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扛起新战旗 建功新长征
——四川省凉山军分区传承红色基因加强民兵队伍建设纪实
■裴 贤 邓长江 宋蕾
“83年前,就是在这个位置,我们37名船工用了7条木船帮助红军渡过了金沙江……”5月下旬,金色阳光照耀在凉山州会理县皎平渡口。几十名民兵在会理县人武部的组织下,正在认真地聆听革命老船工当年冒着枪林弹雨帮助红军渡江的战斗经历。
宽阔的江面、湍急的水流,把人们的思绪拉到了83年前的5月。当时,红军来到金沙江龙街渡渡口,但因金沙江江面宽阔,水急浪大。如果红军过不去,就会被敌人压进深山狭谷,遭致全军覆灭的危险。正是在37名船工的帮助下,经过七天七夜,红军主力全部渡过金沙江。
一次次的绝地逢生、一次次的转危为安!在大凉山下,红军用血与汗书写了一个个令人感动的革命故事。
随着进入新时代,民兵队伍是否传承革命先辈的长征精神?在调研中,该军分区党委认识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兵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特点。和平环境下一些地方和平积弊思想仍然十分严重,不少民兵先算经济账,对民兵活动落实带来了挑战。再加上,民兵队伍年年整组换茬,加上活动开展少,传统精神正在慢慢流失。
“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民兵队伍的精神支柱。要想让革命旗帜不倒,首先要从民兵的思想政治工作抓起,从教育阵地、教育活动抓起。”经过多次讨论,该军分区党委决定全面展开一系列“红色课堂”。

6月3日,西昌市人武部正在组织民兵召开动员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