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思想战线丨全面锻造过硬基层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姜凯峰 曾宪亢 责任编辑:王韵
2025-09-12 07:49:21

全面锻造过硬基层

■海军党的创新理论研究中心

基层兴则军队兴,基层强则军队强。全面锻造过硬基层,是《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始终把基层建设摆在重要位置谋篇布局,深刻洞察基层在强军事业全局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精准把握基层建设与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内在关系,回答了一系列带根本性方向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为推进新时代基层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行动纲领,对于夯实强军根基、建成一流军队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深刻领悟全面锻造过硬基层的价值意蕴

习主席在科学总结我军基层建设宝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深刻阐述基层建设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政治承载。

赓续传统的战略考量。习主席深刻指出,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收入的给多个英模连队回信中,习主席勉励官兵弘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锻造过硬连队、水下尖兵、空降利刃。回望历史,人民军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培育了特有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这是一代代官兵用鲜血和生命、忠诚和奉献铸就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我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传家法宝,是需要永远赓续传承的红色血脉。全面锻造过硬基层,承载着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对弘扬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深远考量,既是基于现实需要的重大紧迫任务,也是事关人民军队永不变质、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长远战略任务。只有坚定不移建强基层基础、强化特有优势,才能更好追根溯源、固本培元,用红色基因蕴含的信仰火种、制胜密码、精神谱系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基层至上的嘱托期望。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始终心系基层、情系官兵,数十次深入基层部队视察调研,足迹遍布大江南北、陆海空天的座座军营,体察兵情、关心兵事、排解兵忧,为基层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党的十八大以来,“三个过硬”基层、“四个坚持扭住”等重要指示要求的贯彻落实,一系列暖兵惠兵政策的出台落地,有力夯实了强军事业的基石,凝聚起上下同欲的奋进力量。只有全面锻造过硬基层,高度重视基层治理,尊重官兵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满腔热忱为他们排忧解难,教育引导广大官兵把对统帅的忠诚信赖、拥护爱戴,转化为建功军营的激情干劲,转化为建强基层的实际行动,才能始终以饱满热情和昂扬姿态奋进强军新征程、立足战位建新功。

整训锻造的实践检验。一路走来,我军始终注重对基层政治上的整训锻造,历史上的每一次整训,都有力增强了指战员政治思想觉悟和组织纪律观念,提高了部队作战能力。进入新时代,习主席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坚定不移推进政治整训,决策召开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中央军委政治工作会议,引领全军重振政治纲纪,全面彻底肃清流毒影响,推动我军政治生态根本好转,新风正气不断上扬。深化整训锻造,基层是一个重要方面,迫切需要我们发扬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严实教育管理,严格按纲抓建,严抓秩序规范,严肃军规律行,把“整”的态度、“训”的决心、“肃”的导向传导下去,贯通全面建设、落位基层一线,把每一个基层单位都锻造成坚不可摧的战斗集体,以基层建设新成效展现人民军队革故鼎新的新风貌。

迈向一流的遵循指导。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中,习主席深入分析基层建设形势特别是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阐明全面锻造过硬基层的科学理念和思路举措,从指出“基层是部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到要求“推动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从提出“加强和改进指导帮建基层工作”,到强调“锻造坚强战斗堡垒,提高基层自建能力”,深刻揭示了强军必先强基层的实践规律,立起了新时代基层建设的方向遵循。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强调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时间越紧迫、任务越艰巨,越要跑出奋斗攻坚的加速度,越要沉下心来打基础、蓄底气,扎扎实实把强军部署贯彻到底、落实到位,真正以过硬基层底盘为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提供坚实支撑。

准确把握全面锻造过硬基层的内涵要求

进入新时代,习主席围绕为什么要建设过硬基层、建设什么样的过硬基层、怎样建设过硬基层,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在中央军委基层建设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全面锻造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为推进强军事业提供坚实基础和支撑。《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强调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对全面锻造“三个过硬”基层进行丰富发展,体现了坚持根本建军原则、军队根本职能、特有政治优势的高度统一,立起了全面锻造过硬基层的政治标准、打赢标准和作风标准,必将有力推动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在基层落地生根,牵引新时代基层建设向前发展。

听党话、跟党走的过硬基层。人民军队建军98年来,之所以能够战胜各种艰难困苦、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关键一条就是党指挥枪的根本原则和制度直达基层、直达末端。习主席始终坚持从思想上政治上建设和掌握部队,这其中蕴含着坚持党指挥枪的政治要求,强调要毫不动摇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内含着坚定理想信念的忧思关切,强调要把坚定官兵理想信念作为固本培元、凝魂聚气的战略工程,采取有力措施,抓紧抓实抓出成效;饱含着建强战斗堡垒的厚重期望,提出要把每个基层党组织都锻造成坚强战斗堡垒,推动基层建设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无论形势如何变化,对党忠诚、听党指挥这一条必须牢牢守住。现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异常尖锐复杂,敌对势力处心积虑对我实施渗透破坏,固根与毁根的较量一刻也没有停止。必须持续加强对官兵政治上的革命性锻造,坚持不懈用习近平强军思想武装头脑,建强一线指挥部和一线战斗堡垒,提高党组织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确保部队始终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能打仗、打胜仗的过硬基层。基层战斗力过硬,我军才能克敌制胜。回顾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伟大实践,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全面加强练兵备战。从统筹加强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到建设新域新质力量,再到加速构建新型军事训练体系,基层部队在完成反恐维稳、抢险救灾、维和护航、国际军事合作等一系列重大任务中,训练水平和打赢能力得到全面提升,备战打仗的指挥棒牢固树立。在《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收入的多篇重要文稿中,习主席着眼有效履行新时代军队使命任务,在人才支撑上,强调紧跟战争形态演变趋势,提高备战打仗人才供给能力和水平;在备战重点上,强调加强重难点课目专攻精练,加强新质战斗力建设,加强所属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融合集成;在战斗精神上,强调面对强敌对手,腰杆子不能弯,腿肚子不能抖。这些重要论述,为基层一线练兵备战提供了方向指引。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我国安全形势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必须紧紧围绕备战打仗加强基层建设,着力强化备战紧实度、提升实战能力值、砥砺敢战精气神,真正把战斗力标准落到基层,把战斗力建设强到基层,锻造随时准备打仗、随时能打胜仗的刀尖铁拳。

