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策略降低取胜成本
■张西成
历史上,隋文帝在完成统一北方大业之后,随即准备南下灭陈,一统天下。但是江南的陈朝凭借长江天险,精心部署了防线。在当时的条件下,隋要想渡江灭陈,难度很大。
于是,隋文帝采取了谋士高颖的策略,每到江南收获季节,隋军就在长江北岸频繁调动,声称要渡江南下。陈朝自然紧张,赶忙调整军队,进入临战状态。然而一旦陈朝调动大军,准备作战,隋军却又偃旗息鼓,撤兵回朝。如此反复多次之后,陈军逐渐放松警惕,对北岸的军事动向再也不以为意。
公元588年,隋朝大军突然渡江南进,数路并举,迅速突破毫无准备的陈军防线,并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攻克陈朝都城建康,灭了陈朝。
战场上敌对双方虎视眈眈、针锋相对、你死我活,如何才能以最简单最省力的方式达成作战意图?显然,采用类似于隋军的这种斗争策略、对抗谋略非常管用。战场对抗有时就如同足球比赛,对手有多名后卫挡着,防守严密,就是顶级球星想直接射门,恐怕也没有多大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一定是虚虚实实、声东击西,充分调动对手,让对手犯错。对手一旦出现空档,就立即抓住机会,一脚怒射,破门得分。
实践表明,任何战略都不是孤立的,再高明的战略,也需要策略的策应和配合。策略是战略的放大器,它可以放大战略制胜的概率,降低战场取胜的成本。巧妙运用策略,可以有效迷惑对手、改变战场力量对比,可以让对手抵抗最小、己方获益最大。所以,对善战者来说,竞争之道的重心并不在力量的直接对抗,而在于策略的“运用之妙”;不是简单的力胜,而是巧胜、智胜,最终达成“胜于易胜”。
作为一种暴力对抗行为,战争无疑会流血伤亡,这是作战双方不得不承受的代价,但并不意味着就可以不计成本、盲目蛮干。子路曾经问孔子:“子行三军,则谁与?”孔子答道:“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我是不愿意与那些赤手搏虎、徒步渡河等有勇无谋者一起作战的,与我一起作战的,必须是那些遇事有敬畏之心且善于深谋远虑的智者。孔子的回答给人以很大启发。从战史战例看,在同等条件下攻打同一个目标,有人巧胜、有人惨胜,有人不费吹灰之力、有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差别不在于攻打目标的难易,而在于使用策略的高低。
现代战争中,智战突出、智胜凸显,愈来愈呈现出大战略小行动、小行动大智慧等特点,客观上要求每一位军人都应做到善于思考,用有力的手和智慧的脑去瞄准目标、扣动扳机、消灭敌人,努力让每一发弹药都打出最大价值。同时,伴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无人技术的广泛运用,现代战争亦更加向精确化、精准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精算成本、珍惜代价已成为必然趋势,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式思维已不合时宜。牛刀杀鸡当然很好,但不能不讲刀法,在确保“杀得了”的同时,讲求“杀得巧”也很重要,如果不管三七二十一就“乱砍”“乱杀”一通,很可能会因用力过猛而伤及自身。
当前,战争已进入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精确打击、远程突防、人机协同等新的作战样式层出不穷,其虽然威力大、效果好,但也花销极高、成本极大,如果一味“猛打”,恐怕谁都吃不消。因此,将来面向战场,与强敌对手对决,“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勇敢、勇猛精神当然不可或缺,但与此同时也要注重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多用谋略、多讲策略,少使蛮力、少用蛮劲,着力打一些富有想象力、让对手摸不着头脑的“神仙仗”,努力在追求低成本优势中达成最佳制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