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充分发挥法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作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姚 邢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3-18 06:52:41

充分发挥法治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保障作用

■姚 邢

习主席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带来的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命题。“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改革与法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要坚持在法治下推进改革,在改革中完善法治。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重视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建设提出的各项具体要求,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法治固发展新质生产力之根本。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首要原则。运用法治力量固根本、强根基,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稳定、长期、系统、全面的政治保障、制度保障、体系保障,首要的是坚持和加强党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全面领导。新时代以来,党中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新征程上,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发展新质生产力纳入法治轨道予以有力推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深刻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中形成统一意志、汇聚磅礴力量。习主席指出:“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需要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在对新质生产力进行理论总结、概括的同时,还需要以法治形式加以阐释、明确和规范。要通过法定程序使我们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战略谋划、政策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将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本要求、重要举措凝练成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规范和明确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具体要求、实施主体等,并以之统领相关法律法规的立改废释纂等工作,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法可依、有规可循。

法治稳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预期。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习主席指出:“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创新生产要素配置方式,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体制改革、束缚打通、标准构建、配置创新、要素流动等要求都需要法治的规范和保障。新征程上,我们要以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营建良好的科技创新业态,打造公平有序的科技创新环境,使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等民事主体形成稳定合理的科技创新预期、保持积极向上的科技创新姿态。要通过立法,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尤其是推动科技创新提供法治前提。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面向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和安全水平提升、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构建、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完善等议题,不断完善法治的调整机制、优化法治的治理效能。要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矛盾点、空白点、薄弱处强化法治保障,引导各级及时修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造成掣肘、形成阻碍的地方性规范,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构建更具时效性、持续性、针对性的法治体系,更具全面性、安全性、公平性的法治环境,使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不断跃升,全要素生产率在法治保障中能够始终得到持续提升。

法治利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长远。“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要确保发展新质生产力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离不开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的法治化环境。要不断强化执法司法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效能,持续释放法治引导、激励、监督、纠偏的积极作用,充分激发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和数据等生产要素活力,更好体现知识、技术、人才的市场价值。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点是严格执法。各级政府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对违反绿色发展、阻碍科技创新、有违公平竞争等行为,本着“零容忍”态度,执法过程中不做选择、不搞变通、不打折扣。要不断推进执法协调监督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精细化,坚持管理与服务并重、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着力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推进“包容审慎”监管提质扩面。面对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健康发展需求,要健全执法决策机制,完善科学执法程序,严格落实执法责任,树立起法律的刚性和权威。充分发挥法治保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公正司法。司法机关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通过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强化对司法权力的制约监督,以公正司法营造良法善治有利环境,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要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和智慧法院建设,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法妥善审理相关领域案件,促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要进一步探索构建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强化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为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提供司法支撑。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法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