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本刊编委会

主 任 张玉堂  姚丹江

副主任 武天敏

编 委

张建林  林乘东  徐双喜 

张晓祺  赵风云  张 锋 

姜兴华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军事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探析

作者:■马 权

摘 要:走近大众、服务大众,是军事理论期刊的办刊落脚点。本文结合办刊实践探索,围绕确立亲近大众的办刊理念、构建走近大众的品质内涵、探索服务大众的领域途径等维度,探讨军事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服务大众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服务功能;作用发挥

军事理论期刊作为军事领域重要的理论交流平台和科研成果载体,在创新军事理论研究、助推战斗力生成、指导部队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期刊在坚持理论性、学术性、高品位、高格调的同时,也必须下大力加强普适性、应用性理论的创新发展,确立起走近大众、服务大众的办刊落脚点。本文结合办刊实践探索,探讨军事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服务大众的方法路径。

一、从定位到作用发挥:确立亲近大众的办刊理念

任何一种理论如果不与大众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融合,那他注定是空洞、苍白甚至是毫无意义的。军事理论期刊要走近大众,其功能定位上首先要有服务大众的意识,只有积极回应大众关注,真正体现大众需求,才能最大限度地为大众所接受。

(一)准确把握军事理论期刊面向大众的职能定位

就当前军队所属各类理论期刊而言,从读者群体对象的定位上,除了少数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期刊,其读者、作者群体限定在特定领域的专职研究和工作人员外,大部分期刊都遵循突出重点兼顾广泛性原则,一定程度上具有普适性特征,天然具备走近大众的潜质要求。以笔者所在的《空军军事学术》为例,作为一份综合性军事理论刊物,从创建之日起,就被赋予了汇聚理论、传播知识、服务作战的使命和宗旨。其作者、读者定位在具有一定实践阅历和一定理论积淀的群体,重点是空军团以上领导干部和各级机关参谋人员以及院校科研机构的教学科研人员,同时向上兼顾了军委机关、战区机关的理论需求,向下伸展至作战部队基层干部的实践领域,作者、读者群体的涵盖范围,既有军职领导干部、高级机关参谋人员、专业理论研究人员,又有作战部队旅团主官、基层一线技术保障人员。正是按照上述定位,期刊一直受到广大官兵的欢迎。因此,准确把握军事理论期刊面向大众的职能定位,是其走近大众、服务大众的基础。

(二)强化军事理论期刊亲近大众的意识

军事理论期刊要走近大众,最大限度地使科学理论转化为服务首长机关决策、服务部队作战训练、服务院校科研机构教学科研的不竭动力,首要的是只有保持一种亲近大众的意识,才能为广大读者所接受、所熟悉、所热爱,也只有保持良好的大众意识,刊物出版的价值和目的才能得以最终体现。亲近大众的意识,核心体现在期刊内容质量上,期刊本身有没有好文章,读后能不能受到启发有收获,是关系到能否走近大众、获得大众关注的第一要素;同时,期刊的栏目设置、版式风格适合与否,发行渠道是否顺畅,作者、读者能否便捷拿到看到期刊等,都是办刊意识的重要体现。

(三)注重发挥军事理论期刊服务大众的作用

对于传统意义上理论期刊的职能定位,根本性作用就是平台作用:理论研究的平台、理论成果和经验成果展示的平台、思想交流的平台等。军事理论期刊受保密等级、读者群体等特定因素影响,研究成果更多的是提供一种理论引导,侧重于解决问题的方向指引、思路启发。相比地方期刊、现代传媒而言,受传播方式与途径相对单一、传播范围相对固定等因素制约,学术影响力、传播力一定程度受限,但作为军事领域理论创新与传播的重要载体,军事理论期刊对军事理论的繁荣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学术导向、学术传播作用。从目前全军“军事学核心期刊”的质量建设和效能发挥情况看,都在选题策划、发文重点上聚焦主责主业,积极做好首长关切、机关关注、部队亟需军事理论研究的引导和服务,较好履行报道学术动态、交流学术理念、推动学术进步的使命,学术水平、办刊质量普遍较好,成为创新军事理论、指导部队建设、展示学术成果的重要理论窗口。

二、从内容到外在呈现:构建走近大众的品质内涵

曲高和寡并非理论的本性,更不是军事理论期刊办刊人的初衷。军事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服务大众功能的有效发挥,要充分考虑不同读者群体的理论需要和关注差异,坚持不断地推陈出新,持续关注刊载内容的实用价值,努力将刊物办成读者文化生活的“必需品”、成长进步的“营养品”和学术涵养的“保健品”。

(一)积极回应关切和理论需求,让期刊成为部队建设和读者文化生活的“必需品”

