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专家讲堂·解读体检报告丨查出肺结节莫大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洪原城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3-07-16 07:07:41

查出肺结节莫大意

■洪原城

图片制作:杨 磊 程春蕾

有的战友体检后发现肺部检查报告上有“小结节”“磨玻璃影”等字样,不知道该怎么办。肺结节指肺内出现的圆形或类圆形的非正常组织,直径小于或等于3cm的称为结节,大于3cm的称为肿块。肺结节早期症状不明显,多在体检时被发现。大多数肺结节是良性的,不必过度担心,但如果不及时处置,可能会发生病变,影响身体健康。

肺结节的性状、数量、大小不同,引发的风险也有所不同。肺结节按性质可分为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良性结节一般偏小、生长速度较慢、形态具有规则性,通常定期观察即可。如果肺结节生长速度较快、边界不清晰,或者有血管贯穿结节等影像表现,恶性的可能性较大,应进一步检查,以明确性质,必要时可进行手术切除。肺结节根据密度形态可分为磨玻璃结节、实性结节和混杂性结节。肺结节的恶性概率与大小密切相关。若磨玻璃结节小于5mm,恶性概率不到1%;若磨玻璃结节为5~10mm,恶性概率约为6%~30%;若磨玻璃结节为10~20mm,恶性概率约为33%~66%;若磨玻璃结节超过20mm,恶性概率约为60%~80%。实性结节总体恶性概率不到10%,结节越大恶性概率越高。混杂性结节的恶性概率最高,要高度重视。

如果体检时查出肺结节,既不要过度惊慌,也不可置之不理,应请专业医生判断肺结节的恶性可能性,并遵医嘱进行科学处置。肺结节的临床治疗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四种。

口服抗生素治疗。如果是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感染引发的肺结节,可口服抗生素进行治疗,短期内肺结节会消失或明显变小。如果不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肺结节,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若首次查出磨玻璃结节,可先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其能否消失。

定期检查。发现肺结节后要定期进行随访,随访间隔时长应由医生根据病史及检查结果综合判断。若首次查出肺结节,一般建议3个月后进行复查,观察肺结节的大小、密度等是否发生变化。良性结节一般变化不大,恶性结节可在短期内明显增大。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大部分恶性肺结节的首选治疗方法。如果复查肺结节时,发现结节密度增加或体积增大,直径大于8mm,混杂性结节内部实性成分增加,提示恶性可能性很大,应进行手术切除。

消融治疗。消融治疗的损伤较低,几乎不影响正常肺功能,而且可以一次性处理位于不同肺叶的多个肺结节。不能耐受手术治疗、肺结节多发且无法一次全部切除的患者,可进行消融治疗。

肺结节的诱因较为复杂,吸烟、空气污染、职业暴露(如矿工、橡胶厂或化工品厂的工人)、炎症、遗传等因素,都可能诱发肺结节。预防肺结节,建议大家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养成良好习惯。吸烟是肺结节的主要诱因之一。香烟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一氧化氮、尼古丁等有害物质,肺部长期受到这些有害物质的刺激,会产生慢性炎症反应,进而形成结节。长期熬夜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发多系统疾病。因此,建议大家尽早戒除抽烟、熬夜等不良习惯。

做好防护。在空气污染严重或雾霾天出门时,应戴好口罩,防止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进入肺部。长期在烟雾、粉尘等环境中工作的人群,注意常开窗通风,保证工作场所的空气质量,必要时可佩戴防护面具。

定期体检。年龄在40周岁以上、长期吸烟、家族有肺部恶性肿瘤史、患过慢性肺病及自身免疫系统疾病的人群,是肺结节的高危人群。建议这些人群每年至少进行1次胸部CT检查。一旦发现肺部有结节,应及早干预。肺部炎症、肺结核、肺部肿瘤等疾病都可能产生肺结节。其中,肺炎引发的肺结节较为常见。如果有经常咳嗽、痰多痰浊等症状,应尽早就医治疗,防止因肺部炎症感染引发肺结节。

适时补充润肺食物。肺部忌寒凉,建议大家平时少吃生冷刺激的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枸杞、山药、百合等具有健脾滋肺、润肺止咳作用的食物,既能为身体补充营养,也有助于养肺润肺,预防肺部感染。

此外,中医认为人体内湿气和毒素过重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咳嗽、感冒等症状,进而在肺部形成瘀血。建议大家适当加强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全身气血运行,还有助于舒畅情志,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预防肺结节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