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天宫” 不朽的传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张保淑责任编辑:杨红
2019-07-17 10:33

携手建设“天和”

天宫二号完成了历史使命,即将迎来谢幕时刻。中国空间站建设筹备工作和相关实验项目的征集工作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据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中心应用发展中心主任张伟介绍,中国预计在2020年发射空间站核心舱,2022年左右发射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之后把3个舱形成“T”字形构型,构成完整的空间站。预计空间站将从2022年之后开始运行,在轨10年以上。

2018年11月初,第十二届珠海航展开幕,观众兴奋地发现,中国“天和”空间站核心舱1∶1实物模型赫然呈现在展台上,这是其第一次和公众见面。整个空间站核心舱全长接近17米,直径4.2米,是未来中国空间站的指挥控制中心。据了解,“天和”额定乘员3人,乘组轮换时最多可达6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长期在轨稳定运行的国家太空实验室。其基本构型包括核心舱、实验舱Ⅰ和实验舱Ⅱ,每个舱段规模20吨级。核心舱包括节点舱、生活控制舱和资源舱3部分,有3个对接口和两个停泊口。对接口用于载人飞船、货运飞船及其他飞行器访问空间站,停泊口用于两个实验舱与核心舱组装形成空间站组合体,另有一个出舱口供航天员出舱活动。核心舱轴向长度16.6米,大柱段直径4.2米,小柱段直径2.8米,主要用于空间站的统一控制和管理,以及航天员生活,具备长期自主飞行能力,能够支持航天员长期驻留,支持开展航天医学和空间科学实验。

在空间站实验方面,中国有关方面已经启动了实验项目的征集活动,不仅面向国内科学界,而且向国际社会发出盛情邀请。

2018年5月28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团与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办公室在维也纳共同举办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机会公告发布仪式,正式开启中国空间站国际合作,盛情邀请世界各国积极参与,利用未来的中国空间站开展舱内外搭载实验等合作。公告发布后,共收到来自27个国家的42个项目建议书。

经过两轮审议,有关方面最终确定了包括空间天文学、微重力流体物理与燃烧科学、地球科学、应用新技术、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等来自17个国家的9个项目作为首批国际合作项目。

今年4月23日,第四个“中国航天日”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正式启动面向国内的公开征集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项目活动,旨在进一步发挥中国空间站“国家级太空实验室”的引领作用。据了解,实验项目有十几个研究方向,其中包括空间生命科学,在动物、植物、微生物、细胞等方面进行研究;流体科学,研究微重力流体下的一些特殊规律;开展基础物理、超冷原子物理的研究,认识超冷状态下原子的规律。此外,利用舱外大型设施,进行宇宙的观测,研究宇宙的起源和演化,研究黑洞、暗物质等。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空间站征集的还有一些科普项目,根据相关规则,大学生、高中生如果有好的想法,都可以进行申报。对于有志于太空科学实验的中国科学家来说,中国空间站将为他们搭建前所未有的实验平台。如果提交的空间实验项目入选,且他们身体条件过关的话,他们完全可以参加载荷专家选拔,有望在太空操作自己的实验。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