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四个破解”:让军事训练报道指导性与新闻性相统一

作者:■许 毅

编者按

训令如山,战鼓催征。新年伊始,全军掀起实战化练兵热潮。如何充分展示官兵练兵备战的风采,报道部队破解真打实备难题的经验,促进军事训练落实落地,成为军事新闻工作者的现实课题。本期刊发2篇文章,分享作者结合新闻实践对提高军事训练报道质量的感悟和思考,以期给大家提供借鉴启示。

“四个破解”:让军事训练报道指导性与新闻性相统一

█许 毅

当前,我军军事训练进入了全方位变革、整体性提升的新阶段,进一步加强军事训练报道的指导性,立起练兵备战的鲜明导向,助力军事训练加快转型升级,是军事新闻人的时代使命。

这种指导性,源于我党我军新闻舆论工作的政治属性,是“用报纸指导工作”优良传统在军事训练报道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军队媒体的权威性、特殊性所在,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实践证明,加强军事训练报道的指导性,必须从新闻工作的客观规律出发,向时度效着力,努力防止“口号化”“浮浅化”“技术化”“同质化”等不良倾向,把指导性寓于新闻性之中,实现二者有机结合,不断提高军事训练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新闻舆论工作对战斗力的贡献率。

一、“以实药空”、小中见大,破解“口号化”倾向

组织军事训练会议精神、党委决策指示要求等宣传报道,是军事训练报道中的“基础课目”。这类报道政治要求高、政策性强、宣传口径相对统一,如果只强调指导性,忽视新闻性,就很容易出现“空喊口号”的不良倾向,必须加以克服。

(一)现象与分析

“口号化”倾向多有3种表现,或主题空洞、指向模糊,或内容空心、流于表态,或表达空泛、枯燥乏味。之所以出现这类倾向,说到底是有的作者思想懒惰、急功近利,采写作风飘浮在作怪。思想懒惰功利,就不愿意认真学习研究相关决策指示出台的背景和现实指向,对相关精神应该如何落实落地不做深入思考;作风上飘浮,就不可能脚板底下出新闻,去掌握第一手资料、鲜活的素材,也势必不愿意从大量数据、素材、信息中寻找关联性、总结必然规律、发现新闻点,而是习惯于坐在办公室里,从材料里“抄”新闻,甚至凭个人经验和主观想象“编”新闻,其结果只能是靠抬高调门、第一时间表态,堆砌材料和数据,用一般性的学习、套路化的反响、常规性的做法来代替结合自身实际的深学、真抓、实干。比如,上级训练会议一开,个别作者从机关材料中找点素材,一篇落实会议精神的报道就“速成”了。如此凌空蹈虚,速则速矣,成则未必,唯一的结果是既传播不开、也指导不了。

(二)对策与思考

解决军事训练报道中的“空喊口号”,唯有“以实药其空”,坚决克服思想上的懒惰功利和作风飘浮,“实”字当头,以务实扎实的思想作风搞好军事训练报道,做到定实主题,找实落点。

“定实主题”就要有针对性,从部队训练面临的时代课题、存在的现实问题、希望解决的发展难题出发,定主题、找对策。“找实落点”的关键是善于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选择确实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新闻事实,来传递首脑机关的声音,反映时代新风、基层新事,对训练工作进行指导引领。

2020年12月初,《空军报》为了做好学习贯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精神的下篇文章,第一时间策划5篇系列新闻特写,从会议精神精准抓取“党委抓训”“实战实训”等关键词为新闻写作主题,并与作者反复沟通后确定了每篇稿件破题的“落点”。比如,首篇《党委抓训,稳控节奏为打赢》,巧妙选取了记者旁听空军某飞训基地党委一次议训会作为新闻落点。这是因为,该基地所属部队刚刚获得全军军事训练先进单位、空军对抗空战检验性考核优胜单位等多项殊荣,但部队又面临着年底前任务多、时间紧、训练安全风险叠加的形势。在这一背景下,基地党委及时召开的议训会,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军委军事训练会议精神,指导部队保持清醒头脑,稳控节奏,深刻诠释了“党委抓训”这一主题。稿件发表后,获得很好反响。

二、分解母题、深挖一锹,破解“浮浅化”倾向

军事领域一直是变革速度最快、最具创新发展活力的领域,特别是近年来,我军军事训练领域创新发展,种种变化日新月异。军事训练报道只有始终紧跟这种变化,才能保持生命力。然而,纵观一些训练报道,“浮浅化”的弊病仍然存在,尤其在一些刚接触军事训练报道年轻新闻工作者的作品中还比较常见。

(一)现象与分析

“浮浅化”倾向的最明显标志,就是简单贴标签,“实战化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报道“浮浅”,折射出的是思想认识之浅,核心原因还是对军事训练工作的规律性把握不准,对部队当前所处历史方位、存在的主要矛盾挑战知之不详,对于训练领域出现的种种现象,只见一隅胸无全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看到表象却看不清本质。

