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如何在军事叙事的斗争维度上赢得胜利,需要把握这四点原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沈文科 薛闫兴 责任编辑:于雅倩
2021-12-07 07:40:55

●语言也是武器,把握叙事主导权,是赢得认知战的前提和基础

“叙事战”:军事竞争的话语武器

■沈文科 薛闫兴

引 言

随着心理战、网络战、社交媒体战、认知战等理论的发展和作战实践的运用,军事话语权的争夺愈演愈烈。以语言为武器,强势的叙事既能压制对手形成话语主导权,也能潜移默化地塑造对手的思维习惯,引导作战对手跟风追随,形成话语非对称优势,从而实现“概念打击”。

叙事可扼控军事理论的“喉咙”

语言也是武器。军事斗争除了可以动用飞机、坦克等硬手段外,也可以将语言修辞作为实现军事目标的手段。不同于话语,叙事更为宏阔。认清军事叙事的内涵和特点,对于构建未来军事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上膛的“手枪”。“叙事战”是指以语言为武器,以占据世界军事话语主导权为目标而展开的军事理论创新和竞争。从目标上可分为进攻性叙事、防御性叙事和威慑性叙事等,按手段可分为作战概念叙事、军事理论叙事、军事话语叙事、军事话术叙事等。内容既涉及国防和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层面的叙事,也包括战略、战役、战术层面作战概念的叙事,还包括作战标准、作战规则的权威制定和议程设置。把握叙事主导权,是赢得认知战的前提和基础。把握了叙事主导权,也就把握了国际意识形态斗争的主动权、领导权,进而获得军事话语主导权。

成功的叙事需要吸引力。与严密的逻辑论证不同,叙事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吸引观众,二战时期德国“闪击战”神话便是如此。这个横空出世的战术其实是一战后期“胡蒂尔战术”或“渗透战术”的翻版,但在军事界和各类媒体的华丽包装下,迅速成为德国能够横扫欧洲的“魔法”。当前,美军各个军种都在推出令人眼花缭乱的作战概念,尽管不少是对以往作战思想的翻新和包装,然而这种颇具“概念股”意味的营销方式成功吸引了世界军事界的注意和追捧,甚至影响了其他国家军事变革的方向和军事学说的制定。

叙事是军事发展的“设计师”

叙事既是理论研究者脑中的思考脉络,也是媒体口中的报道风格,它对内构成了理论研究的习惯,对外则成为描述对手的行文规范,涉及理论、概念、宣传、话术手段等诸多内容。因此,可以从四个方面认识叙事在军事上发挥作用的方式。

作战概念叙事影响未来军事建设与发展。作战概念既是一种作战理念,本身也是一种武器和作战手段。作战概念的叙事竞争让作战双方极力追求军事技术运用和作战方法手段的共同进化,力争使双方作战理念和方法手段处于相近的水平。当国家军事实力差距巨大时,实力强大的国家力求主导设计战场,实现对作战对手的降维打击。当国家军事实力差距不明显时,双方作战概念的博弈结果可能是混沌未知的。各方穷尽所有,在时代框架所能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全景描述可能的作战方式和手段。在你来我往的作战概念“叙事战”之中,新型战争方式最终会在双方军事理论家的“头脑风暴”中诞生,在演训实践中定型,最终在战场对决中进行检验。

军事理论叙事能左右军事战略的制定。军事理论叙事有助于确定国家安全利益、识别现实和潜在威胁,也有助于针对性规划国防与军队发展战略。比如,马汉“海权论”的提出,既有力满足了本国海军发展需求,同时也成为二战后各国争夺海洋利益、发展海上力量的重要思想源头。美军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高新技术战争的叙事,引导了世界新军事革命浪潮,带来了武器装备和部队编制体制的重大变革。近年来,美军相继提出“多域战”“分布式海上作战”等新作战概念,反映出其希望借助先进作战概念继续占据世界军事发展前沿、引领军事变革方向的意图。

