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新生代青年官兵,要善于找到他们心中的“燃点”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线岱 张旭阳 薛红臣 王亚平责任编辑:于雅倩
2019-08-12 02:25

其实,每个人都在期待精彩

在基地所属某油料仓库警勤连连长王景彤眼里,对上等兵陈昊,似乎很难画个“标准像”。

一面看着很积极——班长安排工作,他从不挑挑拣拣;一有公差勤务,他都踊跃参加。一次,陈昊所在班负责清理一栋老库房,由于灰尘较大,其他战友干一会儿就要出去“透透气”,而陈昊戴着口罩,任劳任怨,在库房里一干就是一上午。

另一面似乎又看不透——每到周末,陈昊常常会独自一人坐在操场对面的石凳上,捧着手机一盯就是半天。为这事儿,有一名班长骨干还以“重点关注”的口吻,给连干部进行了反映。

不久后,保管队一位老士官退役,库房缺人手。推荐人选时,王景彤第一个想到了陈昊,但是他“手机控”的毛病,又让王景彤心里犯嘀咕。

直到一个月后,保管队队长一个电话找到王景彤:“陈昊是块当保管员的料。库内库外,配合班长管理得有模有样。”

再一次与陈昊面对面交流,是王景彤去保管队办事的时候。刚进营门,就看见他正站在走廊里悬挂的“双争”评比栏前,轻轻抚摸自己的名字。看见老连长过来,陈昊又变得腼腆起来。

“连长,其实我早就想当保管员了……”

“现在还玩手机吗?”

“也玩,就是玩得少了……”

采访中,陈昊说,其实他来到部队,最大的梦想就是立功,干出自己的精彩。但下连之初的那段时间,他感觉自己的岗位很平凡,就像眼前滑过的一片树叶,随风飘落,立功也似乎成了一个奢侈的梦想。他不甘心,也想找连长指导员聊聊,却又担心被当成“思想问题”,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有时,他也怀疑自己当初的从军选择是否正确。种种不适应让他慢慢喜欢上网阅读那些励志故事和“心灵鸡汤”,这至少能给他一些坚持下去的理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事,解不开就成了心结。“沉溺”虚拟空间的背后,很可能是对现实的一份渴望。如果单凭表面现象就给官兵定性、贴标签,不但会让教育、管理工作“南辕北辙”,还可能积累更深的矛盾和隐患……当陈昊的“画像”在自己心里终于清晰起来,在基层带兵6个年头的王景彤,反而陷入了沉思。

陈昊的故事并非个例。在战友眼中,某装备仓库直招士官马凯,是一个不合群的“闷葫芦”:除了干部骨干问话,很少听到他言语。集合站队,他总是不自觉地往后挪。一次,几个战友和他多说了句玩笑话,马凯一下子急了眼,差点动起手来。

经历了那次“不愉快”,班长尝试着走进马凯内心:小时候,他父母长年在外打工。由于缺乏家庭关爱,尽管好胜心强,但他总有一种自卑感难以释怀。入伍后,面对高强度的训练生活,一时难以适应的他,心门关得更紧,选择了做那个“打酱油”的人。

其实,每个人都在期待精彩。去年底,仓库以“专业对口、素质过硬、思想稳定”3条标准,公开遴选财务岗位士官。最终,马凯以考核成绩第一名入选。

那天的日记,他只写了四个字:“感谢信任!”并画了个泪目的表情……

眼瞅着马凯一天天成长,仓库领导坦言,现在的战士成长环境、人生阅历各不相同,性格行为趋于多元、复杂,青春心事也往往“静水流深不易现”。作为基层带兵人,既要有“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细心和耐心,更要有一双识人知人的“慧眼”,努力让每一颗“金子”都有发光的机会。“事实证明,一旦点燃了他们心中的激情,哪还有什么心思玩‘深沉’?”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