(二)对策与思考

“实战化”是军事训练报道的母题,是我们须臾不可偏离的方向。但是,军事训练深化推进至今,如果军事训练报道停留在“实战化”这个母题上打转,简单探讨对“实战化”重要性、必要性,或对基本现象进行粗线条的展示,反而是对“实战化”的一种浅化。

因此,我们必须把实战化母题细化展开,深挖一锹找问题,紧跟时代找亮点,对于训练场上种种新的动向、新鲜现象,必须作深入细致的分析、梳理和判断,认真研究背后蕴含的机理、规律和趋势,分辨哪些是代表时代潮流、值得深入挖掘的“活鱼”,哪些是一般性现象。善于总结新的规律机理,破解新的矛盾问题,从实战化训练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具体而微的问题切入,展示实战化训练推进过程中出现的种种观念突围、思想破茧、机制转型、行为自觉,把实战化训练场上千变万化、不断迭代升级的全新课题,变成我们研究的命题、关注的话题、写作的主题。比如,《解放军报》2020年度开设的“掀起练兵备战热潮”栏目,稿件立足于开小口挖深井,通过聚焦新时代练兵场上的种种新鲜现象甚至一人一事,实现对“实战化”主题的深度开掘,比如《营部参谋成了演练导调员》《“蛙跳式”轮训淬炼全能操作手》《使用临时指定装备打出“满堂彩”》等很多稿件都令人印象深刻,真正做到了一具体就生动,既生动又深刻。

《解放军报》2020年11月30日第1版消息《空军某基地:体系磨砺铸空中精锐》也是一篇有深度的训练报道。首先,在报道对象上选择习主席2019年曾视察过的空军某基地—作为改革强军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生事物,基地承载着写好“体系训练”这篇大文章的历史性使命,其建设发展浓缩着这个变化的时代,极具代表性和典型性。其次,写作主题紧紧扣住“实战化”母题之下的“实战实训、联战联训”子命题,落笔于树立体系思维的生动实践。再次,表达上也颇具理性之美,“战场上击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体系训练犹如翻卷的‘后浪’,冲刷着备战打仗的模式,改变着训练模式,也改变着训练场上的每一个人”等语句层出不穷,生动再现了基地成立以来各军兵种打造“中军帐”、树立体系思维的历程,有力烘托了主题。

三、强健笔力、讲好故事,破解“技术化”倾向

军事训练采访报道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大量专业术语和技术参数,因此出现了一种“技术化”倾向。随着我军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训练工作的专业化程度将更深更广,所涉武器装备更加复杂难懂,在报道中重视并积极克服这种倾向将越来越紧要迫切。

(一)现象与分析

“技术化”倾向具体表现为对演训中的技术流程、操作动作等描述过细,稿件中出现太多武器装备的技术名词、相关参数等。这样的表达看上去“很专业”,实则严重干扰主题的表达、影响读者理解,导致表达枯燥晦涩,稍有不慎还可能会埋下失泄密隐患。

出现“技术化”倾向的原因,一个是态度层面的,极个别新闻宣传工作者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和自我欣赏的思维定势搞报道,不遵循新闻传播规律,罔顾受众新闻消费心理和阅读感受,把“软指导”变成了单向灌输、自说自话。另一个是能力层面的,对于所描述的训练内容或武器装备,作者自己就没有真正搞懂,加之表达力、总结力不够,不擅提炼总结,因而只能对着技战术资料原原本本照抄,以己之昏昏,使人之昏昏。

(二)对策与思考

克服“技术化”倾向,必须双管齐下,既纠正根本态度上的偏差,也积极解决好能力短板。

一方面强化服务意识。服务备战打仗、服务基层、服务官兵,是军事训练报道指导性的题中应有之义,更是促进指导性和新闻性有机结合的重要驱动力。只有从根本上端正这个态度,时时处处为读者着想,为受众服务,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才能真正写出有态度、有温度的新闻。

另一方面提高专业技能。首先,干什么吆喝什么,搞军事训练报道就必须真学真懂训练工作,应当沉下心来在训练领域深耕,积极研究军事、研究打仗,努力成为训练领域的专家型编辑、记者,待到厚积薄发时,下笔自从容。我们军内有诸多此类典范,如解放军报社原副总编辑、高级记者江永红,写下大量脍炙人口的军事训练报道,为我们生动诠释了何为“专业”。其次,欲“浅出”必先“深入”,因此采访作风必须实而又实,把稿件可能涉及的训练课目、内容,以及武器装备的技术名词真正弄明白,想方设法把训练中相对复杂的技战术操作过程“翻译”成形象生动的新闻语言、通俗易懂又不泄密的群众语言。如前所述的江永红采写“蓝军司令”王聚生报道前,经历了长期调查研究和学习积累,花了一年多时间潜心研究军事训练面临的问题。1980年8月10日,《解放军报》头版头条刊发消息《“蓝军司令”越演越狡猾 “红军指挥”越练越过硬》,报道触及了我军战术演习中“红军一打就胜、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展现了“蓝军司令”王聚生真打实练的风采,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报道引起全军上下广泛关注,对我军校正军事训练指导思想产生深远影响。再次,学会讲故事。“好的作品”离不开“好的发现”和“好的呈现”,我们既要精心取舍遴选出最有价值的素材,也要用血肉丰满、情感饱满的人物故事,用来自一线、散发着硝烟味的“战场细节”来吸引受众、激发心灵共鸣。《解放军文艺》2020年第8期刊发的报告文学《潜艇三七二》,生动讲述了“时代楷模”372潜艇一次执行战备远航任务中,突遇“掉深”的危急时刻,全艇官兵临危不乱,集体协作,在3分钟内紧急排险,避免一起艇毁人亡重大灾难的故事。作者合理剪裁、精心安排结构,突出了处置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对“掉深”特情过程中涉及的潜艇装设备操作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细节删繁就简,强化人物性格、心理、情感的刻画,写出了一篇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军事新闻作品。

