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专论丨信息感知:联合作战的关键驱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师福祥 李源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05-13 06:17:47

信息感知:联合作战的关键驱动

■师福祥 李 源

引  言

现代战争,是包含智慧与科技在内的综合较量。当下,信息感知已经成为联合作战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仅改变着固有作战形态,而且深刻影响着战争发展方向。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发生更深刻的信息化智能化变革,信息感知系统将继续演进为智能化、自主化的神经网络,实现在复杂战场环境中对敌我态势的全面感知和预判。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将见证未来作战方式的革命性跨越。

信息感知是联合作战指挥实施的“先导者”

全维信息感知、实时信息传输和智能信息处理高度融合,成为联合作战的基础和支撑。而信息感知是筹划和组织实施联合作战的逻辑起点,是一切行动和任务的最初始工作。

重大战略判断源于信息感知。战略判断是对关系国家安全和军事斗争全面重大问题的分析、预测、判定,是进行战略决策与战略指导的前提和依据。重大战略判断,需要基于对国际环境的精准认知,而战略形势一直是动态发展的。特别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当下,信息感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决定了战略判断能否敏锐感知变化、精准把握机遇、科学规避风险。在全球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叠加的背景下,信息感知已从辅助工具演变为战略能力的核心要素。它不仅提供“数据原料”,更通过先进技术将其转化为“深刻洞察”。

联合作战筹划始于信息感知。信息感知是联合作战筹划的起点,没有信息感知就无法分析判断情况,就不能拟制作战方案,指挥员就定不下作战决心,更谈不上布势谋局筹划具体作战行动。刘伯承同志曾总结道:“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这就是提醒指挥员准确的信息感知是定下正确决心的基础。而在联合作战中,要求信息感知要素在理解作战任务阶段就要组织先期侦察,在研究作战方案时要预想敌情,并分析其每个作战阶段的可能行动,这是联合作战筹划的基本要求。

联合作战行动起于信息感知。信息优势是夺取制权的基础,而信息感知行动又是获取信息的关键手段。信息感知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要求为获取信息开展行动并根据所获信息展开行动。没有强大的信息支撑,任何联合作战行动都可能成为无本之木、无的之矢。

赢得制胜先机赖于信息感知。只有把握平时的“先”,才能掌控战时的“机”。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没有事先的计划和准备,就不能获得战争的胜利”。信息感知要想在战时发挥作用,必须立足平时保持常态运行,并瞄准战时进行体系建设和作战训练。只有在平时的实践应用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才能确保在作战时用而有备、抢占先机。

信息感知是联合作战多域协同的“总枢纽”

信息感知之所以被称为联合作战多域协同的“总枢纽”,因为它在跨军种、跨领域、跨平台的协同作战中发挥了关键的连接和支撑作用,是实现跨域态势感知、实时决策与行动协同的核心驱动力,可概括为“全域穿透的感知力、多域融合的决策力、动态闭环的控制力”。其作用发挥具体表现为:

消除作战域间壁垒。通过整合陆、海、空、天、网、电等多域信息,构建统一战场态势图,打破军种与领域间的“信息孤岛”,形成全域实时动态的通用作战图,为联合作战提供统一的时间、空间及认知基准。例如,外军“联合全域指挥与控制”系统打破信息共享的军种障碍,将卫星、无人机、网络传感器等多源数据进行跨域融合,实现从海军舰队到陆军战术单元的秒级信息共享。

支撑跨域协同打击。信息感知为多域火力分配提供目标优先级排序并支撑科学的弹种匹配。例如,将卫星发现的敌方防空雷达坐标同步给海军舰艇,并引导发射反辐射导弹打击该电磁目标。

动态调整作战节奏。通过持续侦察反馈,实时修正各域行动时序。例如,网络域瘫痪敌方通信后,空中打击“窗口”立即开启,通过对敌方信息感知能力的压制,创造有利于己方的作战时机,可迅速将信息优势转换成决策和行动优势。

