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中国民兵>>人武精英>>正文

段卫东的国防情怀

来源:国防报作者:盛建伟 贺 刚责任编辑:杜汶纹2014-12-19 00:03

■着眼强军目标,不断自我加压,努力夯实能打胜仗的根基——

务军兴武,让后备力量姓军为战

2014年8月1日,罗庄区按计划组织区常委到民兵训练基地过军事日。

“1号靶,48环!”枪响靶落,段卫东打出了一个优异成绩。出生军人家庭的段卫东,身上流淌着强军尚武的基因。训练场上,他与民兵预备役人员同训练共学习,带着大家练兵习武。为提高民兵训练质量,区里每次组织专武干部集训,段卫东都要到现场动员指导。今年,区里组织120名基干民兵参加临沂市防汛抗洪演习,参演民兵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作风,全程表现出色,受到军地领导的肯定。

段卫东刚上任就了解到,部分民兵预备役人员有“后备无用、打仗也轮不上”等消极想法,导致“姓军不务军、当兵不习武”的现象在民兵预备役队伍当中普遍存在。

“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才能激发大家干事创业的活力。”段卫东先从健全完善激励机制入手,把专武干部纳入区人才建设规划,统一培养,统一考核,统一使用,基层武装部长全部进入同级党委班子,岗位津贴全部得到落实。同时,他畅通专武干部进出渠道,要求区组织部门和人武部每年联合对专武干部德、能、勤、绩、体等进行全面考察和总体评价,将考察结果作为对专武干部奖惩和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不断增强专武干部的工作动力。

今年初,临沂军分区组织基层武装部长军事技能比武。成绩揭晓后,罗庄区一位平时训练落实不严格、比武成绩不理想的武装部长被撤职,而表现突出的区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主任王晓飞、盛庄街道武装部长许庆明则被提升。同时,罗庄区还结合街镇领导班子换届,新调整任职4名专武干部,使专武干部队伍平均年龄由43岁降到39岁。“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队伍年轻了,干武装才有活力和激情。”罗庄区的专武干部们这样说。

■以让人民子弟兵没有后顾之忧、让复转军人能二次腾飞为己任——

用心用情,让沂蒙小调唱到军民心坎里

2014年6月26日,罗庄区区委办公楼前人声鼎沸,区义务兵优抚金发放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

“629万优抚金一次性发放到位,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段卫东掰着手指头认真地对笔者说,“穷,不穷子弟兵;苦,不苦军烈属;亏,不亏转业退伍军人。”

“感谢地方党委、政府,感谢段书记!”去年转业安置的空军某部副团职干部付信平,没想到自己的工作会安置得这么顺利。当时,地方机构改革正面临减员缩编,付信平一直忐忑不安。

但段卫东在转业安置协调会上的讲话,让付信平看到了希望:“要严控政府机构新进人员,但转业干部和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是一项政治任务,一定要落实好,不能凉了兵心。”

很快,付信平被安置到区某局任副局长。“今年我们还将一次性安置4名转业干部。其中,1名团职,两名营职,还有一名专业技术干部。”段卫东如数家珍。

“蒙山高沂水长,我为亲人熬鸡汤……”在罗庄区,军人军属都说段卫东像这沂蒙小调,情真意切。而段卫东则说:“我要再续这蒙山柴,让这些优抚政策、惠兵办法、拥军实事像火焰般燃烧,真正暖到军人军属心坎里。”在罗庄区,每年8月,区里都会组织残疾军人、“三属”进行免费体检,并为其建立健康档案;退役士兵技能培训班遍地开花,就业平台规范,创业优惠政策喜人;罗庄区大型企业多,广大青年不愁就业保障,但是一到征兵季,应征场面仍然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