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勤保障部队有这样一群人
他们默默守护着钢铁运输线
他们的战位永远在路上
他们是联合投送战线上的军交人
元宵节刚过
我们一起来听听
他们的故事
来自祖国最东边的守护
“宫参谋,过年好!”
今年大年三十, 正在为出行官兵办理乘车手续的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军代表宫明,接到了边防某部王班长的拜年电话。五年前的今天,正是一通电话,救回了他的孩子。
2018年的大年三十,正在休护理假的宫明第一次接到了王班长的电话。他因有巡逻任务不能回家,远在汤旺河县城的儿子因放鞭炮导致严重烧伤,当地的医疗条件无法处理伤势,需要烧伤特效药治疗。
宫明也刚成为一名父亲,完全能够感受到他焦急担忧的心情。于是立即联系佳木斯的驻地医院取药,想方设法将药品交给K490列车长,并恳请其将药品转送南岔站客运员,随后药品在该站送至凌晨途径的6214列车长手中……
特效药几经辗转,终于在次日清晨送到了汤旺河县。当天下午,宫明接到了王班长的报喜电话。
宫明安慰他说:“服务官兵是军代表应该做的,只要孩子平平安安就好”。
金付参谋的心里话
这已经不知是第几个无法团聚的元宵节了,记忆中小时候的元宵节是圆圆的元宵和皎洁的月亮,从军后的元宵节是隔空的思念和默默的坚守。
从军第一年没有回家的时候,电话里刚对妈妈说完今年不回家,泪水就已经从脸颊滑落,赶忙匆匆挂断电话。
小时候父母管得严,总想着快快长大,到外面的世界看一看,从参军入伍到成家立业,虽然离家不远,但是回去的时间却越来越少,现在反而更多的想起父母的唠叨和家里门前的路。
我和同事年前刚刚休假,就被紧急召回,别人归家的时候,正是我们坚守的时刻,一家不圆万家圆。我想对爸爸妈妈说:“爸妈请放心,您的儿子没有让您失望!”。
我在边境云过节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军士秦谦巡逻完营区的最后一个点位后回到了宿舍。作为一名老兵,这是他在军营里度过的第8个元宵节。驻地的边陲小城,距离他的家乡2千多公里。每到逢年过节,他都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坚守在岗位上。
晚饭的时候,秦谦拨通了父母的电话,和以前一样,用隔空吃元宵的方式一起过节。手机屏幕那头,看着家人的笑脸,他的眼里闪动着泪花。这并不是第一次用这样的方式和家人“云过节”了,父亲身体不好,不能时时刻刻陪在身旁照顾,他觉得很愧疚。但他当过兵的父亲表示:“你始终坚守在岗位上,守卫国门,我为你骄傲。”
给孩子的礼物
春节的喜庆与热闹还在萦绕,在阖家团聚的日子里,有一群战友始终坚守在各自的岗位上。
宋建华作为一名文职人员,今年是他入职的第3年。他与父母妻儿两地分居,刚来单位上班第一年,孩子还不到1岁,平时工作繁忙,但只要一有空就会给家里打视频,每当看到孩子牙牙学语的样子,幸福的微笑就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他也会时常拿出孩子的照片和同事们分享孩子成长的点滴。
转眼间,孩子已经两岁多了,今年春节,宋建华由于执勤,并没有回家过年,他在与妻子的聊天中说道:“作为一名军交人,守护万家灯火是我们的责任,把对孩子的陪伴升华为对万家的守护,也是这个春节我送给孩子别样的礼物。”
我在部队的第二个春节
年味未散,战味正浓。朝阳刚刚拂过北疆,某军代室已经迎来开年后首批运输投送保障任务。
入职第二年的文职人员王烁,主动请缨,无惧严寒,只身组织装载。“从手续确认到方案审核,从落实计划到押运教育,只有踩深落细每个步骤,才能确保万无一失地启运、原封不动地送达”。
第二次在运输投送战位上过春节,小王早已将告别父母的思念不舍,转化为姓军为战的行动自觉,他在货场上来回奔走、仔细检查的身影,是扣紧把牢发运前最后一环的有力保证,也是该军代室开局启新的强军缩影。
军人乘车“十优先”
“军代表同志,我们3人已顺利乘车,感谢您和车站人员的帮助……”正月十四这一天,驻哈某部王参谋一行3人,刚坐上开往沈阳的高铁,就给军代表周宏阳发来信息,表示感谢。
春节期间,北部战区某调度中心充分统筹军地资源,依据军地协同机制,进一步推动军人依法优先活动常态化,联合哈尔滨站出台军人出行“十优先”措施,凡持证进站军人均可享受优先购票、车票退改签、无票进站上车补、行李托运等10种优先优惠服务。保障官兵依法优先、安全便捷出行。
进入春运以来,军地已携手为近千名过往哈尔滨地区的军人及军属出行提供服务保障。
(故事整理:胡兴、胡月、周宏阳、金付、戴智涵、宫明、薄承泽、郝旭、潘高峰、董广鹏、李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