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专论丨把握无人化作战的全新特点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周青峰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1-11-25 06:41:53

把握无人化作战的全新特点

■周青峰

引言

无人化作战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无人化作战系统为主力的作战形态。近年来,无人化作战系统已经渗透到战争的许多环节,作战效能日益凸显,作战形式屡见不鲜。随着无人化作战系统大量使用于战场,无人化作战正展现出全新的特点。

全天时多功能的全域作战

无人化作战系统的优势就在于“无人”,不会因为“精力”“体力”“情绪”等因素影响它的作战状态,因而无人化作战系统拥有对任何战场环境及作战空间的适应能力。无论是在极寒、极热、高压、缺氧等极端气候下,还是核辐射、生化袭击等人类难以生存的环境,无人化作战系统仍可执行既定程序任务。因此,无人化作战系统的全时空执行任务能力,能有效满足未来战争需求,从而增加制胜砝码。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无人战车自主路线规划、目标识别等能力突飞猛进,加上其强大的火力,单车作战攻击力甚至可比肩一个班排兵力。除作战突击外,无人战车还可以在枪林弹雨中救护、抢运伤员,后勤辅助无人战车可以极大提高部队机动性和持续作战能力。无人机能够长时间滞留在目标空域进行侦察,对预定目标保持长时间跟踪监视,并能够依托高度信息化的作战体系将作战信息回传,根据相应的指令对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并进行目标毁伤评估,避免高成本的火力覆盖和有人战机的出动。无人潜航器早已威名赫赫,不论是携带武器的攻击平台,还是不携带武器的侦察平台,都是水面舰船和潜艇的天敌。一个完整的无人集群,甚至能“包揽”从排雷排爆、侦察监视、警戒搜索到协同攻防、自主作战、物资运输保障等多个领域任务,拥有巨大作战潜能,从而开启无人化智能作战新纪元。

实时精确透明的战场态势感知

战场感知系统在作战体系中起着类似“眼睛、耳朵”的重要作用,敌对双方针对战场感知系统的攻击和防护成为现代战争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以感知技术为基础的传感设备技术性能有了质的飞跃,无人化作战系统中各种传感器的分辨率和探测距离大幅提升,不仅对战场环境具有自主感知能力,且具有超越人感知能力的效能;同时这些携带传感器的无人化平台具备自主识别和分辨处理能力,能帮助指挥员快速定位、识别目标并判断其威胁程度。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无人化情报、侦察、监视系统遍布战场,形成了空间上、时域上、频域上相互补充的立体侦察监视体系,可以精确地探测到战场上几乎所有的情况,并通过高速宽带网络,将分散传感器有机联系起来,使得置于网络中的任一平台只要获得情报,便可分享给整个作战系统。无人侦察预警装备可充分发挥抗电子干扰、灵活机动、耐核辐射和隐蔽性强等优势,从而大大提升战场感知能力。由于无人平台都具有传感器功能,在集群作战时能够通过分布式探测,从各个方位获取目标信息,并通过群内共享和智能处理、分发,实现无人集群快速、同步感知。

智能便捷扁平的作战指挥控制

在未来战争中,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舰艇等无人化作战系统大量应用,促使作战指挥体制、指挥模式、指挥场景等发生重大变化。首先,指挥体制向扁平网络式演进,传统的多级指挥链可能压缩为“指挥员—集群”两级指挥链。指挥机关的管理幅度逐渐变宽,组织架构向外形扁平、横向联通、纵向一体的网状结构发展。其次,指挥模式向智能自主式转变。随着无人化作战系统扩大运用,与之对应的新作战指挥模式也会逐渐形成。初级阶段指挥模式呈现为“人在回路中”,无人化作战系统处于配角地位。中级阶段指挥模式表现为有监督式的“人在回路上”。高级阶段智能化决策系统发展成熟,交战规则和战术已经事先预置到无人化作战系统的自主控制软件中,无人集群能够自主感知、自主判断、自主决策、自主行动,可在没有人员干预的情况下自主指挥,指挥模式呈现出完全自主作战,即“人在回路外”。由于无人化作战系统的高度智能化,其具备了较少甚至完全无须人员参与的自主决策能力,能够自主完成从目标定位、任务分配到打击、评估作战进程的秒杀循环,从而提高从发现到打击的速度。