军事理论期刊都是上级提供专项经费支撑,依托具体单位组织出版发行,办刊所需人力物力有保障,正所谓“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期刊可以说不存在生存压力。但是,没有哪个军事期刊只满足于按时出版、不出差错,无不追求不断扩大知名度、影响力,都在为提高传播质效作不懈努力。再以《空军军事学术》为例,办刊中始终认为,一家刊物能不能满足读者需要,直接影响到读者对刊物的态度,是衡量刊物质量和品牌的重要标志。如果一种刊物不为它应该服务的广大读者对象所熟知,不能给读者带来某些帮助、启迪或借鉴,那就是办刊者的失职。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出现,我们积极利用各种学术会议召开时机,结合编辑人员外出开展调研、授课、组稿等学术活动,在不失时机加强期刊宣传推介基础上,改变杂志发行由部队集中发放为小科室单位的“精准化”投送,主动借助强军网、校园网以及内部网络办公平台及时推送期刊电子版本,方便广大读者及时获取、便捷阅读;同时,顺畅编辑部与作者、读者的沟通机制,对作者、读者提出的问题和带有普遍性的意见建议,都第一时间予以恳切回应,最大限度满足各级机关和广大读者的需要。通过系列举措和不懈努力,使得期刊的覆盖面越来越大,与作者、读者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各级机关和部队对期刊的关注度认可度也越来越高。

(二)秉持特色拓展信息含量,让期刊成为机关和部队指挥军官成长进步的“营养品”

基本理论素养与积淀,是构成机关和部队指挥军官综合素质的重要元素,如同人体保持健康所“不可或缺的营养素”。读者对刊物是否关注、是否认可,关键取决于期刊的内在质量,要看期刊能不能为读者提供“补充机体”的养分。作为一家综合性的军事理论期刊,主动对表上级首长机关关注重点和方向,经常性策划推出一些有思想有见地、与现实结合紧密、能引起人们关注的理论成果,既是我们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办刊方针的体现,也是满足读者所期盼、学习所必需。《空军军事学术》在近年来的办刊实践中,突出空军军种理论特色与需求,牢固确立服务备战打仗主责主业意识,始终坚持服务战斗力的建设标准,突出空军党委、首长高度关注的问题研究成果展示,主动筹划跟踪部队建设和练兵备战难点、作战方向热点问题的研究主题引导,坚持到军事斗争准备一线找课题、到实战化训练现场研究难题,不断提高对空军建设和战斗力发展的贡献率。刊发的理论成果,以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和权威的学术价值,迅速在空军各级机关和军事理论界引起了不同凡响。很多读者认为,这些文章贴近实战、聚焦中心,既给人带来实践工作上的指导、开阔思路,又厚实理论储备上的积淀、增长见识。

(三)勇于创新坚持前瞻高品位,让期刊成为各级机关和干部学术涵养的“保健品”

一篇优秀的理论文章,要么是靠耀眼的思想去启迪人,要么是靠生动的语言去感染人,要么是靠严谨的逻辑去打动人,如果三者兼具,那就是力透纸背优秀中的精品。期刊说到底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质量为本,刊发的任何文章,如果没有新意、没有文采,不仅耽误了读者时间、浪费办刊资源,而且放纵了作者东抄西摘恶习、败坏学风。真正要想办好一份期刊,没有创新意识、创新追求是绝对不行的,推出的理论成果,不管是高山流水的超脱,还是风花雪月的琐碎,都应该能够给读者以“机理调剂”和“营养补充”,具有学术涵养的特定“保健”功能。近年来,《空军军事学术》着眼空军转型建设和战略运用,紧贴空军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推出制空作战、远程打击、防空反导、战略投送等研究成果,相继推出了《科学把握空天防御体系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西部方向空军兵力战略运用考量》《世界一流军队视域下空军建设发展方向与驱动》,以及《战略空袭与战略效果》系列等多个专题研究成果,刊发的这些文章,选题重大、站位高端、宏观指导性强,或闪烁着耀眼的思想锋芒,或文笔流畅、见解深刻、环环相扣,让人开卷有益、读有所获。

三、从单向到互为支持:探索服务大众的领域途径

军事理论的科学性与严肃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理论成果的可读性悦读性,军事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服务大众,决定了理论成果必须不断开拓创新,既要讲求思想性理论性体现理论启迪,又要增强可读性亲和力凸显语言魅力。这就要求军事理论期刊在发挥自身特色优势同时,坚持与备战打仗的时代强音同频共振,探索选择好服务大众的重要领域、合适途径。

