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孙继炼

副主任 雷  雨

编 委

武天敏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赵云泽  隋  岩

王  杨  丁玉宝  祁宇博 

聂建忠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抗疫报道之新闻“五度”

作者:■丁增义

主持人语:

习主席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说,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对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既有经验,也有教训。我们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教训,加快补齐治理体系的短板和弱项,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制度防线。

媒体作为社会治理体系中的一环,也经受着疫情大考的检验。抗疫报道中,广大媒体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追踪报道疫情中大家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努力为民众解疑释惑、消除焦虑,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作用。在国内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之际,本期着重就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宣传舆论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和研讨。我们甄选的文章中,既有从增强宣传质效角度分析研究经验、方法和不足,也有对全媒体环境下宣传报道形式的探索与思考,其中很多观点和建议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宣传舆论工作有着借鉴意义和启示作用。例如:宣传报道要强化阵地意识,保持政治定力,坚守政治底线;全媒体环境下充分运用和发挥好新媒体的优势和影响力,积极服务正向的社会舆论引导;典型报道要多从报道对象和受众角度考虑,努力杜绝负面效应;及时发声、多点发力、凝聚共识、坚定立场,让中国声音更加响亮等。

2020年全国两会报道,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各级领导靠前指挥,全体参战人员团结协作,努力推动两会报道和媒体融合“双突破”,出色完成各项宣传报道任务,特别是以解放军报“全息报纸”为代表的融合产品,在全国两会“新闻大战”中擦亮了军媒品牌。截至5月29日,中心各平台共推出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全国两会报道稿件3700余篇,融合推广670多篇,233篇阅读量突破100万,发稿量和阅读量同比2019年稳中有升。中心参加全国两会报道的6位同志的总结,结合报道任务实践,聚焦推进融合报道、讲好两会故事,为进一步抓好重大主题宣传进行了前瞻思考和有益探索。

主持人:杨庆民

摘 要:战役性报道,因其规模大、影响广,历来受到媒体重视和受众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报道,是一次重大突发性事件的战役性报道。抗疫报道中,媒体如何通过新闻策划来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中国国防报》在抗疫报道实践中,强化新闻“五度”—高度、速度、温度、锐度、深度,引领读者有效阅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关键词:抗疫报道;战役性报道;新闻策划

战役性报道,是指对特定时间内发生并发展的具有重大意义的新闻事件所进行的集中、持续的报道。它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要求有目的、有策划、有重点,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新闻的进展及在社会上的反应,达到持续、集中的宣传效果,从而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组织好战役性报道,是对媒体新闻策划能力和水平的一种检验,也是媒体需要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岁末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打好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闻舆论工作至关重要。

疫情发生后,《中国国防报》将抗疫报道当作一场重大战役性报道来筹划,精心谋篇布局,积极创新形式,注重融媒体报道,从强化新闻“五度”—高度、速度、温度、锐度、深度入手,引领读者有效阅读,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高度—把握抗疫精神,彰显报道高度

“文者,贯道之器也。”舆论历来是影响社会的重要力量。作为党报军媒,抗疫报道必须坚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

2020年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深入宣传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充分报道各地区各部门联防联控的措施成效,生动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凝聚众志成城抗疫情的强大力量。2月10日,习主席再次指出,要深入宣传党中央决策部署,营造万众一心阻击疫情的舆论氛围,凝聚起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3月10日,习主席在湖北省武汉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要加强舆论引导,营造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舆论氛围。

这次疫情防控,湖北全省和军地援鄂医务工作者白衣执甲、逆行出征,无私忘我、救死扶伤,展现了医者仁心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爱精神。全国各地医务人员、基层干部、公安民警、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同心抗疫的感人事迹,展现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的坚强意志。

《中国国防报》围绕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抗疫报道新闻策划,将目光聚焦抗疫一线,开设专题专栏,聚焦“疫”线正能量、暖新闻,注重以小见大、由点及面,突出宣传抗疫精神。

从2月初以来,《中国国防报》相继推出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线人物等10组抗疫新闻策划,紧跟中央抗疫阶段性部署,组织策划系列抗疫报道,收到良好宣传效果。

在抗疫报道中,《中国国防报》注重在新闻报道中坚决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习主席指出要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国国防报》迅速推出重头稿件;习主席就关心爱护参与疫情防控工作的医务人员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后,《中国国防报》及时推出《前方打仗,后方保障—各地陆续出台措施关心关爱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家庭》策划,激励一线医务人员保持昂扬斗志投入抗疫;习主席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发表重要讲话后, 《中国国防报》推出“训练抗疫两不误”“抗疫扶贫两不误”等专栏,及时跟进报道。

社会需要价值导航,国家需要精神引领。抗疫报道只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才能让正能量更强劲、主旋律更高昂。

