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马勇 责任编辑:马嘉隆
2020-11-13 10:19:35

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马 勇

紧急情况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如何处置,可以看出一个领导干部的能力水平。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年轻干部要提高应急处突能力。这是着眼新形势新任务对年轻干部提出的重要而紧迫的要求,也为广大党员干部提升能力素质指明了方向。

应急处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突现的重要时期,党员干部只有胸怀两个大局,正确把握形势,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才能在风险挑战来临之时从容面对、有效应对。

预判风险的超前意识。在党的七大上,面对抗日战争即将胜利的大好形势,毛泽东列出了我们党可能遇到的“十七条困难”, 并据此提出应对之策,为抗战胜利后的各项工作赢得了主动。改革开放之初,面对新情况、新问题,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工作基点放在出现较大的风险上,认为只要预判得准、预备得足,“即使出现了大的风险,天也不会塌下来”。历史与现实昭示我们,只有具备了预判能力,才能知道问题根源在哪里、表现形式是什么、发展趋势会怎样,从而做到有备无患。

敢于决断的见识胆识。1950年解放海南岛战役中,胆大心细、善出奇兵的韩先楚根据潮汐、风向的变化,果断决策,调整原定的作战计划,提前于4月16日率300多只风帆船突击登岛,一举成功,为我军解放海南岛全境奠定了胜利基础。实践证明,面对瞬息万变的局势,迅速作出反应、果断决策、付诸行动,才能避免“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窘境。关键时刻看得准、该拍板时敢拍板,才能抓住时机、攻坚克难,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

精准拆弹的处置能力。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在万米高空飞行时驾驶舱挡风玻璃突然破损,生死关头,机长刘传健凭借精湛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完成了一场“史诗级迫降”。实践证明,只有成为行家里手、身处危局困局时敢于果断出手,才能有效处置、妥善安置。

化危为机的过硬本领。危中有机、危可转机,只要化解有术、应对有方,就能柳暗花明。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不少行业、企业逆势增长,许多新技术、新业态脱颖而出,一些新型消费、升级消费异军突起。事实证明,要想在“失之东隅”之后“收之桑榆”,就必须顺时应势、积极作为,在应变求变中育新机,在敢闯敢干中开新局。

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实践课题。党员干部只有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才能不断提高应急处突能力,在风险挑战和危机困局面前骨头硬、肩膀宽、本领强、胆气壮。

在强化理论武装中滋养。毛泽东曾指出:“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党员干部要把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作为终身课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特别是深入学习习主席关于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重要论述,领会精神要义,掌握思想武器,立起根本指导,不断强化忧患意识、底线思维和斗争精神,打牢增强应急处突能力的思想和理论基础。

在备战打仗主业中锤炼。“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锤炼应急处突能力,首先要体现在应急备战、敢打能胜上。军队党员干部要以大国军队、新时代革命军人应有的眼界、气度、标准,积极投身于备战打仗生动实践,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着力解决“两个能力不够”“五个不会”等问题,切实在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下经受血与火的洗礼、生与死的考验。

在吃劲重要岗位上磨炼。习主席强调指出:“对有潜力的优秀年轻干部,还要让他们经受吃劲岗位、重要岗位的磨炼,把重担压到他们身上。”吃劲岗位、重要岗位责任重大,矛盾尖锐、问题复杂,能够磨炼人的意志、提升人的能力。既要有计划地把有潜力的年轻干部推上这些岗位,在应急处突的实践中劳筋骨、苦心志、长本领,更要教育引导他们主动放弃清闲安逸的生活,到偏远艰苦的地方历练,努力实现能力的提升、精神的升华。

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淬火。要把急难险重任务作为提升自己的“磨刀石”、考验能力的“试金石”,勇于接最危险的任务,甘于干最艰苦的工作,敢于做别人最不愿做的事情,切实做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在矛盾冲突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在危机困难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在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不断增强驾驭风险、迎接挑战的本领,把自己锻造成为真金。

在专业培养训练中孵化。适应未来军事斗争需要,我军专业分工更加精细,对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要求越来越高。要以提升战斗力和部队效能为标准,根据专业岗位和职能任务需要,依托军队院校、科研机构、训练机构等,落实专业化要求、进行专业化培养、提升专业化素质,锻炼洞察局势的眼力、分析研判的脑力、精准处置的功力。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政治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