对室内外环境进行2次消杀处理,对于化粪池等重污染地定期投放幼蚊杀虫剂,有效降低了传染媒介的数量,使营区蚊虫密度始终保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另一方面重视个人防护,各宿舍、值班室配发电蚊香器、盘式蚊香、花露水,规范人员着装,减少皮肤暴露。在他的建议下,“卫生防病宣传教育” 活动列入党小组学习的一项必要内容,以此确保人人重视、人人熟知、人人践行。

营房消杀作业

化粪池投放灭幼蚊杀虫药

清除营区杂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