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提升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雷跃捷、李智 责任编辑:闫冰倩
2022-06-13 12:12:08

作者:雷跃捷、李智(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和全球传播秩序处在不断调整和变革当中,中国在国际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在全球化及全球治理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在发生改变。随着全球疫情的持续蔓延和国际抗疫工作的不断推进,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掀起了新一轮对华污名化浪潮——“中国病毒”“功夫病毒”“熊猫瘟疫”等话语标签在国际社交平台上大行其道,逆全球化、单边主义、民粹主义、右翼保守主义等思潮和“反华”“仇华”的政治意识形态偏见甚嚣尘上。由此,美国展开了对中国的价值观外交,西方世界开启了“后冷战时代”以来的“价值观新冷战”铁幕。在“价值观先行”的国际交往大背景下,中国与西方世界之间关涉话语有效性和影响力的国际话语权争夺不断加剧。国际话语权斗争不仅是道义上的交锋、价值观的较量,更是战略上的博弈。为此,化“话语困境”为“话语契机”,转“话语劣势”为“话语强势”,全面提升国际话语权,成为中国在后疫情时代极其重要的对外传播战略目标。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首先取决于国际议程设置能力的提高,即国际议题更为成功地被设置。为提升国际话语权,需要争取和把握国际议程设置的优先权和主动权,主动设置敏感性、显著性、针对性强的国际议题,抢占舆论先机,赢得国际主流舆论平台的流量和声望。唯此,方可确保中国话语说得出、传得开、叫得响。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通过领导人出访、高峰论坛、主场外交、在国外发表署名文章、例行记者会、媒体吹风会、中外智库媒体论坛等渠道和平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讲述中国故事,阐发中国精神,尽可能多地创造国际议程设置机会,积极为国际社会设置议题。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会议、二十国集团等多边国际机制成为中国展示和阐述新安全观、新发展观、新合作观、新文明观、新全球治理观等理念而进行国际议题设置的重要场所。2020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各种国际多边场合提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亚太命运共同体”“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等中国概念,广泛地为国际媒体和国际公众设置报道和讨论的议题,为后疫情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生成和提升奠定舆论基础。

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从根本上取决于国家价值观能否被对象国或目标国受众及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即要通过共同话语认同和实践来实现。不同于美国及西方世界所谓的“美国优先”或“普世价值”理念,中国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达出一种超越种族、国界、文化、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界线而将国家利益与人类公共利益融为一体的共同价值,因而,它有望成为一套具有最大公共性和共识性而最能为全人类所共情、共享、共用的全球公共话语。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正是在“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具体形态“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这一公共话语框架下展开对外疫情防控交流与卫生合作,支援发展中国家卫生体系建设,并提出开展联防联控、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等一系列倡议与方案,率先成立中韩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联防联控合作机制,从而使中国利益国际社会化、使中国方案变成国际方案。这使得“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话语在世界范围内得以广泛传播,受到普遍认同,并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使用和实践。中国因此赢得了全球卫生治理体系的话语权,进而争取到全球治理体系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