二、速度—紧跟抗疫进程,追求报道速度

“兵之情主速。”对于战争而言,一个姗姗来迟的师,还不如一个快速到位的营。新闻也是一样,如果报纸总是慢半拍,刊登的都是旧闻,“报纸就成了擦玻璃纸”。对于重大新闻事件而言,时效就是传播力、影响力。重大新闻事件的社会关注度高,要求媒体在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给社会公众,从而掌握社会舆论主导权。

此次抗疫报道,是在疫情防控过程中逐次递进的连续报道。这个连续报道,需要紧跟疫情防控事态发展的最新变化,及时调整跟进报道,充分体现了新闻时效性。

疫情发生后,《中国国防报》及时建立起高效、便捷的应急报道机制,专题研究抗疫报道工作,在抗疫报道新闻策划中,始终紧跟抗疫进程,追求报道速度。

一是用好“中国民兵”公众号新媒体,为抗疫报道提速。“中国民兵”公众号是解放军报社国内新闻编辑室下属的新媒体,2020年初粉丝量已突破百万,是一家在国防动员系统极具影响力的新媒体,也是《中国国防报》平时搜集梳理新闻线索的重要平台。疫情发生后,面对报社外派记者受限的困难,《中国国防报》积极发挥“中国民兵”公众号抗疫新闻线索来源广数量多的优势,及时梳理公众号投稿系统汇集的抗疫新闻线索,并整合用于《中国国防报》抗疫报道,确保纸媒抗疫新闻的时效性。

二是统筹好前后方采编人力资源,为抗疫采访加速。此次抗疫报道,《中国国防报》及时与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赴武汉新闻报道组记者、《中国国防报》在湖北省军区和其他各省军区系统的记者联系,第一时间掌握各地抗疫新闻。《中国国防报》紧跟抗疫进程,依据形势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报道方向。在疫情发生初期,迅速开设“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专栏,聚焦军队和全国各地援鄂医疗队逆行武汉和湖北其他疫情严重地区救治患者的英勇事迹;随后,将报道视野拓展到全国各地疫情防控一线的奋斗身影,策划“中国军人在行动、中国民兵在行动、退役军人在行动、万千军属在行动”等系列稿件,鼓舞人们抗疫士气;在复工复产阶段,开设“合力冲锋在一线、支援保障到一线、复工复产冲在前”等栏目,同时把握防疫与中心工作的统筹,推出“训练抗疫两不误、抗疫扶贫两不误”等栏目,全面提振军民信心;在收尾阶段推出抗疫系列报道,总结经验,提炼思想,注重时效,取得良好效果。

三、温度—关注抗疫人物,提升报道温度

人物报道,是舆论引导的重要抓手,是价值引领的重要载体。新闻人物身上的故事,是一种可感知的有温度的传播内容。要让新闻有温度,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把“人”放在报道的中心,学会讲故事、写细节,增强报道的贴近性、亲和力。

此次抗疫,“疫”线军队医务人员、各地民兵、退役军人等闻令而动,勇挑重担,以无畏和担当筑起一道道抗疫防线,涌现出许多可赞可学的先进典型和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中国国防报》开设“‘疫’线人物”专栏,先后推出30余篇稿件,讲述了身处“疫”线的官兵、退役军人、民兵等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感人故事。

在抗疫报道中,《中国国防报》坚持以人物故事为媒介提升报道温度,把抗疫人物事迹写得感人动情,让受众在关注抗疫人物时,感受人性之光。

一是抗疫典型报道浓墨重彩。每一个抗疫典型就是一面旗帜,所承载的向上向善、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能够释放出强大的正能量。“疫”线有许多这样的故事:辽宁省丹东市振兴区临江街道武装部长于洋工作期间因心脏病突发抢救无效、不幸殉职;湖北省秭归县民兵连指导员宋青山为村民运送生活物资时遭遇意外,不幸殉职……《中国国防报》派出驻地记者深入采访他们的先进事迹,撰写了《永远是个兵》《满目青山,不见“青山”》等人物通讯,直击人心,引起广泛关注。

二是“平民英雄”报道鲜活生动。疫情面前,更多普通人用实际行动勾勒出了一幅幅“平民英雄”群像。《中国国防报》“‘疫’线人物”专栏除了挖掘抗疫典型外,还将更多的目光投向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平凡人物,以抗疫普通人为报道对象,生动呈现有血有肉的“平民英雄”。以专栏开篇通讯《“疫”线“摆渡人”》为例,不到千字篇幅,七个感人故事,讲述了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退役军人、民兵连长赵小雷在封城期间,一直奔波在接送有需要的群众到医院就诊的“摆渡”路上的故事。通过这些切口小,立意深的暖心故事,讲述人们对守望相助的坚持,对战胜疫情的信心。

三是抗疫报道对象立体多样。抗疫中涌现出许多令人感动的人物,有奋战一线的军队医务人员,有闻令而动的民兵,有志愿服务的退役军人,也有捐款捐物的军队离退休老干部。《中国国防报》在策划“‘疫’线人物”专栏时,突出人物身份和特色。比如:讲述了退役军人彭小兵在抗疫行动中绘制防疫作战地图、组建防疫战斗队……老兵形象跃然纸上。

