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浅析军事记者应具备的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

作者:■刘丽群

摘 要:作为新时代的“桅杆上的瞭望者”,军事记者要完成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就必须具备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军事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大局观,把中国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军队的声音愈来愈洪亮。

关键词:军事记者;国际视野;全局意识

新时代的军事记者,作为“桅杆上的瞭望者”,要完成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在军事报道实践中体现政治思想性、舆论引领性和新闻专业性,应具备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牢固树立军事新闻报道服从服务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大局观,把中国和中国军队故事讲得愈来愈精彩,让中国和中国军队的声音愈来愈洪亮。

一、“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政治工作永远是我军的生命线。作为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舆论工作者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新时代的军事记者,要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出色搞好军事新闻舆论工作,就应结合新闻传播工作实践,培养自己的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树立大宣传理念,构建大宣传、大新闻、大舆论新格局。

1955年12月,毛泽东同志对时任新华社社长吴冷西说:“新华社这几年做了一些工作。但是,驻外记者派得太少,没有自己的消息,有,也太少了。”他要求新华社“尽快做到在世界各地都能派有自己的记者,发出自己的消息。把地球管起来,让全世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

向全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立体多彩的中国,是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工作对军事记者提出的更高要求。军事记者应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并在平时的国际传播中,讲清楚中国“从何处来、向何处去”的发展脉络、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赢得人民拥戴、带领中华民族昂首阔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深层原因。中国为什么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国内外不少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现在有底气、也有必要讲好中国故事,这对激励广大干部群众继续沿着中国道路前进的信心和勇气、对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国道路的认识至为重要。

长期以来,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是“他塑”而非“自塑”。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场上,有时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尴尬境地,存在着国际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和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落差”。当前,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复杂尖锐。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上,我们没有任何妥协、退让的余地,必须取得全胜。

为此,军事记者平时应练好内功,学会“中国新闻,国际表达;国际新闻,中国视角”,在意识形态领域这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中,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讲好中国军队和中国军人在远海护航、撤侨护侨、国际维和、中外联演联训中勇挑重担,维护世界和平、维护国家发展利益的感人故事,真实、立体、全面展示中国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国际形象,让世界看到中国是负责任大国、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力量,不断提升我国军事文化软实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

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面对世界形势的发展变化,我们要加强宣传报道,以利于积极借鉴人类文明创造的有益成果。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个国家在世界上的声音能否传得开、形象能否树得起,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话语能否被国际社会听得到、听得清、听得进。我们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表述既要符合中国国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要与海外受众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还要易于海外受众理解和接受。因此,军事记者要以国际视野阐述中国主张,用中国理念解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把中国话题作为话语构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形成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这种与国际地位相匹配的话语体系,改变我们在国际信息流进流出的“逆差”、中国真实形象与西方主观印象的“反差”和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落差”,增强国际话语权。

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用讲故事的方式开展对外报道,是一种更加国际化的表述方式,同海外受众的思维习惯、接受方式更加接近。军事记者要想讲好中国故事,就要站在推动人类社会和谐发展的高度,深刻揭示中国智慧对世界的贡献,使中国道路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所认同,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并听清中国声音。

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话语权决定主动权。国际传播实践表明,谁能设置令人关注的议题,谁就能抢得舆论引导先机,掌握话语主动权,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出自己的声音。军事记者要有“抢抓话语权”的紧迫感和责任心,主动说、大声说、反复说。既要利用传统媒体集中说,也要利用新兴媒体分众说,还要利用内宣外宣媒体共同说。同时,还要善于设置议题,让该热的热起来,该冷的冷下去,该说的说到位,让我们关心的话题成为引导国际舆论的话题,而不是被国际舆论牵着鼻子走。我们要站在中国立场、传播中国声音、表达中国主张,坚持用中国理念阐释中国实践、观察国际问题,努力在国际舆论场形成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

三、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有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民族复兴伟业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更是中国军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军事记者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就是要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提供有力思想舆论支持。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也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了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更大贡献。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不断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维和、护航撤侨、联演联训、抗击疫情等有硬度、有速度、有温度的任务,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彰显了“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过硬作风和良好形象。近年来,不少军事记者在遂行任务的过程中,记录了一个个惊险与精彩的瞬间,定格了一幅幅感人与震撼的画面,回击了西方鼓吹的“中国威胁论”等攻击污蔑、造谣抹黑言论,为改变“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创建“有理说得出、说了传得开”的国际传播新局面作出了不懈努力。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感人故事。红军长征时期,3名女红军借宿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中。见到徐家家境贫寒,家里连床御寒的被子都没有,临走时,女红军用剪刀把自己仅有的一床被子剪开,将半条被子留给了徐解秀。“什么叫共产党,就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习近平用“半条被子”的故事形象地解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军事记者要讲好新时代中国军队精准扶贫的故事,续写“半条被子”的军民鱼水情,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地生根。

是否具有国际视野和全局意识,是衡量军事记者是否成为军事新闻舆论工作的行家里手的一个重要标志。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大批军事记者随同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除夕夜出征,在抗疫一线见证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精神。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8年抗震救灾,从2003年抗击非典到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国军队始终冲锋在前。无论是重大活动报道,还是经常性工作报道,广大军事记者始终围绕国内国际大局做文章,为讲好中国军队故事,发出中国军队强音不懈努力。实践证明,军事记者只有把军事宣传工作融入国家新闻舆论工作的大棋盘中,才能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