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媒体融合背景下军事广电技术人才培养探析

作者:■刘元锋

摘 要:当前,新兴技术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广播电视传播格局,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在节目形态、传播方式、传播效果等方面加速演变融合,也对广播电视技术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本文立足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在强化互联网思维、提高专业技能、适应军事媒体技术需要等方面,探析未来军事广播电视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媒体融合;广电技术人才;技术赋能

近年来,在媒体技术发展和国家政策引导下,媒体融合正在成为国内新闻媒体转型发展的大趋势。随着媒体融合进程的加快,技术对广播电视(以下简称“广电”)新闻采编理念、制作流程、传播效果等环节的再造和重塑作用正日益增强。媒体融合工作的关键在于人,对于广电媒体而言,应该尽快适应融合大势,推动技术人才加速转型,更好地服务于广电节目制作和媒体融合。

一、军事广电技术人才培养现状

长期以来,媒体单位奉行内容为王的理念,技术人员往往被视为服务保障力量。这种观念上的偏差,使广电技术人员在参与节目创作、人才培养方面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

理念观念。宣传主管部门和媒体单位早已意识到,基于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媒体融合将是一场重大深刻的变革,只有顺应媒体融合大势,才能推动新闻媒体健康发展。媒体融合绝不是简单地实现新闻产品的多种方式传播,而是需要通过媒体技术的推动,对新闻媒体的采编流程、生产模式、经营管理等全流程进行变革和再造。广电是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艺术呈现与技术支撑相辅相成。但在变革和再造过程中,广电媒体现阶段往往将主要精力放在了采编力量,也就是记者编辑队伍的媒体融合转型上。这就出现了一种现象,一方面技术对媒体融合的内核性支撑作用逐步凸显;另一方面技术人才的培养转型却相对滞后,技术仍然被视为从事幕后保障的力量,而不是媒体融合的主要推动力量。

人才结构。在传统广电节目制作流程中,广电技术人员主要承担广电节目制作过程中的技术保障工作,具有从属和服务节目制作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广电技术人员往往深居幕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电技术人才的专业能力培养和队伍构成。从现有情况看,广电技术人才总体呈现传统人才多、新媒体人才少;业务型人才多、管理型人才少;维护型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的特点。此外,高层次人才队伍发展缓慢,特别是懂媒体融合、能够从技术层面设计和推动媒体融合的顶层架构师十分缺乏。而从人才的成长路径看,这些顶层架构师往往需要长期的从业经历和大量的实践经验,需要大量参与节目创作,更需要紧紧跟随网络新媒体技术、媒体融合技术发展,始终站在广电技术前沿。

成长路径。广电是一门技术更新迭代十分迅速的领域,从节目制作标准看,在过去短短十余年间,广电媒体实现了从标清到高清,再到4K和8K甚至16K制作的转变,广电画面的画质已经可以媲美电影。后期技术方面,三维动画、特效包装、AR、VR等技术的广泛使用,使得画面更加丰富立体,为观众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视觉享受。技术的更新迭代,决定了广电技术人才的“能力保鲜期”十分短暂,必须紧跟广电技术的衍变,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不落后于技术发展。然而,受限于技术岗位门类繁多等原因,目前广电技术人才的培养路径,往往还是局限于厂家培训、师傅带徒弟等传统模式,专业性系统性科学性的培训难以推开。

选拔培养。按照军队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规划,未来军事广电人才队伍的构成将以军人为骨干、文职人员为主体、聘用人员为补充。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现有技术人才群体普遍存在需要关注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着军事广电技术人才队伍的发展。一是年轻技术军人干部选拔难,未能形成人才队伍梯次配备。二是文职人员编制员额偏少,无法完成繁重的技术保障和技术统筹任务。同时,许多文职人员直接从地方院校招录,缺乏实践工作经验,需要花费较长时间培养。三是聘用人员流动性过大,许多人经过长期的经验沉淀及技术提升后,受市场影响遇有其他高薪岗位时会离职,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媒体融合背景下军事广电技术人才能力素质要求

广电媒体属于知识和智力密集型行业,呼唤高素质、善创新、能攻关的技术人才。面对媒体融合大潮,军事广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应该积极适应军队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需要。

具备融合思维。新闻媒体的融合,需要对新闻媒体本身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管理模式、技术体系等进行再造,这其中必然涉及到网络技术、大数据、云计算等诸多先进技术的运用。因此,媒体融合背景下的军事广电人才,首要的是必须具备融合思维,一方面要熟悉网络新媒体运行发展规律,紧跟当前广电技术发展最新趋势,提出军事广电技术建设的针对性方案,并就技术升级改造提出意见建议;另一方面,需要站在推进军队新闻媒体融合发展的角度,充分考虑技术在新闻采编、节目制播、内容发布、媒资管理等方面的实施和优化,通过技术的创新推动军事广电节目生产流程的重新调整和布局。

兼有一专多能。广电技术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分工明确的专业体系,无论是前期拍摄采访,还是后期编辑制作包装,各工种之间只有相互配合才能共同推动广电媒体发展。在媒体融合背景下,未来军事广电技术人才培养应着力实现:从传统人才向融合人才转变,从业务型人才向创新型人才转变,从专业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转变,从本领域人才向跨领域人才转变。这就要求广电技术人才必须从单一技术岗位脱离出来,既要懂得本专业本岗位的技术要求,也要能够参与媒体融合的其他环节运行,还要善于从媒体创作的角度提出技术意见和建议。广电技术人才不仅仅是保障力量,而将成为生产力量,不再是居于幕后,而将更多地参与节目制作传播的整个流程。

