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提高新闻类网络直播质效的思考

作者:■李秉宣

摘 要:当前,新闻类网络直播风口已成,并呈蓬勃发展之势。本文结合当前新闻类网络直播现状和典型案例,探讨新闻类网络直播要把握好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新闻类网络直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云观两会”;网络直播;媒体融合

当前,新闻类网络直播风口已成,并呈蓬勃发展之势,成为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重要抓手。本文结合当前新闻类网络直播现状和典型案例,探讨新闻类网络直播要把握好的相关问题,以期为提高新闻类网络直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国外移动媒体新闻网络直播出现较早。2014年,国外就出现了零星的网络直播平台。2015年,Meerkat正式上线,通过支持一键登录吸引大批Twitter用户,网络直播平台进入公众视野。随着传统媒体转型升级,《华尔街日报》等西方媒体开始大规模进军网络直播平台。2016年,传统新闻媒体开始进入社交媒体直播平台。

国内移动媒体新闻网络直播虽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16年是中国网络直播元年。2016年5月,移动直播行业排名前三的直播平台日活量均突破1000万人。随后,传统媒体纷纷加入新闻网络直播队伍。在2016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央视新闻客户端首次使用了自主研发的VGC(全球记者视频回传)平台。不仅如此,主流媒体还在自己的官方微博开通了直播平台。2017年2月19日,《人民日报》与新浪微博等共同打造的“人民直播”正式上线。2019年国庆阅兵报道,央视进行了“新闻+快手”的多链路直播,全程观看人数达5.13亿人次。2020年武汉抗疫期间,央视采取“慢直播”方式,报道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引发“云监工”热潮,相关直播参与人数超千万。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推出“云观两会”视频访谈网络直播节目,运用异地同屏虚拟技术,采取主播+代表委员+专家+海采视频的形式,实现全媒体全要素互动访谈。

综上所述,新闻类网络直播风口已成,且呈蓬勃发展之势。对主流媒体而言,唯有乘风而上,积极探索,才能有所作为。

新闻类网络直播呈现的蓬勃发展之势,为其探索实践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全维预热。全渠道、全维度的直播预热,可以在网络直播之前为受众提供选择信息,引导关注流量,为直播造势。预热渠道应该尽可能广泛,包括官方微博推荐、客户端推送、直播页面预告、直播节目订阅、社交媒体分享、纸媒预告广告等。预热形式也应该多样化,可以录制网红主播、知名嘉宾推介直播节目的微视频,通过主播和嘉宾的影响力,为直播引流。客户端可提前推送简短但包含悬念、亮点的节目介绍,吸引受众点击观看。直播页面预告,可以让受众提前了解直播内容,对感兴趣的节目开启提醒。对于没有观看直播习惯的受众,可以制作预热海报,海报可以分享到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受众通过扫描海报二维码观看直播。此外,制作H5小游戏预热直播内容也是不错的选择。比如,2016年春节,网易新闻推出“春运六个故事”直播策划。该直播早早就挂在了直播的头图预告位置,进行预热。节目组专门制作了预告片,视频预告信息含量大,生动有吸引力。在直播开始前就已积累了数十万的点击量。

合作共赢。现阶段,不同媒体资源优势不同,传统媒体手握雄厚的内容资源,大厂(互联网科技公司)则掌握有高关注度的网络平台,双方都急需取长补短。军事新闻关注度高,内容资源稀缺,打通平台和内容进行资源整合,合理借力,有利于快速提升受众体验、提高影响力。

在近年来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出现了许多亮眼的“直播联盟”。比如,2017年全国两会报道,新华社和腾讯达成合作,在新华社客户端推出了视频节目《看两会现场》,展现两会重要议程、“部长通道”和新闻发布会等现场,通过直播等多种报道形式,向受众同步立体呈现会场内外亮点。

新闻网络直播以其即时性和新鲜感著称,这对直播相关环节无疑提出更高的要求。

团队专业素质必须过硬。一方面,要提高专业记者的综合能力。直播主播需要有为受众提供现场概要信息播报的能力,能掌控直播节奏、受众情绪,要针对网络直播受众的习惯调整语言风格。另一方面,可以引入有专业能力的民间主播、明星主播。新闻事件领域广,受众对新闻信息的专业要求也逐渐上升。为了满足不同受众的审美情趣,媒体应联合各领域专业人士,积极引进有专业能力的民间主播。明星主播自身拥有强大的“粉丝效应”,适当地引入明星主播,可提升节目的关注度和吸引力。

多重主持。多重主持,是指在节目中同时存在多个各司其职的主持人,共同掌控整个节目的进程,本质上是在把控直播节奏上下功夫。多重主持模式下,有的主持人负责掌控节目整体进程,以确保节目有序推进;有的主持人负责采集精彩的实时评论,为互动提供支持,帮助受众实时了解直播详细情况;有的主持人或记者负责现场新闻视频数据的拍摄和传送,丰富节目内容。这样新闻直播环节较为丰富,媒体既能有效掌控直播的节奏和流程,又能兼顾受众的留言和反馈,强化了节目节奏和观众互动。在央视“中日电饭锅大PK”新闻访谈直播节目中,整个过程有4位主持人参与。主会场主持人负责与嘉宾交流沟通,整体把控流程走向与节奏快慢;分会场主持人负责在各自直播间中与受众交流,告知受众节目进度,总结受众的意见反馈等,将受众有代表性的问题提交至主会场讨论,提高了互动性。

文图结合。受众在事先未准备的情况下,在任意时刻打开一段新闻类视频直播,往往会摸不着头脑,这是直播“线性播放”特性带来的不便。为了给受众带来完整的新闻信息,了解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新闻类网络视频直播有必要辅以文字和图片直播。这包括对新闻事件总体概况的文字描述,对新闻事件实时进程、关键节点的图文总结。有了图文直播的配合,受众不仅能体验视频直播带来的互动性和现场感,还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实时跟进新闻进展。

新闻类网络直播虽然是将生产和呈现合二为一的产品,但是在直播中和直播后都有全媒体呈现的空间。这就要求直播中与直播后呈现并重。

全媒呈现。一方面,要让更多受众观看实时直播。直播最大的优势在于增强现场感和参与感,让更多受众观看到实时直播才能更好发挥这一优势。因此,要重视直播流的分发,重视在微博、客户端、网站等各个端口及时、实时呈现。另一方面,网络的加持使网络直播有更明显的“长尾效应”,要积极发挥这一效应。网络直播有实时性,关键内容、精彩细节往往转瞬而过。同时,网络直播时间长、内容多,为后续全媒体加工提供了丰富素材。因此,直播后的全媒体加工和呈现,能深度挖掘素材,提升整体传播效果。2021年全国两会,央视对“委员通道”进行了直播,并将代表委员的发言剪辑成视频在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传播,相关发言“火”出了圈。

分众传播。直播后的呈现,要注重分众化传播。直播后的衍生产品要与传播平台相适应,做到一菜百吃,百吃百味。直播中因受现场等因素制约,呈现内容很难尽善尽美。直播后全媒体平台的呈现,并非简单将直播视频搬到不同平台上,而是要根据各自平台的特点对直播内容重新进行编辑加工。在2021年的中美高层战略对话报道中,“凤凰新闻”等媒体进行了直播连线。后续,根据实时内容剪辑的一条微视频《杨洁篪午饭吃的泡面》意外大火,迅速登上热搜,阅读量过亿,网友纷纷为中国外交官点赞。这条微视频是直播的衍生品之一,它并未关注新闻事件的主体,但却高度契合了微博、短视频平台受众的阅读习惯,取得了良好传播效果,产生了积极影响。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