重塑多域作战规则。在多域联合作战中,信息感知要素已从传统的“保障要素”升级为“主导要素”,其地位体现为:空间维度,穿透物理域、信息域、认知域的全谱覆盖;时间维度,实现“发现即摧毁”的近实时杀伤闭环;力量维度,成为大国竞争中的“战略威慑资产”,如卫星侦察能力的展示可迫使对手调整行动。

信息感知是联合作战部队行动的“指南针”

信息感知之所以被称为联合作战部队行动的“指南针”,主要因为信息感知能确保部队在日益复杂多变的战争“迷雾”中做出准确决策并有效执行任务,为保障部队行动提供支撑和指引。

保障部队指挥控制。指挥控制的本质是基于对敌情、我情和战场环境信息获取的认知博弈。在高度动态化的现代战争中,面对战场环境的瞬息万变、对手隐蔽与欺骗的持续误导、己方力量与资源动态匹配,指挥员在作战中面临信息不对称和不确定性的极大挑战。及时高效的信息感知,为指挥员在战争“迷雾”中准确寻找行动方向提供指引,为激发指挥员灵活运用指挥谋略提供保障,使其能够根据不同作战环境合理选择作战行动样式,并针对敌各作战系统运用及其变化情况,实时调整作战方案、转换行动样式、把控作战节奏。

支撑联合火力打击。对敌作战人员和武器装备的火力杀伤是联合作战部队行动的基本使命。要实现联合火力打击的目的,需要信息感知要素及时提供敌重要目标运行状态,结合相关战技术数据生成火力打击建议,支持火力打击平台修订完善火力打击方案计划,并及时评估打击效果,组织实施持续或补充火力打击。

提供作战风险预警。战场生存能力是联合作战部队完成作战行动的前提和保障,一方面,信息感知通过及时提供任务部队所需的战场态势信息和动向信息等,支撑任务部队迅即反应,为部队提供清晰的行动方向,在降低误伤风险的同时,避免部队盲动后陷入战场被动。另一方面,信息感知通过分析预测敌方突袭、伏击等威胁动向,预警导弹落区、雷区等危险区域,帮助己方部队规避潜在风险,确保行动安全。在现代局部战争实践中,外军通过侦收实时信号情报,发现异常无线电活动,并结合无人机红外影像,识别伏击风险,通过及时调整行军路线、引导空中打击的方式实施反击,相当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的人员伤亡。信息感知要素在联合作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犹如“指南针”,为任务部队提供行动筹划、火力打击和风险预警的信息引导,确保作战意图的最终达成。

信息感知是联合作战杀伤链路的“主构件”

信息感知在联合作战杀伤链路构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杀伤链路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发现、定位、跟踪、瞄准、交战和评估。信息感知贯穿于整个杀伤链路,为每个环节提供关键支持,确保杀伤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尽早发现。通过无人机、卫星、电子侦察、地面侦察等多种侦察手段,发现敌方潜在威胁或部署情况,提供战场环境的初始情报,提供敌方活动的早期预警,帮助指挥员及时了解战场态势,为后续目标定位和识别奠定基础。

快速定位。通过多种侦察手段精确定位敌方目标的位置、数量和分布情况,为杀伤链路后续环节提供准确的地理和空间信息,确保瞄准正确目标,减少误判和资源浪费。

准确识别。通过对侦察数据的分析,明确敌方目标的性质、能力和意图,区分友军、敌军和非战斗力量,避免误伤,提供战略和战术层面的决策支持。

稳定跟踪。保持实时监测敌方目标的动态变化,确保对敌方目标的持续掌握,避免因战场环境变化导致的情报断层,为后续的精准打击提供动态更新。

目标处理。通过侦察感知获取的高精度信息,指导火力或兵力的部署和使用,提供精确的靶向数据,提高打击的效率和毁伤效果,确保作战资源的合理分配以及作战效果评估的信息需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