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智能化时代军事常识观
■袁 艺
要点提示
●智能化时代,更需辩证看待军事常识体系的“破”与“立”,既要通过知识常态更新保持认知的前沿性,又要避免过于信赖现有常识造成的认知盲区、决策雷区和行动误区
●广泛筛选新知、科学验证核实、固化形成常识、善于突破常识,构成了智能化时代军事常识生成与运用的基本规则
军事常识是军事知识体系中军人必须掌握的最小知识子集。它不仅吸收了以往战争经验和传统作战理论的精华,还浓缩了现代军事科技及其应用成果的新知,是军人高效从事战略决策、作战指挥、装备操作等一切军事活动的知识基座。智能化时代知识爆炸、深度伪造、大语言模型幻觉等现象的出现,持续冲击着传统的军事常识观,对军人吸纳常识、运用常识、超越常识构成新的挑战。这就要求现代军人准确把握军事常识新变化,淘汰更新旧常识,提炼用好新常识,形成符合智能化时代要求的军事常识观。
拥抱新知:动态扩充军事常识体系
当今时代,新知识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持续涌现,人类知识总量几年内就会翻一番。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近30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总量占历史知识总量的90%。“大规模参数深度神经网络+海量多模态数据预训练”的生成式大模型可大批量持续生产新知识,更是改变了知识的生产方式。一个人一生能够掌握的知识,在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的占比将越来越小。
及时吸纳常识。军事领域作为现代科技创新与应用的最活跃领域,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移动互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技术群冲击下,新质武器装备、新型作战力量、新的作战概念等层出不穷,军事知识的生产速度呈指数级增长。作为军人知识体系中最常用、最实用和最必要的部分,跟上时代要求及时将核心知识固化为常识,动态扩充军事常识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
借“智”掌握常识。人工智能系统可辅助人快速获取专业知识,已成为智能化时代的新常识。善于运用这一常识来扩大自身常识体系的人,在面对与人工智能的竞争时,更容易占据主动。目前,部分大语言模型已经学完了互联网上几乎人类所有的知识,是一个可随时调用的常识库。军事大模型将成为军人扩充现代军事常识的利器。
剔除过时常识。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常识也会过时,失去其正确性,必须从常识体系中剔除出去。例如,照片、视频等是对真实世界的客观记录,这以前是正确的常识,但现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可生成几可乱真的假图片、假视频,“眼见为实”就成了过时和需要淘汰的常识。
择善而从:精准筛选新的军事常识
智能化时代,人脑容量有限性与知识增长无限性的矛盾,人类学习速度跟不上知识增长速度的矛盾更加突出,尤其是军人长期处于繁重的备战活动中,受时间精力所限,在掌握军事知识方面难以走出“知识过载”困境。在智能化时代,善于学习比勤于学习更为可取,精选知识比掌握知识更为紧迫。
提炼新的常识。不同军事知识价值密度差异显著,需要练就“知识蒸馏术”,将知识区分为需要精通的、熟悉的、涉猎的和可忽略的4个层次,提炼其中对军事实践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普遍性、基础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知识,并固化为军事常识。
避免错误常识。在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海洋中也漂浮着不少真假难辨、以假乱真的垃圾知识。应注意甄别并剔除敌对势力抛出的欺骗性知识、网络媒体的碎片化知识、伪专家宣扬的误导性知识、生成式大模型幻觉产生的假知识等,避免将其纳入常识体系中。
破除定式:避免军事常识信赖陷阱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战争是打破规则、超越常识,最喜欢不按常理出牌的领域。军事常识既锚定着战争规律和战争指导规律,也可能成为禁锢作战创新思维的“枷锁”。智能化时代,更需辩证看待军事常识体系的“破”与“立”,既要通过知识常态更新保持认知的前沿性,又要避免过于信赖现有常识造成的认知盲区、决策雷区和行动误区。
正确运用常识。过于信赖常识往往会导致思维惯性和路径依赖,使军人无法灵活地应对战场变化,甚至导致失败。二战时,法军固守一战时形成的堑壕战常识,忽视了战争形态演变与德军战法创新,导致苦心经营的马其诺防线沦为摆设。每名军人都应清醒地认识到常识的局限性和相对稳定性,把握其前提条件、运用时机和适用范围,科学地运用常识。
开展反常识训练。高频次运用常识且不出问题,可能会产生思维惰性,并因无法突破常识而受其禁锢。需要善用批判性思维,开展经常性的反常识训练,建立“常识批判性验证机制”,通过演习演练、兵棋推演等预实践,有意识地主动暴露可能被敌利用的常识陷阱。适度推行“反常识压力测试”,强制指挥员在日常训练中打破一定比例的既有规则实施组织指挥。
提升技术理解力。智能化时代新增的军事常识大多是技术类常识。正如“1+1=2”在普通人眼中是不证自明的常识,但在数学家眼中就不是常识一样,对于新军事常识始终要从技术原理层面上进行分析把握,看穿这些常识中可能被敌利用的技术漏洞。
出奇制胜:反向利用军事常识创新战法
以正合,以奇胜。军事常识演进史本质上是“经验固化”与“创新突破”的永恒博弈。广泛筛选新知、科学验证核实、固化形成常识、善于突破常识,构成了智能化时代军事常识生成与运用的基本规则。唯有如此,才能在未来复杂的战场环境中实现“以常识守正,以反常识出奇”的制胜目标。
打破常识创新战法。战争中善于利用对方对常识的固化认识施计用谋,往往能够占据主动、夺取优势。韩信背水一战打破了“死地不能用兵”的常识;德军高射炮平射反坦克打破了“高射炮是防空兵器”的常识;刘伯承七亘村三次设伏打破了“战胜不复”的常识;朱可夫命令坦克部队打开大灯大摇大摆通过德军守卫的大桥,打破了“敌人不敢直接通过己方防御区”的常识。智能化战争中,有更多的常识等待去打破,从而创造出更多出其不意的战法。
创造新常识创新战法。在科学领域,质疑、反思并超越原有常识产生的新常识,往往是划时代创新和颠覆性突破,“日心说”超越“地心说”就是典型案例。在军事领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创造新常识的一方,将可能拥有对敌降维打击的优势和重新定义战争的权力。在近几次具有智能化特征的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中,智能化情报分析系统可预测敌未来行动、四旋翼无人机成为坦克杀手、低轨星座可保障支援战术行动等一系列新常识,正在强力改写战争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