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兵连长为建设古城带头拆了自家的房

来源:中国国防报作者:■刘 峰 郑韦华 本报记者 卢 军责任编辑:王春艳
2016-04-12 11:32

携手共建“海岱明珠”

——山东青州民兵参与文化古城保护纪事

■刘 峰 郑韦华 本报记者 卢 军

青州民兵在古城街道上巡逻。赵永强

山东青州,素有“海岱明珠”之美誉,以其保护与修复完好的古城风貌,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青州古城能有今天,青州民兵功不可没。”市委书记韩幸福感慨地说。

青州历史上为政治军事重镇,“十里古街”曾是古青州最繁华的地段,是附近地区商品集散地之一。然而因为年久失修,古建筑群多处破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2012年,青州市政府决定对古城进行保护修复建设。

征迁是修复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市人武部发出倡议,号召辖区内相关基层武装部及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响应政府文化建市决策,积极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征迁区内的王府街道武装部第一个向党委、政府请缨,参与征迁调解,并叫响了“民兵参建有优势,征迁也要打头阵”口号。民兵连长秦思勇家的房屋在阜财门复建中心位置,他不仅带头拆了自家的房,还主动做周边群众的工作。谈起古城建设,秦思勇饱含感情:“古城修复,重现‘十里古街’繁华是件好事,作为青州市民我应该大力支持!”朴素的话语,把这位山东汉子的率直心迹表露无遗。就这样,在这一名名民兵义务调解员的协调和模范带动下,古城修复建设工程得以顺利推进。

在青州宋城的沿河街上,一位长者与几位年轻后生合奏的乐曲宛转悠扬,引得众多游人驻足,好奇地打量着他们怀抱的半圆柱形乐器,琴弓就是一根高粱秆。这种形制奇特的乐器称为青州挫琴,该琴被重新发现,使中国拉弦乐器的历史比西方早了1500年,被誉乐器的“活化石”。说起挫琴的发掘与弘扬,演奏者赵兴堂老人对市人武部直竖大拇指。

古城修复保护工程除了土木建设项目外,文化的挖掘和传承工作也是一个重头戏。“民兵预备役人员遍布全市角角落落各行各业,协助市有关部门做好古城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工作具有独特的优势。”市人武部部长明辉又一次主动揽下了这个“活”儿。古城周边的镇街武装部先后发动民兵预备役人员近百人,参与市旅游部门选定的文化展示内容的学习、排演工作。在征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同意后,人武部又从民兵组织中挑选了30名旅游专业的年轻人,进行非遗技艺的专业学习,赵兴堂老人的挫琴队员也就是那时候发现培养的。开城仪式、知府巡街、青州花毽、挫琴演奏、回族查拳……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参与,让这些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实现了活态传承。

近年来,青州市先后举办了花卉博览会、青州古城游、古城青州过大年等大型活动。为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市人武部与相关部门联动,提前组织古街附近的两支应急民兵力量进行针对性处突演练,100多名民兵与地方公安联防联动,定点执勤和街面巡逻,30名防火民兵骨干24小时备勤,20名民兵信息员担负活动现场突发情况报知任务,同时组织发动近200名民兵志愿者,参与到引导、服务和医疗等工作中,全方位发挥民兵作用。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