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理论纵横丨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吴翌琳 责任编辑:杜圣智
2025-05-16 06:50:43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吴翌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源泉。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要求和发展条件都呈现新特征,必须进一步依靠创新培育发展新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推进理论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理论指引。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是各类创新活动的思想灵魂和方法来源。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创新的政党,一百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推向前进,引领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进一步推进理论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守理论创新的魂和根,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入回答中国具体实际问题,不断加强对“两个结合”的研究和把握,持续激发理论创新活力。另一方面,我们要把科学解答时代课题作为理论发展的重要生长点,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新思路、新观点、新论断,在找准对策中总结经验、探索规律,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推进制度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良好制度保障。制度优势,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品格。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的战略高度出发,在解决实践问题中不断推进制度创新,促进制度建设和治理效能更好转化融合,以不断完善的“中国之制”成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之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进一步推进制度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面对发展方式转型的突出问题,不为定势所困,不为成绩所累,不为视野所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将成熟的经验和做法及时上升为制度。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系统设计,在战略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注重各项制度之间的协同配合,形成制度合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制度保障。

推进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技创新已然成为振兴经济、提升综合国力的关键要素。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创新活力持续激发,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锚定科技创新主攻方向,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另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政府、市场、社会等各方面力量拧成一股绳,调动产学研用各环节的积极性,不断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推进文化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文化滋养。文化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源泉,能够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丰厚的文化滋养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实践证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就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眼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文化服务和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前进道路上,进一步推进文化创新,一方面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另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个根本方向,把人民利益、人民意志和人民心声作为文化创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造反映时代风貌、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