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怎样做记者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贾永责任编辑:孙智英
2019-01-24 21:17

贾永在神仙湾哨所。

二、眼力:记者的眼光,决定记者的高度!

1991年早春,我参加西藏和平解放40周年报道。当时的背景是,一些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的国外政客和媒体对我们国家尤其是对我国西藏的人权问题多有指责。我国政府为此明确指出:对于一个民族来说,人权,首先是人民的生存权、独立权、发展权。

那么,怎样才能在报道中体现中国政府的这一主张,既为西藏真实的人权状况提供一个有力的佐证,又能巧妙地对国际上关于西藏人权的种种毫无根据的舆论予以回击?那时候还没有青藏铁路。我没有像很多记者一样直接飞向拉萨,而是沿着青藏公路乘汽车边思考、边采访、边往拉萨赶。没想到,这次让我差点丢掉性命的行程,竟使我获得了一个重大发现:连通内地与拉萨的两条高原公路,原来是一个巨大的“人”字。一“丿”,川藏公路;一“乀”,青藏公路。

拉萨有史以来的第一辆汽车,是当时统治印度的英国人赠送的,但是,开到了中印边境就开不动了。为啥?没有路啊。所以不得不拆成零件用牦牛运到了拉萨,并且,那辆汽车几十年再也没有开出过拉萨城。西藏和平解放后,达赖、班禅要来北京见毛主席,不得不绕道印度再到东南亚,再飞到北京。同样还是因为没有路!但是,共产党人却给西藏没有通向内地的公路的历史画上了句号。后来,又修通了格尔木通往拉萨的输油管线。

正是这两条被藏族同胞称之为“彩虹”,颂之为 “金桥”的高原公路 ,构成了西藏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成为他们心中“托起太阳的哈达”。你想啊,多少的奴隶娃子当年就是通过这两条路,走出了西藏,走到了内地,走到了中央民族大学,走到了人民大会堂。

联想当时的国际背景,我知道,我已经找到了这篇报道的正确的路——这便是属于全人类的这个巨大的“人”字。

通讯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一“丿” 一“乀”,一个巨大的“人”字雄居全人类公认的世界屋脊之上。一“丿”——川藏公路;一“乀”——青藏公路。

随着两条世界上最高最奇的公路的出现,遥远的西藏不再遥远,沉默的冰山不再沉默。驼铃散去,凝固成一个个人与路的永恒故事。

为了修筑这两条路,4000多个英灵化作了生命的路基;为了守护这两条路,1400多个年轻生命永远地留在了苍莽高原。川藏兵站部汽车某团,牺牲在通往西藏运输线上的烈士,超过了这个团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人数。青藏兵站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仅是英年早逝的团级干部就有14位。

正是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奉献,使百万西藏人民真正获得了人的幸福和人的尊严!人世间还有比这更伟大更崇高的人权吗?我把我在采访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全部融进了这篇《壮美的人证》。通讯播发后,不少到过西藏的朋友说,这是一篇证据确凿的批驳西方“人权卫士”的檄文。他们同时指出,整整40年,那么多人走过这青藏、川藏两条路,为没有发现这个“人”字呢?

我想,如果这一发现属于我的话,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这样一种采访让我获得了自己的发现,进而也获得了属于我自己的联想。其实,这就是“眼力”。

不过,刚才我已经提到,这次采访差点让我丢掉了性命。当时年轻,也不知道高原反应是怎么回事。在格尔木感冒了后,没有在乎,继续乘车翻越唐古拉山,夜宿五道梁兵站,那里的医生见我脸色苍白,连忙给我测试血压和心跳。然后偷偷告诉随行的干事,赶快把这家伙弄下去,否则会出大事。即使这样,我还是坚持乘车赶到了拉萨,并且,在拉萨完成采访后,我又乘车从川藏公路返回。当时,川藏公路已经是一条季节性公路,春天雪融冰化,一路上都是雪崩、塌方、泥石流,我们的车辆几次险些被掩埋。至今,想起当时的情景,心里都有些后怕。

有人说,军队只有两种状态:战争和准备战争。战争的危险性人所共知。即使在和平时期,每逢危难时刻、危急关头、危险现场,肯定会有军人冲在第一线,军事记者也就很自然地会出现在第一现场。世界上列出的危险性职业排行榜中,有两种职业始终是位居前列的,这就是军人与记者。汶川地震时,许许多多的人都在往后撤,但有两种人却在迎着余震往前冲,就是军人和记者。

到新闻的源头发现和追寻新闻应当成为我们的基本做法。尤其是军事记者,他的工作状态应该简单而又干脆,也就是:时刻准备出发,时刻迎接挑战,时刻投入战斗!

以上是我给大家讲的第二个方面。眼力:记者的眼光,决定记者的高度!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