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寻找新的支持增长的产业进行结构调整,不能单纯理解为“三去一降”,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估计在未来七年左右的时间,可能有三个产业要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最重要的支柱型产业。
1.战略性新兴产业
从未来二十年左右时间看,战略性新兴产业主要包括8个要点:
新能源——
人类社会未来一定会爆发一场能源革命。新能源最近几年技术突破非常大,五六年前我调研时发现,技术路线思路还很模糊。但这一两年一看,变化已经很大了。我估计新能源时代不必等到遥远的未来,可能就是很快的事情。去年七月份我参加法兰克福的汽车展,主题叫“大象转身”,很多大牌厂商的样车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车而不是传统汽车。
新材料——
许多产业提升要靠材料变革。新材料领域未来要长出好多黑科技,而且可能都是中小企业弄出来的。
最近在广东调研,他们谈到一件事,华南一个新材料科技园,有400多家民营企业入驻。举个例子,现在最大的污染源是塑料袋,有家企业准备用可溶性材料生产薄膜和塑料袋,用完之后埋在地下24小时就变成碳水化合物了。现在这个可溶性材料成本比较高一点,一旦把成本降下来,所有塑料袋都是用可溶性材料,哪有什么污染?
生命生物工程——
生命生物工程涉及到卫生、医疗、健康等等,范围极其广泛。最近我去一个实验室,他们告诉我未来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将不再是器官移植,而是器官再造。
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
信息技术和移动互联网还有巨大发展,软硬件前景都很大。
硬件上,一些关键零部件我们现在还生产不出来,国家每年进口芯片的钱和石油的钱一样多。我最近跑了一些调研,预感硬件上的革新快要完成了,一旦完成将是巨大的市场。而信息的终端使用,我们和美国已经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部分企业甚至已经远远超过他们。
节能环保——
人类社会工业化、城市化所带来的废水、废气如果不能处理,就等于没有完成工业化、城市化。我们处理一般的生物废水还可以,但遇到化工、医院废水就有困难。要实现节能环保,未来唯一的办法是靠技术。
新能源汽车——
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汽车是必然的,不是遥远的未来,是很快的事。

河北省清河县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工人在电动汽车生产线上忙碌。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时代已经悄悄到来了,有人讲现在是第四次工业化:前三次分别是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现在是智能化。中国将大力推动人工智能。
高端装备制造——
我们的高端装备制造还有差距,许多医疗设备生产不了。为什么有人看病非要从县医院往省医院跑,因为省医院有设备,县医院没有。未来将把高端装备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加大发展。
这8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旦发展起来,每年给我们带来的GDP总量难以估量。
2.服务业
未来,服务业将成为推动中国发展的第二个重要产业。服务以人口为基础,我们的人口接近14亿人,更要大力发展。去年我们国家消费的贡献首次超过了投资,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服务业在消费中的贡献率大幅上升。
下一步要继续发展,把服务业分四大类:
第一类,消费服务业。包括餐饮与商贸、养老与健康;
第二类,商务服务业。包括商事服务、家庭财产管理服务、园区管理服务等等;
第三类,生产服务业。包括技术服务、设计/外包服务等等;
第四类,精神服务业。包括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的,影视、音乐、戏剧、旅游、休闲、娱乐、文化、出版、体育等等。精神服务业去年给我们提供了13万亿,有非常大的前景。
我估计未来中国服务业领域将有许多新的增长贡献和投资贡献。我们国家向国际开放服务业,组建新的移民局就是围绕这个目的。
3.现代制造业
制造业分传统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凡是生产私人产品的(吃穿用),都叫传统制造业;生产公共产品的叫现代制造业。传统制造业给我们的支撑点差不多饱和,但公共产品严重短缺,生产公共产品的现代制造业就逐渐上升为支撑的产业。
要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重在五个点:第一,航空器制造与航天器制造;第二,高铁装备制造;第三,核电装备制造;第四,特高压输电装置;第五,现代船舶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这五个要点一旦发展起来,给我们每年提供GDP总量也相当巨大。
结语
我们下一步增长的重要动力,来自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结构调整要产生新的支撑产业,这些产业发展的背后要求中国必须拥有技术话语权,而技术话语权将影响和带动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
(作者: 魏杰,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