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 编 辑  徐双喜                           

副总编辑 张晓祺  赵风云

执行总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全媒体时代军队报纸副刊创新传播探析

作者:■张兴福 陈 陟

摘 要:全媒体时代军队报纸副刊如何创新,对于提高军队报纸传播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陆军》报“强军文化特刊”自创办以来,始终坚持面向部队、服务官兵,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为打造具有时代特色、陆军特点的强军文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强军文化特刊;创新传播

全媒体时代军队报纸副刊如何创新,对于提高军队报纸传播质效具有重要意义。《人民陆军》报自2018年5月创办了“强军文化特刊”,在周末时段拿出4个整版呈现给读者,迄今出版70余期,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成为报纸的一块重要招牌。创办之初,“强军文化特刊”便确立自己的办刊理念:坚持面向部队、服务官兵,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统一,重点反映陆军强军文化建设生动实践和崭新气象,通过刊发陆军部队官兵创作或推荐的优秀文化作品,为打造具有时代特色、陆军特点的强军文化贡献力量。本文结合《人民陆军》报“强军文化特刊”的探索和实践,对全媒体时代军队报纸副刊创新传播要把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聚焦重大主题,彰显时代气息

著名报人金庸先生曾言:“对于报纸而言,新闻为攻,副刊为守。”副刊是报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诞生之日起,就始终与时代同行,带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军队报纸副刊必须既要关注新闻,又能跳出新闻,只有抓住重大新闻事件、重大宣传主题和部队工作热点,把官兵关心的话题通过各类文艺形式表达出来,才能跟得上呼啸而来的全媒体时代。

“眼前有了繁花,并不等于手中就有了鲜蜜。”全媒体时代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多种思潮良莠不齐,各类资讯泥沙俱下。文者,贯道之器也。面对乱云飞渡的现实境况,军队报纸副刊更加需要坚守“政治家办报”立场,旗帜鲜明地突出政治性、思想性,守住这片传统阵地,达到靖浮言而正人心的突出效果。2020年以来,“强军文化特刊”关切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等重大主题,围绕抗日战争最后一役、《英雄儿女》背后的故事、杨根思“三个不相信”精神等选题深入挖掘,开设专栏,策划专刊,在思想品格塑造上彰显军队报纸风范,在主流价值张扬中传递红色文化力量,堪比一堂堂引人入胜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也对网络上的杂音给予了有力回击。

军队报纸副刊突出重大主题组织稿件,尤其不能脱节于时代“自说自唱”,必须追求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到达率。只有让正能量的声音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帮助部队官兵辨别真伪、涤荡心灵。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部队官兵急需官方媒体发声引导,明辨是非,凝心聚力。为此,“强军文化特刊”配合抗击疫情整体部署,接连刊发《情系武汉 大爱中国—抗疫优秀歌曲出版专题正式推出》《众志成城 军民同心—献给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英雄》等多个特别策划,为广大陆军部队官兵打了一针“强心剂”,展现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时代伟力。

报纸副刊往往是由正刊发展而来,和以新闻报道为主体的正刊不同,副刊的主打作品和内容设置往往更为多元。军队报纸副刊必须关注新闻、围绕中心,与正刊形成传播合力,共同围绕强军做文章,这也是副刊取名“强军文化特刊”的题中应有之义。2019年陆军评选第二届“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标兵,“强军文化特刊”为陆军“十大标兵”量身定制10个报告文学专版,深层展现标兵是怎样炼成的;推介歌曲、相声、小品、情景剧等多部舞台文艺作品,细腻勾勒标兵风采;策划“新春里,‘十大标兵’在读什么书?”等专版专题,用标兵的另一面激励鼓舞官兵,让大家学有榜样、赶有目标,形成了争做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时代革命军人的良好氛围。

二、聚焦军营热点,讲好新时代陆军故事

全媒体时代受众口味更加多样,从客观上要求报纸广泛涉猎各种内容形式,坚持“博”和“专”两手抓,否则便会失去自我,缺乏个性,一步步“泯然众人矣”。

军队报纸副刊的“博”,在于荟萃“军味”,就是要聚焦军营热点,充分吸纳、包容、借鉴一切宣传强军思想、激发强军精神、汇聚强军力量、助推强军实践的文化内容及形式,兼收并蓄,为我所用。从“强军文化特刊”开设的相关栏目中可以窥见:“强军故事”栏目借鉴《解放军报》的“士兵面孔”专版形式,不拘泥于单人成篇的现成框架,采取灵活多变的写作体裁和手法,讲述发生在部队官兵身上的感人故事;“文眼观澜”栏目采取言论时评形式,对本期副刊聚焦的热点文化现象进行深度解析;“经典大观”“艺境观象”等栏目,则吸纳了军队和地方报纸副刊之优长,另辟军人视角,对各类经典文艺作品进行赏析解读……诸如此类的栏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打造出了一片独特的强军文化“大观园”。

