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
■范 晶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永不止步、永葆本色
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上,习主席深刻剖析当前政治建军需要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强调这些问题表现在政治、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根子在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官德人品上。习主席的重要论述,深刻指出了解决思想根子问题对于加强政治建军的重要性。要解决好思想根子问题,党员干部必须在扶正祛邪、正本清源上下功夫,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常修常炼、常悟常进,永不止步、永葆本色。
“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是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集中体现。坚强的党性,是成为高素质领导干部的首要条件。俗话说,查漏要找因,医病要治根。如果党性修养这个思想根子问题解决不好,就可能管住一时,管不住一世;管住表象,管不住内在。错误思想一旦遇到适合滋生的土壤,不正之风就会蔓延,底线防线就会失守。党员干部只有把自己摆进来,拿出抛开面子、揭短亮丑的勇气,以深挖根源、触动灵魂的态度,坚持不懈加强党性修养,才能从思想根子上解决问题,真正修好党性修养这门“心学”,点亮坚强党性这盏“心灯”,炼就“金刚不坏之身”,拥有安身立命之根、成长进步之本。
对于共产党员来说,加强党性修养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党龄长不等于党性强,职务高不等于觉悟高,党性修养不会与生俱来,更不会自然提高,而是需要终身努力修为。周恩来同志曾讲:“每个党员从加入共产党起,就应该有这么一个认识: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尤其要看到,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军情都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铸魂与蛀魂、固根与毁根的较量一刻也未停歇。复杂的形势和现实的考验,对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一刻也不能放松,必须作为终身课题来认真对待。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必须坚持理论学习。理论学习对于加强党性修养至关重要,“从革命理论中能取得一切信念”;不学理论的危害性非常致命,“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理论素养越深厚,政治立场就会越坚定;理论学习越深入,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就会越强大。坚持理论学习,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突出学好习近平强军思想,掌握贯穿其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自觉。通过理论学习改造思想,切实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必须铸牢忠诚之心。“忠,德之正也”。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检验党性的第一标准。习主席指出:“如果没有对党忠诚作为政治上的‘定海神针’,就很可能在各种考验面前败下阵来。”这告诫我们,在对党忠诚这个问题上,哪怕有一点点杂质,都会成为忠诚褪色的第一粒“沙子”、政治变质的第一个“分子”,都会成为被敌对势力撕开的第一道“口子”。至信方能笃行,至忠方能行远。党员干部必须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把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落实到工作各个环节,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做到让党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必须心中常怀敬畏。心有所敬,行有所循;心有所畏,行有所止。衡量一名党员党性是否坚强,守纪律、讲规矩是一条重要标准。加强党性修养,党员干部必须始终保持敬畏之心。要敬畏信仰,时刻校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敬畏组织,自觉服从组织安排,接受组织监督;敬畏人民,时刻不忘“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敬畏权力,时刻恪守权力行使的边界;敬畏法纪,时刻谨记“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党员干部只有以敬畏之心对待组织、对待人民、对待法纪,正确行使手中权力,将增强党性、严守纪律、砥砺作风有机融合,把党性修养贯穿于日常工作与生活的点滴之中,才能保持对根本问题的正确认知、对根本原则的始终坚守、对根本界限的严格把握,无论面对什么样的考验,都能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本色。
把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必须经常自我反省。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要故意地强制地省察自己的弱点,方有出路,方能‘安心立命’。”审视自己、检身正己,是党员干部砥砺“自身正”、确保“自身净”、锻造“自身硬”的重要手段。能够自我审视、觉察己过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也是重要的修身方法。党员干部只有经常自我检视、自我反思,时时自警自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才能始终本色做人、本分做事,始终做到为大公、守大义、求大我。加强自察自省,还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锐利武器,通过自觉接受批评、自我检视剖析,不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达到坚定信念、锤炼党性、提升境界的目的。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