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队青年科技英才张修平:医者仁心 肝胆相照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靖 赵兴雪 赛宗宝 责任编辑:于海洋
2024-03-13 07:19:15

医者仁心 肝胆相照

——记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治医师张修平

■张  靖  赵兴雪  解放军报记者  赛宗宝

【人物小传】张修平,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治医师、文职人员,博士研究生。曾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获评北京市科技新星;入选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军队青年科技英才、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其中军事相关专利2项。

30b77c85d3fd353d7ac63d3a91e51bff.jpg

张修平(右)正在向导师刘荣教授请教。赵虎林摄

早春三月,乍暖还寒。这天晚上8点,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已不见白天时的人来人往,病区医疗楼的玻璃窗内,透出星星点点灯光。该院肝胆胰外科医学部主治医师、文职人员张修平,穿着白大褂从病区推门出来。对他来说,虽然一天繁重的临床工作已结束,但科研项目的探索才刚开始。

张修平中等个子、戴着眼镜,在战友们眼中,他气质儒雅、不善言辞,是医院青年医生科研圈里公认的“新星”。

“成为军人,就要报效国家,干出一番事业来!”张修平仍然记得那年考上军校后,家人嘱咐他的这句话。

出身于军人家庭的张修平,从小深受家庭氛围影响,内心一直有个军旅梦。凭借优异的学习成绩,他被保送至海军军医大学攻读外科学硕士研究生,后又考取了解放军医学院博士研究生。

几年前,张修平积极响应号召,转改为文职人员。对于身份的转变,他的家人表示支持:“虽然穿的服装不同,但为国家和军队作贡献的心始终不变!”对此,张修平深以为然。

怀着“转改不褪色”的信念,张修平一步一个脚印,在临床工作和科研任务中心无旁骛、砥砺前行。在导师刘荣教授悉心指导下,他胆大心细、苦练本领,经过一例例肝胆胰微创手术的磨练,积累了丰富经验。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门外,一棵挺拔的银杏树见证着四季的变换,也见证着张修平艰辛的科研之路。

2021年,经推荐,张修平到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用于治疗肝癌的仿生纳米药物。日复一日开展科研项目,张修平深感压力:“虽然有时也会感到力不从心,但一想到科研项目的背后连接着部队、连接着战斗力,就不敢有丝毫懈怠,觉得吃再多苦都是值得的。”

整整一年,张修平往往天不亮就从家出发,到中心后一头扎进科研项目中,通宵达旦工作也是常有的事。春去秋来,门外的银杏树也随之抽芽、繁茂、结果。张修平拍下了银杏树不同季节的样子,将它视为自己奋斗的见证者。时至今日,他仍保存着这些照片,那是一种铭记,更是一种鞭策。“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用冰心的诗句形容张修平,也许是对他在科研路上拼搏的最好诠释。

回望来时路,张修平感到收获满满:聚焦中晚期肝癌这一临床难题,他将所学先进理论应用于临床实践,多项研究成果被写入某协会国际指南、国家卫健委诊疗指南等;参与制订的某疾病治疗规范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许多患者从中受益。

“生命中没有什么比不懈奋斗,更让我们生活得理直气壮。”这是张修平常说的一句话,也是他个人成长的真实写照。

值班室里的那张简易沙发,标记着张修平无数个夜不能寐的日子。

患肝胆类疾病的患者容易出现并发症,术后出血也较为常见,因此张修平十分注重患者术后换药、并发症处理等问题,时刻做好紧急抢救准备。“感谢张医生精湛的技术和耐心照顾,让我坚定了战胜病痛的信心。”一名70多岁患者住院期间,张修平针对老人的焦虑情绪及时给予疏导和鼓励。最终,在医护人员精心治疗下,老人很快康复出院。

“以患者为中心”这句话对张修平而言,不仅意味着为患者治疗身体疾病,还意味着传递希望和勇气,帮助他们重新燃起对美好生活的信心和期冀。一名患者因胆道病情反复,先后辗转多家医院不见好转,焦虑万分。“别担心,我们一定会竭尽全力。”会诊时,专家们为这名患者进行疾病风险评估,制订精准治疗方案。跟踪治疗过程中,张修平经常守护在患者病床前,及时监护掌握各项生命体征。通过全力救治,这名患者转危为安。

“是白衣天使,更是无畏战士。”一路走来,张修平立足本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树立起了军队人员良好形象,一封封感谢信和一面面锦旗就是最好的证明。

看军事 上军号

军事资讯 早知道

扫描下方二维码

下载中国军号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