四、勇于超越、变动不居,破解“同质化”倾向

“同质化”本是一个商业领域的概念,后被借以比喻各领域内相互模仿导致各类信息逐渐趋同的现象。军事训练报道“同质化”问题存在日久,是当前制约军事训练传播质效的重要因素,当为军事新闻人所重视并克服。

(一)现象与分析

“同质化”倾向的突出表现有二,一是“盲目追热点”,某个时间段里同一题材、相似主题的稿件扎堆出现,比如,部队组织夜训普训时,写夜训的新闻稿件往往比较集中,而且很多稿件从主题到内容都相似度较高;二是“无心成套路”,部队有些例行性工作和基础训练课目,如每年岁末年初的补差训练、半年和年终的训练考核等,周期性强,年年都在搞,形式要点类似,一些作者写作上容易陷入固定的套路和模式,“年年岁岁花相似”,自我重复、整体同质。

“同质化”现象在客观上有其必然性。训练工作在时间上有一定的周期性规律,同时,部队训练工作有严格的规范,相同任务和课目需要把握的要点相似,一方面同题报道写作时容易“不谋而合”,另一方面一些例行性的工作,如果不细心观察、深入挖掘,就很难从中找出真正有价值的新闻。但是,从主观上找原因,“同质化”的核心症结还在于我们对训练理解不够深,采访工作不够深入,满足于浅尝辄止,写作上简单模仿、照猫画虎等等。

(二)对策与思考

“闻”似看山不喜平,新闻是一项以“新”为追求的事业,克服“同质化”倾向,已然成为新闻工作在新时代创新发展必须超越的障碍。如何克服这种倾向呢?

一是思维上宜“求异”。先哲有云,“重要的不是给予思想,而是给予思维”,思维上突破窠臼,是打破“同质化”困境的关键。规律性较强的军事训练报道,一定要刻意避免从众心理、一哄而上,更要坚决杜绝简单模仿、人云亦云。越是同样的课目和训练内容,越要主动“变招”,结合部队自身特点,凸显自身特色做法,写出自己的“不同之处”,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变。比如,有的作者把部队夜训中的好做法进行精细切分,从强化微光训练、夜视器材群众性创新、夜间伪装作业训练等诸多小口子切入,既避免了重复,亦对部队开展夜训提供了有益启示。

二是表现上宜“求新”。创新写作形式,也是让军事训练报道打破“同质化”、鲜活起来的重要途径。同样的素材,选择的新闻体裁、写作角度、叙事风格不同,呈现出来的效果完全不同。军事训练报道一定要适应新时代受众的阅读心理、阅读习惯等变化,积极倡导“短、新、实”的文风,坚决反对繁冗、八股的表达。比如《空军报》2020年曾刊发过一篇训练短消息《如果箱内是弹药,还能扔吗?》,稿件抓住训练场上生动的一幕:战士考核中为追求速度把弹药箱随手一扔,被考官判零分。对此官兵们莫衷一是,考官一句追问:“里面装的是弹药你还敢扔吗?”使大家廓清迷思,让战训一致主题跃然而出。稿件虽短,但标题抓人、内容务实、文风清新,是军事训练报道中的上乘之作,后被多家媒体转载。

三是内容上宜“求变”。“所有一切都在变化,唯有变化不变”,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规律性较强的军事训练工作。军事训练工作如同一条螺旋上升的阶梯,如果对军事训练工作没有深入地掌握了解,往往只能看到“螺旋”,却看不见“上升”。只要善于捕捉训练场上的时代新变,把“变化”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一定能让军事训练报道常写常新。比如“打基础”是训练场上永恒的话题,但是用变化的观点视之,就能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单位、不同形势下所强调的“打基础”,其内涵、意义各有不同,抓住这一点,必然能把“年年岁岁花相似”的基础训练,写得“岁岁年年人不同”, 笔底千变万化,不仅不“同质”,还能写出“新质”、达到“优质”。

(作者单位:空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