军事话语叙事可塑造军事认知环境。军事话语通过构设术语,对军事理论内容进行议程设置,塑造军事语境,内化对手思考方向,让其在既设的军事框架内认知作战环境、作战手段,进而创设自己熟悉的作战“剧本”,让对手陷入其中却浑然不知。譬如美军名目繁多的作战概念,既有服务本军种利益竞争的需要,也有试错性的作战概念推演,同时还有意无意地给对手制造“概念圈套”。

军事话术叙事可主导话语权颠倒黑白。通过名词构造等话术,强势叙事者可对已有概念做出新表述,模糊人们对原有概念的理解,形成强势话语对弱势话语的压制。通过高调宣传、片面解读、美化包装和选择性运用政策法规等手段,既妖魔化对手,又彰显强势叙事者自身行动的“正义性”和“合法化”。近年来,西方国家把意识形态领域的政治语言叙事模式转变成军事话语权进行输出,隐蔽地将价值评价植入军事层面的叙事之中。比如,描述同样性质的作战行动,西方国家自己会用“低烈度战争”“航行自由行动”等带有中性和正义色彩的词汇,却贬损别国为“灰色地带行动”。

善于争夺“话筒”主导权

从内容上看,叙事属于语言艺术范畴,并不神秘。在认清其特点及作用方式的基础上,如何在军事叙事的斗争维度上赢得胜利,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理论和现实问题。笔者认为,争夺“叙事战”主导权,应该注意把握四点原则。

注重量体裁衣服务国家战略。军事服从政治。军事叙事不能天马行空,应该与国家战略叙事相一致,否则二者的分裂将严重损害国家安全利益。二战前夕,法国奉行的以“马奇诺防线”为代表的防御性军事叙事,无法支撑其政治上与东欧国家的同盟战略体系,令法国失去了应对德国威胁的可信能力。因此,军事上的叙事贵在围绕着国家战略目标“就地取材”“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我军历史上的“麻雀战”“零敲牛皮糖”“小群多路战”等作战概念,有力支撑了我军作战实践。现今俄军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发展了“混合战争”理论,为自身寻求到迥异于美军却适合俄罗斯特色的作战方式,并在俄格冲突等行动中有效维护了其国家战略利益。

灵巧拆解词语进行反向叙事。词语构建是对已有概念作出新表述,模糊对原有概念的理解,从而达到引导舆论的目的,是构建话语体系常用的手段之一。美军当今大量所谓的新式作战概念往往是新瓶装旧酒。比如“分布式海上作战”,其实是“分散兵力”或“狼群战术”借用网络领域概念的语言升级,“海上远征基地作战”炒的则是“跳岛战术”的冷饭。对待这些作战概念,千万不能人云亦云。应该运用批判性思维,通过反向叙事的方式挤出作战概念叙事中的水分,拨开云雾见真容。

积极夺取认知空间,抗击叙事霸权。“叙事战”的终极目标是夺取认知领域的话语权、制脑权。如今网络是叙事的主战场,自媒体、社交网络、直播视频等是认知对抗、“叙事战”的重要平台。西方军事强国凭借占据全球舆论制高点的优势,用一套霸权性质的话术,构设了一套服务资本利益、维护霸权地位的价值和标准体系,形成了偏向于网络霸权国家的选择性叙事取向。处在这种不利的叙事环境下,应着重探索弱势叙事空间的话术手段,在媒体、智库等叙事平台构造话语联动机制,逐步拓展叙事空间,赢得更多的社会认同、更多的公众青睐和影响力。

防止落入作战概念的叙事陷阱。作战概念超前并不意味着军事实力领先。战争对决,作战概念从来不是制胜武器,更无法左右战争的结局。冷战后美国发起的几场战争,均凭借绝对的非对称优势以强对弱、以优胜劣,其背后密码为:实力+新作战概念,其中何者为决定因素还有待商榷。因此,应避免落入对手作战概念的叙事陷阱,防止被对手牵引着追逐作战概念创新以致被带偏节奏。要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原则,用清醒的头脑、理智的思维谋求有中国特色的军事理论叙事,练就制胜强敌的过硬“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