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新型军士人才培养质效
■张胜利
习主席指出:“要更新思想观念,大胆创新探索新型作战力量建设和运用模式,充分解放和发展新质战斗力。”新质战斗力是战斗力体系中最活跃、最前沿的部分,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是提升备战打仗能力的重要抓手,而人才则是推动新质战斗力发展、赢得军事竞争和未来战争主动的关键因素。士官学校作为军士培养的主渠道,应牢牢把握为战育人的核心指向,着眼转型发展和建设急需,大力培养专业能力同新质战斗力建设要求相匹配的军士人才,为强军打赢提供坚强人才保障。
加快教学理念更新。要深刻领悟新质生产力同新质战斗力融合发展的理论新概括、运筹新设计、实践新路径,真正树立起与新兴领域发展、新质战斗力生成相适应的教学理念。坚持前瞻布局。锚定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紧前布局打造新型军士人才培养体系,用清晰的育人路线图指导推进新质战斗力培育供给,将教育培训资源向高精层次、前沿领域聚焦收拢。坚持守正创新。新质战斗力本质特点在于“新”,必须在守住传统战斗力基本盘的基础上,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强化新兴科技认知力、创新力、自主可控力,积极拓展新域新质新装教研能力。坚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遵循新兴技术发展的基本规律,根据需求侧实际量体裁衣、因材施教,合并好办学资源的“同类项”,寻找到培养路径的“最优解”。坚持开放融合。着眼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大局,紧盯科技前沿,精准对接部队需求和实战需要,实现新科学、新技术、新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
加紧教学改革转型。紧跟新兴领域发展,聚焦新型军士人才培养需求,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转型,推动人才培养供给侧与未来战场需求侧精准对接。优化学科专业体系。按照补充急需、培育新兴、改造传统的思路,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在加强传统专业“科技+”“智能+”改造的基础上,围绕军事智能、无人作战、电子对抗等新域新质作战力量建设,积极开设相关领域的军士职教专业。创新实战教学模式。研析信息化智能化战争制胜机理,深化基于网络信息体系的实战化教学改革,推行“场景+任务”“技能+行动”等新型战技融合课程开发与建设,努力把练作战运用、练保障技术、练战斗精神融为一体。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强化研为战、研为教的导向,紧跟部队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及时推动新理论、新法规、新战法、新训法、新保法、新技术成果进入教学,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提高科研成果转化利用率。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之本在师,师资队伍建设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型军士人才培养质效,必须紧盯关键领域、新兴专业、打仗急需,大力加强高素质、专业化新型师资队伍建设。依靠创新团队引领发展。以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学科研骨干为主体,打破学科、院系壁垒组建创新教研团队,鼓励团队成员参与重大专项任务或装备作战试验,有效促进团队成员把握前沿技术、更新知识结构、综合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充分发挥创新团队与科研院所、军地高校常态交流协作优势,广泛借鉴引进军地院校的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着力提升院校信息化智能化建设水平。通过跟演跟训提质强能。以新增专业、新开课程和新教员为重点,选派教员交流代职、跟研跟产、参演参训,搭建院校与部队、军地合作交流平台,在人才需求论证、育人方案审查、战法训法创新等方面深化合作;深入基层开展演训指导、技术服务、送教上门等活动,鼓励教员参与编写技术文件、标准规范、咨询成果,提升服务上级决策咨询和部队战斗力建设能力。构筑人才高地聚优纳智。坚持引育并举、开源挖潜,分类构建人才队伍培养机制,注重从作战实验室、网络空间靶场中孵化人才,在仿真训练、虚拟对抗中锤炼人才,坚持资源分配、绩效考核、贡献评价向重点研究团队、重点培养对象倾斜,着力打造服务新质战斗力培育需要的师资队伍、雁阵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