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类:《100年100人》

100年100人(1)|
赵兴万:为“争气弹”点火的人
导弹部队百人一杆枪。(导弹发射)到了最后,大家都撤离了阵地。我这个手不是简单一摁就完了,而是肩负着党和国家、军队各级领导的关注和关怀。
指挥员、总指挥韩力下达3分钟准备,然后连长张永福下达1分钟准备。
“10、9、8、7、6、5、4、3、2、1——”这时连长下令“点火”,我右手大拇指一摁,“点火”!导弹随着怒火的声音,扶摇而上,冲上云霄。
15分钟以后,靶区传来消息,我们精确命中目标,这时全场热烈欢呼,有的跳,有的互相拥抱,有的战友边哭边流泪边喊,“我们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毛主席万岁”“祖国万岁”。
然后,我们的导弹为什么叫“争气弹”?是对着苏修美帝来的,让美帝苏修也要知道我们中华民族也不是好惹的!我们能够站起来了,我们有导弹了,我们能发射了!
当时国家处于困难时期,我们每天的粮食定量。早上定量,中午俩馒头不切开。稀饭、野菜,吃不饱。我们到了酒泉(发射)基地,酒泉(发射)基地气候变化特别恶劣,一天三变像小孩一样,“又哭又叫”。冬天特别冷,夏天特别热。蚊虫也多。还有,风沙也大。水质也不好,我们是北方人,(经常)拉肚子。当时还流鼻血,因为气候干燥。
赵仓库是河北1960年1月入伍的兵,他在我们进场以前就已经是癌症晚期了,他以坚强钢铁的意志,坚持到最后导弹发射成功。
导弹发射后,他就躺在发射阵地上,没下来阵地。在去301(医院)的路上,他就离开我们了。赵仓库,一米七八的大个子,我们就见不到他了,他就走了。
【片尾字幕】
致敬,打出新中国“争气弹”的第一代导弹兵!
100年100人(15)|
李惠珍:英雄武汉,我们在一起战斗过!
【片头字幕】
众志成城 抗击病毒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从没想到,我会以这样的方式去武汉。新冠疫情爆发后,那里群众生命安全受到了威胁,我们军队医院当然要带头去支援。当时医院接到通知,全体医护人员迅速进入战备状态。很快,我们118名骨干坐着空军的“胖妞”,从高原飞到了武汉。
人民的呼唤,是火箭兵前行的方向;患者的期盼,就是白衣战士的使命。
我们和时间赛跑,和死神扳手腕,用生命挽救生命。新冠患者救治“窗口期”短,我们优化医疗方案,按照“一人一策”精细化的治疗,避免患者向危重型转化。
很多人一直在一线高负荷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们身边随处可见“最美睡姿”“最美面孔”。
有一名80多岁的患者颤抖着手写下便签:驱除病魔,火箭军加油。还有个女患者出院前,给我们唱了一首《为了谁》,病房的人都跟着唱了起来,场面很感人。
战疫过程中,我们这支队伍收治了好几批患者,治愈率100%,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其实,看着我们那批队员的履历,很多人都参加过各种救灾任务。可以说,当祖国需要的时候,火箭军的脚步总是朝向最危险的地方。
军民同心,其力断金。几个月后,疫情散去,樱花正好盛开。我们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留在了这座英雄城市,也成为所有人最难忘的记忆。
100年100人(94)|
王赟赟:“最牛军车”,我们坚定前行
今年7月,河南郑州遭遇了历史极值的大暴雨,城市严重内涝,交通也断了。洪水一来,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就需要我们去守护。98年抗洪,我们军人手挽着手,用生命守护大提,那个场面让我觉得,他们都是英雄。
到达郑州以后,我们马上投入了战斗救援任务。7月21日,我们接到救援电话,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被洪水围困了十几个小时,断水断电,还有很多医护人员和患者需要我们去转移。
我是驾驶员,是作为第一批人前去探路的,还需要转移群众,当时道路积水严重,车辆能开到哪里,水位到底有多深,我们并不知道。临近医院,有一段路,水没过了轮胎,开始进入了驾驶室,但我们并没有怕,因为平时训练很扎实,就稳稳地一直往前开。到了医院,我们马上将路况通报给后续车辆,人员装备一边来,我们一边进去,一批一批地往外送人。
“危难时刻见忠诚”,这是当时车上挂着的标语。真没想到,视频会被转发,还有很多网友来给我们加油点赞,说我是“最牛军车”的驾驶员。其实我们都很平凡,但我们有自己的责任。
救灾中,我们到福利院转移儿童,还到需要的各个战场去冲锋。我觉得,大家都很光荣。今后,我们也会用心去守护大家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