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中蕴含的制胜智慧
■钟少异
引言
《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兵学的杰出代表,其构建起中国古代兵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揭示了战争制胜的一般规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认真学习和研究这部兵法,从中汲取制胜智慧和历史经验,对于打赢未来战争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慎战”
“慎战”是《孙子兵法》的第一要义。《孙子兵法》开篇就阐明了慎重对待战争的基本态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在《火攻篇》中,孙子又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故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子坚决反对情绪化地、轻率地处理战争问题,而力主理性地、慎重地谋划和指导战争。这是孙子的战争观,也是孙子战争指导思想最基本的原则。
基于这个观点,孙子主张应认真研究和深入了解战争,他提出“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的三原则,主张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作为兴师用兵的根本前提,把战争手段作为迫不得已的最后选择。孙子对待战争的态度,体现出理智性和现实性的统一。孙子多次提到了“利”的概念,但他所说的“利益”,是与国家的安全、人民的命运密切相关的国家根本利益。他主张对战争行为采取极其理性慎重的态度,避免任何情绪化的不理智的倾向,从而真正对国家安全、对人民命运负责。
今天,战争的发展已经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军事系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复杂,作战节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急促,战争牵动的内外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纷繁,战争的政治后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直接而显著。在此情况下,处理战争问题更要谨慎,要摒除非理性的情绪化因素的影响,慎重地进行思考和谋划。
这要求每一名指挥员时刻保持警醒,能够经常自我反思:有没有受情绪化因素的影响和支配?是不是做到了慎重对待?决心是不是轻率鲁莽的?三思而后行。这就是孙子所说的“良将警之”。只有具备这样的态度,作战指挥才能有的放矢。
“知战”
在《孙子兵法》中,对知兵知情的强调,贯穿于全书始终。孙子不仅要求全面掌握战争规律,而且特别强调对战争各方面情况要有所了解和把握,力求做到“尽知”。“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这句话,高度概括了孙子有关战争认知问题的思想,并凸显了孙子对战争认知问题的高度重视。
在孙子看来,战争的胜利是建立在对敌我双方情况充分了解基础上的,只有在战前全面地掌握敌情我情,才有可能对敌我双方的强弱、优劣等进行综合比较,从而作出正确的决策,制定合理的战略;只有在战争过程中准确地了解战场态势,及时知晓各方面特别是敌我双方的最新情况和各种变化,才能适时调整战略战术,赢得主动权。
孙子把“知彼”放在“知己”之前,也是有深意的。战争是对抗的艺术,对自己的了解要以对敌人的了解为前提,不了解敌人就谈不上真正了解自己。指挥员如若只掌握自己军队的各方面情况,但不知道敌人是谁,那么也将无法知晓这支军队与敌人对抗时到底是强还是弱。因此,就战争而言,了解对手永远是第一位的,但仅此是不够的,还要与对手相对照,做到真正地了解自己,这就是“知彼知己”的含义。
孙子的知兵知情观也有其局限,最明显的就是没有关注知武器问题。这是因为在冷兵器时代,武器装备及其操作使用大多比较简单易懂。但自从进入机械化战争时代,这种状况就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武器装备日趋复杂,科技含量越来越高。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战争的到来,武器装备科技含量更高,作战系统更加复杂,不了解和熟悉武器装备,就不能胜任未来战争的作战指挥。所以,在当今时代,对于作战指挥来说,知武器装备与知敌具有同等的重要性。信息化智能化战争中的作战行动,并不是简单的人在战场上的活动,而是人机结合的复杂系统在多维作战空间中的活动。因此,不了解武器装备,也就不能很好地了解作战空间,难以在多维复杂空间中自如行动。
“善计”
在“知战”的基础上进行战争运筹和作战谋划,孙子总称之为“计”。在《孙子兵法》中,“计”有三个层次的含义。第一是计算,第二是计谋,第三是计划。计算是对情况的量化分析比较;计谋是在计算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策略设计,其最终选择便是决策;计划是根据决策制定具体的行动方案。《孙子兵法》第一篇的篇题“计”,就包含了这三层意思。
在《计篇》中,孙子特别强调了战争运筹中的计算问题。《计篇》两次谈到“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主张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通过计算进行比较,以分析战争胜负的形势。第一次,孙子提出要从“道、天、地、将、法”五个方面对敌我情况进行计算比较;第二次,他进一步提出要从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七个方面对敌我情况进行计算比较。此外,《计篇》也谈到了计谋、计划,如说:“将听吾计,用之必胜”。这个“计”字意即谋划,包括了计谋和计划两个方面的内容。
孙子赋予“计”三个层次的内涵是很科学的,直至今天我们进行战争运筹和作战谋划,制定战争计划和作战方案,基本的程序仍然是从计算到计谋再到计划。特别是孙子对计算的强调,在今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在冷兵器时代,战争中需要计算的内容相对还比较简单。进入机械化战争后,武器装备的参数越来越复杂,工程作业和后勤保障的规模越来越浩大,这使得战争运筹和作战谋划中的计算分析也越来越复杂。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时代的到来,这种复杂性更是有增无减。在今天,可以说任何作战都必须以计算为基础,没有计算就没有作战的胜利。而且,现代作战精确化的趋势愈发明显,要求在精确的时间、运用精确的力量和手段、选择精确的目标、实施精确的作战行动,这就更加需要有精确的计算作为保障。
在历史上,有许多兵家把孙子有关“计”的论述片面地理解为计谋,而忽视了孙子对计算的强调。殊不知,没有精确的计算,就没有切实的计谋和计划。尤其是在战争形态朝着信息化智能化快速演变的今天,许多军事问题不再满足于感性描述,而是越来越多地要求我们使用数学的方法对战争筹划、决策、指挥进行量化、分析、处理。参谋部门计算能力的薄弱,将会是制约战争运筹和作战谋划水平的关键因素。
“奇胜”
在《势篇》中,孙子提出了中国古典战争理论中极其重要的一对范畴——“奇”和“正”。“正”,或者说“正兵”,指常规的或意料之中的作战方法;“奇”,或者说“奇兵”,指非常规的或出乎意料的作战方法。根据战场情况,运用计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打敌于措手不及,不是采取常规作战方法,而是采取奇妙的办法作战的,都可以称为奇兵。
孙子关于奇正变化的思想,充满了辩证性。首先,他认为用兵的奇和正是相对的,可以互相转化。比如,本来是一种常规的作战方法,但对手认为你根本不可能采用这样的战法,那它就是一种奇;反之,本来是一种非常规的战法,但如若对手已经预料到,那也就谈不上奇了。对奇和正的这种互相转化,孙子称之为“奇正相生”。
其次,他认为作战方法的奇正变化是无穷无尽的。任何一个时代的作战方法都是有限的,但运用时的奇正变化可以是无限的。一种方法,在这种情况下用是正,另一种情况下用可能就是奇;正变为奇,奇又变为正,循环往复。作战用兵,就是要利用作战方法的奇正变化,不断地出奇制胜。所以孙子说:“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
必须看到,战法的出奇制胜要靠指挥员的创造力。然而,战争充满对抗性,任何一方的战法变化都受到对方的制约。在战争史上,没有哪个将帅能够永远或不间断地出奇制胜,正所谓“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孙子上述思想的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战法奇正变化理论上的无穷可能性,从而引导、激励指挥员以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去追求出奇制胜,不断地进行探索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