军队报纸副刊的“专”,在于突出“仅此一家、别无分店”。作为陆军党委机关报的副刊,编辑部把握“本土特色”,突出“陆味”,做专做细,避免同质化,极力在全媒体时代的舆论环境中突破重围,赢得特有的读者群。“强军文化特刊”自创办以来,始终立足于讲好陆军强军故事,从版面到字眼,都进行了深入具体的“本土化”挖潜。开设的“传统文化巡礼”栏目,便突出了陆军荣誉连队红色文化宣传的“独一份”。在专题策划“强军征程踏歌行”时,记者分别走进新疆军区和陆军第74集团军以红歌命名的两支陆军荣誉连队,感受不同环境下陆军官兵凭借相同的文化底蕴,一东一西演奏出交相辉映的强军兴军崭新乐章,并配以文艺评论《红歌力量代代传》,深入探究红歌的“陆味”源头,分条列举传承方法,引导官兵用好自己的“传家宝”。

无论“博”与“专”,抑或是“军味”与“陆味”,对军队报纸副刊来说,其关键都在于“兵味”。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观察,千方百计找到反映时代精神、反映官兵面貌、能够引起广泛共鸣的材料。“强军文化特刊”开辟的“兵写兵事”栏目,重在讲述东西南北中座座军营里的动人故事,让读者品咂再三、念念不忘。比如该栏目刊载的《丁香花开》,从作者自述入伍时新兵班班长等待丁香花开,到班长最后在抢险救灾中牺牲,让无数官兵想起“我的老班长”,触动了心底最柔软的记忆。在这些故事中,部队官兵虽是千人千面,但是同披“松枝绿”,总能在别人的故事中嗅到“兵味”、看见自己、受到感动。

三、聚焦品牌构建,把持传统优势

进入全媒体时代,面对新兴媒体的兴起,传统纸媒无法满足快速即时、实时更新、在线互动等功能,报纸副刊也就无须强调以“即时”为第一要义,而应把持深度策划的传统优势,一方面加强前瞻筹划,另一方面跟进精准策划,努力形成军队报纸副刊的品牌效应。

从长远上讲,需加强前瞻筹划,针对年度的不同时段,确定需要着力宣传的大事主题,提前筹划出一段时间内的一整套宣传流程,分工准备、压茬推进,确保“弹药足够”“武器精良”。2019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强军文化特刊”紧前筹备,围绕八一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斗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重大时间节点,在特刊及早推出“人民军队红色文化记忆”系列专题。这次宣传策划起步早、起点高,浓厚了大庆之年的宣传氛围,深化了红色基因传承,将“强军文化特刊”宣传提升到了一个新层次。

就短期而言,军队报纸副刊也要及时跟进精准策划,围绕阶段主题和热点文化现象进行多角度、深层次的立体展现,聚沙成塔,形成特色品牌。“强军文化特刊”每期的“作品与鉴赏”专版,往往围绕一个关键词进行组稿,重在形成主题声势效应。比如,2020年8月,在中宣部和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之际,编辑部及时以“最美”为主题,将包括马和帕丽的强军故事《“天山之花”最美绽放》、毛青的抗疫经历《最美的出征》、军旅诗词赏析《人生最美是军旅》等进行整合组稿,从不同侧面让每名官兵对“最美”有着自己的独特理解。此外,编辑部还围绕抗战胜利75周年、国庆节、中秋节等重大主题和重要时间节点,相应设置“胜利”“旗帜”“家书”等关键词进行组稿,让稿件成系列、有深度、耐回味,一些基层官兵评价:“看了还想看,迫不及待想知道下一期围绕什么主题做文章。”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受众往往习惯于“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但同时也应看到,报纸的优势恰恰在于多数新媒体无法满足的厚重感、庄严度、深入性。军队报纸副刊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编发真正有嚼头、富营养、耐解读的文化作品,实现“新闻招客、副刊留客”之实效。为此,在办报实践中,编辑部不断吸收读者的意见建议,适时加以调整改进。2020年6月起,“强军文化特刊”推出新栏目“经典回望”,以深度策划的形式,挖掘人民军队尤其是陆军的红色经典文化及其背后的故事,陆续推出经典军旅歌曲《小白杨》《战士第二故乡》、经典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经典文艺团体“战斗剧社”等系列深度文章,在传承红色基因中涵养广大官兵的精气神,也让读者记住了“经典回望”这一品牌,产生了“回望即经典,经典即特刊”的对应感,无形中增强了报纸副刊的黏度。

四、聚焦官兵关切,加强文化服务

全媒体时代,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官兵既需要在忙碌的军事训练中觅得一时“岁月安宁”,也需要在工作生活中补充一份“文化大餐”。军队报纸副刊应着眼这样的“虚实结合”,既做虚功,也做实功,在文化熏陶、润物无声的同时,还需为官兵提供具体实在的文化服务,如此相得益彰,才能真正留得住读者。