四、锐度—加强抗疫评论,突出报道锐度

评论是报纸的旗帜和灵魂,是思想的压舱石,舆论的定盘星。同时,评论又是“匕首”“投枪”,是解剖问题、激浊扬清的工具,没有锐度,“模棱以持两端”,就如同钝刀割肉,难有效果。在抗疫宣传中,信息芜杂,但优质内容依旧是稀缺资源;人声鼎沸,但主流声音依然是刚性需求。

在抗疫报道中,《中国国防报》努力做到不说废话、空话、套话,要求刀尖、料新、理透、情切,努力展现锐度,让抗疫评论既通俗生动、充满可读性,又直指问题、不失针对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国防报》组织撰写刊发40余篇评论文章,将中央抗击疫情的重要政策进行充分解读,讴歌抗疫先进典型,配合防控需要倡导积极健康生活习惯,弘扬感天动地的抗疫精神。

一是重磅评论大气磅礴。战役性报道,需要重头文章;抗疫报道,需要重磅声音。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国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陆续刊发7篇重磅抗疫评论,观点鲜明,文笔酣畅,铿锵有力,紧扣热点,引导了受众舆论,提振了士气民心。其中《日月盈昃 使命如山》 《草木蔓发 春山可望》《风云帐下 遍地英雄》《沧海横流 砥柱神州》 《制胜人民战争,呼唤“大动员观”》等文章,既连天线又接地气,既充满理性又富有文采,经新媒体转发后成为网上爆文。

二是国防时评切中肯綮。时评是主流媒体的思想力“高地”。面对重大突发事件,主流媒体想通过时评实现先声夺人,一方面要因势利导、突出重点,另一方面要掌握尺度,正面宣传。《中国国防报》推出的系列抗疫时评充分体现了“快、准、短、新”的特点,策划、设置议题紧扣党中央的重要精神、重大决策部署和人民军队的重要举措,主题反映党中央坚强领导、国家意志、全民力量、军队风貌,展现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攻坚克难的精神。其中,《党旗飘扬汇聚磅礴力量》《一场没有旁观者的全民战役》《疫情终有期,动员须常备》等20多篇国防时评被多家媒体转发,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是编后短评画龙点睛。战役性报道新闻策划,针对不同报道对象可以采取多种呈现方式,提高传播效果。《中国国防报》推出的抗疫观察相关栏目,主稿配发编后短评,这种整合力量优化新闻资源打出“1+1”组合拳的模式,有效提高了抗疫报道的叠加效应。

五、深度—梳理抗疫观察,发掘报道深度

新闻报道深度往往决定着一家媒体的影响力。思想是深度报道的灵魂,深刻是深度报道的生命。尤其对于纸媒来说,在速度比不过新媒体的网络时代,深度报道是其最大优势。

此次抗疫报道,《中国国防报》注重策划,将报道题材深度挖掘,力求多层次、多维度深入透视新闻事实的原因、性质、影响及意义。在头版头条位置连续推出抗疫观察系列深度报道,由点及线,由线入面,通过点线面结合的连续报道,层层剖析展示国防动员战线众志成城抗疫的成就及启示。

一是点的切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宏大的叙事有时也需要微观的视角,战役性报道主题之“大”,需要通过一个个“小”的报道来实现。全国抗疫期间,《中国国防报》在头版头条位置推出抗疫系列报道,刊发《抗疫战场,这个“调度员”不一般》《日行4万步,“迷彩书记”霸榜朋友圈》等系列稿件,从一堂课、一张表、一个朋友圈等小口子切入,反映疫情防控形势下国防教育的创新、保障模式的融合等大主题,把发生在个体身上的变化投射到抗疫大舞台上。

二是线的延伸。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防动员系统积极投身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其间,政治动员、科技动员、经济动员、人民武装动员、交通战备系统在抗疫中发挥作用明显,诸多创新举措,为今后工作和建设带来有益启示。《中国国防报》抗疫报道还由点及线,推出《挖掘潜力服务应战应急》 等一组抗疫系列报道,梳理国动委成员单位做法,展示抗疫成果,探讨抗疫经验,助力国防动员进一步提质增效。

三是面的拓展。揭示一个重大的主题,需要从事物的多个侧面或多个层面来剖析。《中国国防报》立足大国防的视野,推出抗疫考量系列报道,从全民意志凝聚、全民动员拓展、国家形象塑造、国防动员发展、忧患意识培养等方面,推出一组抗疫启示录,为《中国国防报》抗疫报道提升了层次。

总体上看,这三组系列报道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在横向上拓展,在纵向上开掘,提炼思想,启发读者,形成声势,收到了良好效果。

(作者系解放军报社国内新闻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