法纪严、风气正的过硬基层。抓基层很重要的一环是抓风气,基层风气好部队凝聚力战斗力就强。从“加快转变治军方式,按法定职责权限履职用权,依据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到“严格部队教育管理,保持部队高度集中统一和安全稳定”;从“解决‘五多’问题为基层减负”,到“严肃查处官兵身边的腐败问题和不正之风”,厉行法治、严肃军纪始终是建军治军的铁律。党的二十大以来,习主席着眼推进依法治军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从严要求落到部队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引领全军官兵强化法治信仰和法治思维,推动我军正规化建设迈上新台阶,一支律令如铁、正气充盈的钢铁之师正阔步行进在强军之路上。强军兴军越是向前,治军带兵越要从严,基层风气越要纯正。奋进强军新征程,必须始终坚持严字当头、全面从严、一严到底,把思想政治上的严与治军带兵上的严贯通起来,巩固深化政治整训,创新开展“双争”活动,净化基层政治生态,以“严”整纲肃纪、以“法”规范约束,让部队始终充满蓬勃朝气、昂扬士气、清风正气。

深入贯彻全面锻造过硬基层的方法路径

当前,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已经到了吃劲紧要的关键时期,越是接近目标越要重视基层,越是任务艰巨越要强基固本,真正以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基层建设内涵式、深层次、高质量发展,为奋斗建军百年、奋进强军一流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依靠基层、建强基层。习主席指出,无论形势如何变化,依靠基层、建强基层这一条永远不能丢。全面锻造过硬基层,必须从强化群众观念、贯彻群众路线破题,用依靠换来可靠、用信任传导责任、用赋权激活负责,着力增强基层自建能力,激发基层内生动力。强化责任“想自建”,加强事业心责任感教育,细化基层干部岗位职责,定期考核讲评履职情况,让每名干部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选准配强“能自建”,着眼与使命任务相适应、与岗位要求相匹配、与新的人力资源政策制度相协调,打开选人视野,畅通使用渠道,完善考评机制,真正把那些想干愿干能干的人才骨干放到基层需要的岗位上,推动一线队伍充实稳定、堪当重任。加强帮带“会自建”,深入开展“帮建支部、帮抓骨干、帮带干部”活动,特别是对新选拔书记、新任职干部、新配备骨干,有计划地培训、手把手地帮带,着力提高指挥管理、组训任教、带兵育人的实际能力。

坚持科学指导、规范落实。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基层建设的一条基本经验。这要求各级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把准职能定位,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基层建设科学化规范化水平。依法抓、按纲建,分析形势、阶段总结对照纲要查缺项、补短板,开展工作、推动建设以纲要为依据、定标准,遇到矛盾、破解问题从纲要找思路、找办法,立起抓建基层的权威性。精准抓、分类建,针对不同类型单位、不同任务状态、不同基础条件,推开差异化指导、精准化抓建模式,扭住瓶颈短板抓要害、求突破,在靶向发力、聚力攻关中推动基层建设向前发展。动中抓、散中建,走开动静结合、统分衔接、平战一体的抓建路子,推动组织功能在动态中发挥、工作任务在分散中落实、建设基础在常态下夯实。

坚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官兵是基层建设的主体力量和动力源泉,只有坚持基层至上、士兵第一,把广大官兵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才能调动扎根基层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端正根本态度,坚持用信任的眼光、欣赏的眼光、发展的眼光看待基层官兵,在设身处地、换位思考中感悟初心情怀。抓实中心环节,坚持紧贴官兵价值理念塑造和成长成才需要,把常态化理论服务与群众性自我教育有机结合起来,用大道理管住小道理,用正道理批驳歪道理,用真道理戳穿伪命题,提高理论武装质效,强固革命军人信仰追求。聚力排忧解难,始终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帮建基层,用足现有政策,盘活军地资源,满腔热忱解决好急难愁盼问题,使广大官兵感受到组织的真情关爱,心无旁骛干事创业,集中精力履职尽责,激发担当作为、奋斗强军的自觉主动。

坚持固本开新、守正创新。《习近平论强军兴军(四)》中的一个高频词就是“创新”,收入的多篇文稿都对创新作了阐述。今天的基层建设,内涵外延已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把握时代方位、遵循科学规律,因时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一方面,要深入开展学传统、爱传统、讲传统活动,扎实推进红色基因代代传工程,用好“三互”“五同”“双四一”等带兵建连传家宝,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把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牢牢守住基层建设的根和魂。另一方面,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着眼过好时代关、网络关,善于跳出过去的老经验老套路老办法,以积极的态度认识新问题,以开放的胸襟接受新事物,以改革的精神探索新方法,既坚持传统管用的、更注重运用当代最新的,既总结部队探索的、更注重借鉴社会有益的,把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运用到基层建设中,使基层建设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执笔:姜凯峰、曾宪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