文化工作是长远之功,更多时候看不见摸不着,在经年累月的潜移默化中影响官兵。军队报纸副刊要想达到盐溶于水之效,就必须将思想内核自然融入情境中,化在文字里。“强军文化特刊”通过“名家笔记”“军营纪事”“军旅诗苑”等栏目,刊登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军旅文艺作品,让文化名家裘山山的《查果拉的鲜花》、王宗仁的《青藏高原》等佳作,与基层官兵创作的《哨兵的乡愁》《我的青春在西藏》等作品共冶一炉,不故作严肃刻板,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用一个个感人故事、一张张飞扬面庞、一首首隽永诗歌,不断厚植官兵强军兴军、建强陆军的信心信念。

挖远水不误解近渴。军队报纸副刊还应重视解决“燃眉之急”,刊登基层文化生活中急需的歌曲、相声、小品等艺术作品,实现“歌拿来就能唱、相声小品拿来就能演”的目的。为此,“强军文化特刊”专门开辟“文艺舞台”版,持续征集刊发各类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形成“基层舞台文艺作品素材库”,为忙碌的基层官兵争取时间,让大家在退伍、迎新、重要节日等各类文艺活动中可以“照单点菜”“一学就会”。2020年初推出的连队春晚专刊,不仅有相声《咱连那些事儿》、小品《我要上春晚》、音乐快板《新春礼赞》等舞台文艺作品,还择优刊登了连队春晚流程、主持词、节目单、暖场互动游戏等素材样本,受到许多官兵青睐。

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加强文艺宣传的群众性和指导性,提高官兵文艺素养,更好地服务基层官兵,“强军文化特刊” 策划推出军旅文艺系列专题,从热门的相声创作、音乐乐理到冷门的灯光、布景、道具,区分10余个艺术门类,将诸般诀窍及注意事项传授给基层官兵,让大家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各个时间节点文化工作重点各有不同,针对新兵下连、野外驻训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等不同情况和背景,策划刊发“基层文化活动如何办”系列稿件,为部队提供有益指导和借鉴。2020年8月,编辑部还聚焦陆军第83集团军某合成旅政治文化环境建设进行解读剖析,让陆军其他部队对各自营区整体政治文化氛围营造有了概念、懂了门道、学了方法。

五、聚焦媒体融合,注重传播效果

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兴起对传统纸媒形成一定冲击。军队报纸副刊要学会扬长避短,积极融入大势,顺应时代需求,在内容上不断创新,手段上持续更新,心理上日益贴近。

“从前大鱼吃小鱼,现在快鱼吃慢鱼。”报纸副刊虽然在快捷性和互动性上不及新媒体,但也要顺势而为,应势而动,在形式手段上“提提速”,形成传播链条,推进融合发展。还以军旅文艺系列专题策划为例,每期配合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报纸与人民陆军微信公众号融合发布,形成传播闭合回路。同时,在每期版面重要专栏加注二维码、视频链接等形式,方便大家关注、收藏、转发“一键三连”,有效提升了传播效果。

当然,不论全媒体时代如何发展,传播载体只是手段,“内容为王”仍是媒体发展的立身之本。版面内容也应从供给侧向需求侧转变,在坚持党报姓党原则下,从读者需求出发,不断增添新内容,吸引官兵阅读。2020年“三八”国际妇女节,正值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关键阶段,一线医务人员里女性的比例占到75%,成为抗击疫情的主力军和中坚力量。当天的“强军文化特刊”推出头条专题文章《战“疫”中的“她”力量》,通篇以唯美的语言,既真实全面展现抗疫文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又体现广大女性文艺工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与责任担当,让广大官兵充分了解到以女性作为叙述对象和表达主体的文艺战线“她”力量,在吸引读者的目光中潜移默化地传播正能量。

无论内容还是手段,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入脑入心。面对新生代官兵群体,军队报纸副刊应当主动深入研究官兵主流心理需求,从版面设计到文风笔法,尽可能贴近官兵的喜好、口吻。“强军文化特刊”注重把握可读性与可视性之间的关系,在标题、栏目、图像、色彩等诸多方面着力,给副刊注入时尚元素,吸引更多年轻读者。与此同时,“强军文化特刊”推出的《大阅兵赋》《中华抗战赋》《抗美援朝赋》等文学作品,内容上适应了当前国内掀起的“国学热”“诗词热”,形式上多家新媒体跟进转载刊发,引发基层官兵热捧。而漫画栏目“陆小兵从军行”,更是贴近新生代官兵主体喜爱“二次元”倾向,使得亲和力和贴近性倍增,让广大官兵阅读副刊如同会面至亲老友,打心里感到清新自然、回味悠长。

(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