(一)改进文风增强可读性

军事理论期刊办刊名家是品牌、专家是关键、创新是动力,这成为期刊办刊质量的决定因素,而好的文风则是最基础的存在。再好的思想、再好的理论见解,如果连基本的顺畅表述都达不到,条理不清、逻辑混乱,或者文章写出来枯涩难读,没有韵味、缺乏文采,别人连看下去、读一遍的基本欲望都没有,又岂能让人接受你的思想、感悟你的理论,所谓的指导性、启迪性更是无从谈起。文风所体现的是一种学术途径和学术风格,决不能因为学术的严谨、理论的深厚,就将论文写得沉闷而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我们在办刊实践中认识到,解决沉闷、呆板文风问题的关键,是要勇于推动学术创新,大力纠正片面迷信外军、言必称美军,缺乏学术自信;大力纠正玩弄思辨、故弄玄虚,用深奥的语言来表达肤浅的见解;大力纠正八股论调、穿靴戴帽,就像毛主席当年批评的“党八股”现象;大力纠正一味求大、大话连篇,空洞无物现象;大力纠正缺乏批评、难以争鸣,学术研讨和交流研而不讨、论而无疑等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还在封面设计、内文编排、标题制作等全方位打造期刊亲和力,按照封面庄重典雅疏朗大方、内文规范整洁图表有序、标题准确醒目内涵丰富的整体要求,持续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力求使期刊装帧设计呈现视觉艺术效果。

(二)突出重大主题组织策划

选题策划是期刊建设的中心和灵魂,是办刊人的理性活动在办刊实践中的体现。一家优秀的理论期刊,要想引人注目、提升品牌影响力和竞争软实力,突出刊物的指导性与可读性,就要特别重视重大主题的组织策划,想方设法给广大作者、读者提供参与互动的机会。著名的《自然》(Nature)杂志在其网站上通过与“开放创新”平台合作,在全球范围内提供读者参与各种创新课题研发的机会;《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通过建立“前沿问题”专栏,吸引读者参与前沿或广泛受到关注的话题讨论,还组织在线“期刊俱乐部”,邀请美国科学院院士对重点论文进行点评和推荐。多年来,《空军军事学术》始终把有目的有导向的策划、组织选题作为办刊的有力推手,持续加强主动约稿组稿比例,引导学术群体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在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之际,及时组织筹划了“纪念人民空军成立70周年”专栏,刊发了一组纪念性理论文章,从历史视角回顾总结人民空军理论建设成就,回应社会关切、契合大众需求、烘托宣传效果。

(三)推送“订单式”理论服务

军事理论期刊要走近大众、服务大众,归根结底还是需要办刊人主动作为、积极作为。近年来,我们大力推行服务部队作战训练的主动性,编辑部主动加强与作战部队的联系协作,积极发挥期刊编辑部理论汇集地的平台优势,主推的“三个一工程”初见成效,即与部队举行一次情况互通的座谈交流会,给部队送上一堂订单式的军事理论课,为部队推出一批源自作战实践的理论成果。其一是通过双方面对面的座谈交流,既让我们宣传介绍了期刊品牌、办刊理念,又让我们对部队作战训练和军事理论需求等实际情况有了系统了解;其二是根据部队提出的理论需求,及时向部队提供理论授课菜单目录,为部队提供“点单式”服务。如果授课菜单目录不能满足部队需求,可以由部队直接确定主题,编辑部依托期刊平台资源“订单式”外请军内专家学者开展授课;其三是结合空军年度军事工作重点与部队担负作战任务实际,通过与基地一级机关共同策划选题、确定主题,由基地机关组织力量开展理论攻关和撰写论文,编辑部派人直接参与,提供研究方法引导和学术审查把关,助推部队建设和作战训练实践成果理论化。

(四)助力军事人才成长

军事理论期刊汇集百家之长、百家之言,营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良好学术生态,对军事人才学术素养的塑造与培育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发现、培养军事人才,培塑提升战技复合型人才的思维层次、理论素养,是军事理论期刊走近大众、服务大众的重要体现,尤其对高等院校的教研人员、研究生群体,还有着扶植、帮助的职业义务。军委颁发的关于军事学核心期刊建设与管理规定,在业务标准中提出了刊用高职务、高职称、高学历作者文章要求,其中对每期刊发军队研究生导师和研究生文章占刊文总量的比例作出了明确规定。大量事实证明,有相当多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和专家教授都是首先在军事理论期刊上发表论文,或者说是由军事理论期刊的培养扶植而成长起来的。期刊编辑在与作者的接触交往与学术商榷中,要注重发挥期刊的育人功能,善于挖掘人才、扶植人才,尤其是对年轻作者、一线作战部队作者群体投寄的质量一般的论文,不要求全责备、吹毛求疵,应善于发现论文中的创新点,通过与作者讨论分析论文的优缺点和修改意见,帮助他们探索学术研究方法、建立学术创新信心,引导他们通过思考、锻炼,提高学术水平和写作技能,助推理论素养和学术能力不断提升。

(作者系《空军军事学术》杂志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