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说丨护理!我奔赴的山海
讲述人:西部战区总医院勤务保障分队护士、一级上士 王春艳
走出大学校门前,我一直有个奔山赴海的梦。
我出生在山城重庆,登山似乎成为了我生活的一部分。领略更多的山河,收藏更多的风景,也成了自幼埋在心里的期许。
2010年冬天,刚刚迈出大学校门的我如愿参军,成为迷彩方阵的一名女兵。来到西部战区总医院不久,我便跟随野战医疗所奔赴高原驻训,那是我第一次登上昆仑山,这和我曾经的期冀有太多的不一样。
贯九天云翳,神州之魄;八千余脉,华夏之魂。西起于帕米尔高原的昆仑山脉,素有“万山之祖”之誉,初来乍到,我便被它的雄浑和冷峻所震撼。
驻训地海拔3000多米,不等我们感知“山高人为峰”的快意,剧烈的高原反应便打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头痛、胸闷、恶心……我知道这是昆仑山迎接新人的方式,但这又何尝不是超越自己的挑战?我强忍着不适,和大家一起卸物资、搭帐篷,天黑才完成营区的搭建。9月的昆仑山已经进入冬季,入夜后的帐篷内寒意刺骨,我主动申请担任第一天的夜间值班,寒冷让我围着火炉几乎寸步不愿挪动。
次日走出帐篷,我才发现严寒和高反只是“见面礼”,漫天黄沙似乎在嘲笑着我们手足无措的笨拙,呼吸几口空气都觉得费力,这样的天气能训练吗?不容我们多想,夜幕降临后,批量伤员救治演练迅即展开。
我担任的是重伤救治组护士。在当天的演练中,我为每批“伤员”接上吸氧管、安上心电监护、测量血压、静脉穿刺......演练从深夜持续到凌晨。结束时,我照了照镜子,发现脸上覆满了黄沙,双眼充满着血丝,我几乎不敢相信这是自己。
昆仑山,让我知道了女兵应该是什么样子。
得益于高原演训任务出色的表现,次年我加入了中国第25批赴刚果(金)维和医疗分队,前往万里之外的异国他乡,执行为期一年的维和任务。
王春艳在维和医疗分队值班。韦世铭 摄
刚果(金)地处非洲中部,医疗资源非常匮乏,因为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湿热多雨,每次接诊完病人脱下防护服,身上像从水里捞出来一样。
一次,一名澳大利亚籍联合国工程师来院治疗,因为医疗条件有限,只得紧急后送至机场转三级医院,我负责后送病人的任务。当时刚果(金)反政府武装暗潮涌动,擦枪走火时有发生,为了保证安全,救护车全程封闭,加上厚厚的防护服,上车不到十分钟衣衫已尽湿。
行驶到一半路程,见病人饮水用尽,我便把自己仅剩的一瓶水递到他嘴边。抵达机场,我因身体脱水,险些晕倒。
维和的一年里,我护理过许多不同病情的病人:胸痛、糖尿病足、恶性疟疾……虽然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我都会履职尽责,照顾好每位病人。
王春艳正在护理病患。韦世铭 摄
医疗分队驻地不远的地方就是基伍湖,这是中部非洲最高的湖泊,但置身特殊的维和战场,向往风景的我并未窥及它的全貌。可能对于我来说,它不仅是一片湖泊,更是我人生的另一场山海。
直到从军多年后才恍然顿悟,原来军旅才是人生最美的风景!
策划:郭妍菲
整理:郭妍菲 梁远波 韦世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