无形无声突然的综合精确打击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历来是战争制胜的法则。而无人化作战系统,利用隐形设计、隐身材料、微型尺寸,通过隐形、藏匿、干扰、变轨、加速等技术,把无人化作战系统的外在特征减少到最小,使对手难以发现、规避和抗御打击,从而使得以往需要各种客观条件配合才能达成突然性,转变为利用技术手段随时随地都可以达成突然性。如小型无人机飞行高度可降低到40米,小如飞鸟,可以有效躲避对方雷达。无人潜航器和无人战车,也可设计成外形更扁、横截面更窄的流线型,并大量采取新型隐身技术,有效降低了反射截面。当无人化作战系统实施偷袭时,能够使对方陷入防不胜防、被动应付的局面。因此,无人化作战平台的无形无声,在未来作战比拼上占据先天优势。利用无人化作战系统行动无声无形、打击准确高效的特点,可以实施精准打击关键部位的点穴失能作战。其关键是组合使用各种失能手段,包括影响和控制人的思想、意识或感染人工智能失去计算能力达到控脑的目的;迷惑人的视觉器官、摧毁传感器系统,实现致盲的目的;限制或摧毁人的行动及装备的机动能力,来实现制动的目的。无人化作战系统使得精确打击在无形无声中达成作战目的。

协同高效全向的蜂群集团作战

“蜂群”是大量不同功能智能无人平台的集合体,具有单个武器系统所不具有的独特运用方式。利用“蜂群集团作战”的协同优势、数量优势,可实施全向突防、分布杀伤和集群防护。协同优势,即通过群体智能决策和线上任务分解与指派,群内各平台动态自主联动,自适应协同作战。数量优势,即根据战场实际建立动态自愈的“杀伤网”,对目标实施多方向连续或同时的饱和式复合攻击,达成“小而多”胜“大而少”的效果。全向突防,即由于小型无人平台成本低、数量多,可在宽正面上实施多方向、立体同时突入,致敌因平均用兵而分散其防御力量,造成防御薄弱,从而实现有效突防。分布杀伤,即“蜂群”通常根据作战任务将不同功能平台进行混合编组,形成集侦察探测、电子干扰、网络攻击、火力打击等于一体的综合作战群,可从多维空间、多个方向对同一高价值大型目标或区域集团目标实施同时全向式或连续脉冲式的多域“软硬”复合攻击,既能满足对点目标的精确打击,又保证了对面目标的全面覆盖。集群防护,即“蜂群”也可以构建智能自适应防御系统,在主要突击力量或重要目标外围形成自动响应的保护“气泡”,形成立体、多层次的拦截网,既能够“以多拦少”,又可以“以多拦多”,拦截范围广、成功率高,是未来配合实施防空反导作战、重要目标末端防护和反制敌蜂群攻击的重要运用方式。

精确智能响应的联合勤务保障

无人化系统具有高自主认知、长航时作业、高精确测算等优势,将使未来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联合作战保障行动更加自主智能、高效准确,因而使得联合勤务保障方式趋向精确化。战斗保障及时高效,无人伴随支援灵活,无人化系统可搭载相应功能模块,采取自主式跟随或遥控式支援的方式,独立或辅助传统保障力量,隐蔽、安全、快速、高效地遂行保障任务。联合勤务保障需求自主响应,无人精确直达投送。依托“可视化”的保障网络体系,无人保障力量依据保障对象位置、战场态势变化情况迅速评估,避开敌威胁区域,规划出一条安全快捷的行进路线,直达投送位置。由于无人化系统“平台无人”且续航时间长,可在危险环境下连续不间断进行适时、适量、适当的精确保障,尤其是对一线作战部队进行弹药、食品、燃料等物资器材的末端补给,既可有效解决保障链“最后一公里”难题,又可极大地减少保障人员伤亡。在阿富汗战争期间,为避免简易爆炸装置对地面运输车辆的威胁,美军曾运用K-MAX无人直升机向前沿基地和驻守哨所的陆战队进行物资补给。该机能根据GPS系统进行定向飞行,也可由地面人员通过遥控装置远距离操控飞行,并在人员辅助下完成物资吊装或投送,每次可吊装运送物资2吨,每天可送达13.6吨左右。此外,在水下作战中,大型水下无人潜航器也可担负物资前送补给任务,它既可以为秘密执行任务的特战分队或其他海上平台提供装备、给养等物资器材的保障,也可以输送、补充或撤离少量的战斗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