融入节目创作。得益于技术进步的推动,广电媒体既面临挑战也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前期拍摄设备更加便携化、智能化和小型化,后期编辑设备也在不断摆脱笨重形态,编辑软件的操作也越发简单和智能,普通用户与专业人员之间的硬件差距正在大幅缩小,广电专业的入门门槛也一再降低;另一方面,广电专业前后期技术的迭代和更新,也赋予了广电媒体相比以往更丰富的画面选择、更多元的拍摄视角、更精美的包装呈现,反过来推动着广电节目的创作实现更多的不可能。从近年来的技术发展看,未来广电技术人员要更好地发挥作用,不仅要懂得一般广电技术,更要能够从技术角度提出有利于优化节目创作、实现节目创作意图的技术方案,也就是说要具备从服务节目创作到融入节目创作,再到引领节目创作的专业技术能力和思维。

熟悉部队需求。回顾军事广电节目的发展,无论是新春走基层等大型采访活动、还是历次大阅兵、联合军演等重大军事活动,以及抗震救援、抗洪抢险等重大突发事件,广电技术人员一直是军事广电完成报道任务的有力支撑。随着国防和军队改革的推进,原有的技术保障力量体系也发生着变化,新录用文职人员、新招聘地方大学生逐步成为主要广电技术力量后,不熟悉部队、不掌握部队广电技术需求的情况比较突出,技术保障力量与部队战斗力建设贴得不紧的现象值得关注。未来军队广电技术人才,必须立足部队需求,重点解决部队应急传输、现场取证等任务中的技术难题,以此为目标提升能力素质。

三、媒体融合背景下军事广电技术人才培养路径

无论任何时候,广电技术人才将是新闻单位推进媒体融合的一个关键环节。适应军队新闻媒体融合发展需要,军事广电技术人才培养首要的是做好下列几个方面:

提高思想站位,融入中心大局求发展。当前,伴随着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媒体融合进程的加速,一艘新时代的军队新闻媒体航母已经启航,这给广大军事新闻媒体从业人员包括技术人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该中心广播电视部技术保障室牵头成立了中心全国两会融合报道的技术组,按照打造 “中央厨房”的媒体融合理念,通过大数据平台每天提供全网关注的热点线索新闻、国际关注重点、舆情实时动态等,为中心融合报道策划提供了决策辅助。同时,还先后保障视频会议、记者连线、远程协作等30多次,上传公共信号、前后方视音频、图片素材总计550条约3T数据量,融指及各部总计下载素材847次,合计上传稿件104条,初步实现了中心所属不同平台产品的融合共享制作。特别是利用媒体融合资源共享优势助力《解放军报》“全息报纸”精彩推出,在军内外获得广泛赞誉。随后积极参与中心采编大楼和中国军号客户端项目建设立项筹备工作,培养了一批懂得媒体融合的业务骨干。这一成功的经验启示我们,未来广电技术人才的培养和成长成才,只有在积极融入军队新闻媒体发展的大局中才能实现,

强化技术赋能,参与内容生产全流程。按照媒体融合理论,未来的媒体融合一定是对传统媒体的颠覆性改造,技术赋能将不再是单纯的构想,广电人才也应当更多融入内容生产的全流程。从去年开始,广电技术人员积极投入新闻传播中心媒体深度融合顶层设计,在参与过程中拓展了广电技术人员的视野和作用发挥。一方面,通过技术引领推动广电媒体与其他媒体的深度融合,在现有媒体融合“中央厨房”模式的基础上,改造媒体融合内容生产各流程,推动各新闻生产平台形成更加科学有效的制播模式;另一方面,通过完善采编传播存评等系统,强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赋能,在为记者编辑提供更加便利的采编传输方式中,潜移默化转变他们的思维理念,推动新闻采编实现真正的一次采集、多元发布,实现真正的传播生命周期链路闭合。

完善培训机制,延长专业能力“保鲜期”。广电技术的快速迭代更新,决定了广电技术人才的培训必须常训常新,同时也必须走出师傅带徒弟等传统路子。一方面要形成固定的培训机制,通过邀请院校专家、科研院所专业人士等方式,分期分批分岗位对技术人员进行轮训考核,形成能力鉴定报告,进一步优化人员岗位安排;另一方面要拓展培训思路,除广电技术外,还必须进行网络新媒体技术等最新技术领域知识的培训。此外,必须根据技术发展趋势和实际需要,通过选派人员参加职业技术教育、专项技能培训、组织岗位竞赛等形式,加强对技术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

下沉基层一线,融入火热强军新实践。火热的强军实践,不仅为军事广电宣传提供了丰富的新闻来源,更呼唤军事广电宣传为强军兴军提供强大舆论支持。目前,军队媒体的采编人员服务备战打仗的意识明显增强,广电技术人员与采编人员下沉基层一线,融入一线新闻实践,获取许多一线报道和取证对媒体技术的需求。未来培养广电技术人才,一方面要推动他们走出机房和演播室,深入到部队练兵场、训练场和执勤一线,在跟随记者队完成新闻报道采制任务中,精准掌握一线、部队对媒体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应着眼战区部队未来遂行舆论斗争需要,探索搭建符合战区实际的应急采编体系、应急制作系统、应急传输系统,确保一旦有事能够采得了、能编辑、传得回。

从媒体发展的实践看,技术是媒体实现革命性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从文字出现、印刷术、电报技术、网络技术到移动互联网技术等莫不如是。媒体的变革也促使传统媒体技术人才,必须积极融进技术变革的浪潮中,才能不被时代淘汰,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媒体发展。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责任编辑:张 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