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打造特色精品融媒工作室 加快推进军媒深度融合发展

作者:■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舆情信息部主任 侯大伟

摘 要:“钧正平工作室”组建以来,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体系下,坚持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探索工作室制运维模式,在复杂多元的网络舆论场中较快成长为独具特色的网评品牌。实践表明,打造特色精品融媒工作室是加快推进军队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舆论引导;媒体融合;安全生产

近年来,军地主流媒体主动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形势,创新重构传播格局,积极探索融合路径。其中,一批特色精品融媒体工作室崭露头角,在舆论场表现抢眼。如果把融媒体中心比作“航空母舰”,融媒体工作室则可比作“小型多功能战斗舰艇”,既可在“大舰队”编成下统一完成重大舆论宣传任务,也可在特殊时机特殊场合针对特殊受众,遂行多样化宣传引导任务。自2020年以来,在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指挥中心统筹协调下,“钧正平工作室”恢复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同时开设微博账号,在网络舆论场上取得较快发展,全网粉丝超过150万,互动数据居同类评论类账号前列,被评为全国“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榜样,已成为全网公认具有较高辨识度和较强影响力的网络评论品牌。“钧正平工作室”发展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积极推行工作室机制,规划打造独具特色的融媒体工作室账号,对更好更快推进军队媒体融合发展具有较强借鉴意义。

一、媒体融合工程复杂艰巨,规划融媒体工作室发展必须精准定位,做到大与小、全与专相协调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推动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以互联网思维优化资源配置,把更多优质内容、先进技术、专业人才、项目资金向互联网主阵地汇集、向移动端倾斜,让分散在网下的力量尽快进军网上、深入网上,做大做强网络平台,占领新兴传播阵地。”落实有关要求,实现军队媒体融合发展,需要进一步破除陈旧观念、科学调配资源,从总体架构、制度设计、运转方式、产品呈现渠道和终端等多层级多方面进行深度改革。从地方媒体创新实践看,“工作室制”契合当下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能够适应内容领域垂直化专业化趋势,亦能够有效调动盘活媒体各类资源,是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有效抓手。在“中央厨房”统筹规划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新平台新领域创新发展空间,细分领域、精准定位打造一批“小工作室”,发挥灵活高效的优势,输出专业性、服务性、实用性、贴近性强的优质内容,从而实现融合发展的整体规划和自我发展的个性要求有效统合。

“钧正平工作室”组建以来,专注深耕涉军涉政网络评论这一垂直领域,明确树立“温度、深度、锐度”的产品运营理念,注重追求叙事内容风格化、人格化,创立“钧钧”“苹苹”形象,很快在舆论场打出品牌。数据显示,“钧正平”微博创办不到一年,热点时事短评栏目“钧评”超话总阅读量达到3亿次。在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宣传中,针对个别不良大V的恶意诋毁贬损,“钧正平”第一时间严正回击,带动形成“维护英雄声誉,严惩不良大V”的强大舆论声势。可以预想,科学统筹分类分阶段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受众明确的军媒工作室,将会与传统军媒品牌共同构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错位竞争、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军队全媒体传播体系。

二、新媒体分众传播态势鲜明,扩大融媒体工作室影响力必须不断创新,实现形式多元与内容精当有机统一

移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云计算和机器算法等带来的技术发展变迁,实现了从内容采集到信息发布各个环节的智能化,由此引发网络舆论传播形态的巨大变革,新兴媒体平台分众化、差异化传播已经成为定局。实践中感到,同样一个内容,以不同形式不同风格呈现,在不同平台不同时机发布,传播效果可谓是有天壤之别。以当前各大主流网络舆论平台为例,可谓是各有各的“平台画像”,各有各的“用户标签”:微博上短文字和图片更有传播力,微信用户多爱看深度文字内容,抖音10秒左右的微视频受到青睐,知乎平台上深度科普性内容更有影响力,B站用户则热衷于3分钟以上的视频内容……这就决定了,那些采用简单搬运传统媒体内容到各新媒体平台分发的“懒融合”“假融合”,必然会在网络各端呈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自然不会引起受众积极关注,从而制约内容传播质效甚至影响融媒体整体建设发展。

融媒体工作室作为网络传播品牌的新质战斗力,其具备的灵活优势可更快更好地适应当下分众化、差异化传播的大环境。工作室通过加强对信息需求端分析研究,增强内容供给的精准性、契合度,提供个性化、特色化新闻信息产品,能够较好满足广大受众不断提高的个性化信息需求,实现更高效的信息传播。

“钧正平工作室”团队总体规模不大,但队伍搭建时注重集约高效,多数成员具有一专多能的素质,能够在文案创意、动漫制作、视频剪辑、网评写作等方面灵活布局。运营过程中,针对各个平台采取了不同特色内容,摸索了一条“一个内容主题,多种需求对接,多种形态呈现,多个平台分发”的传播策略,实践中自身传播力影响力明显提升。2020年初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钧正平工作室”围绕“团结抗疫、守望相助”主题,生成了长评文章、短评微博、动漫、网络宣传画、短视频等5类20余个优质内容产品,在不同平台针对不同受众进行针对性传播,多个产品成为在单平台超过千万次阅读量的爆款,在网上产生较好的宣传引导效果,很快树立起自身品牌形象。

三、互联网媒体迭代迅速,提升融媒体工作室质量层次必须科学统筹各类资源,打造共建共享环境

3G时代,微博、微信崭露头角,文字图片是传播的主要形式;4G时代,抖音等成为主流,视频音频成为传播的主要载体;随着5G时代到来,VR、AR、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将被大量引入,内容传播形式将进一步升级,内容制作门槛也将进一步拉高。再从新兴媒体创作端发展变化趋势来看,微博平台大V靠个人单打独斗就能立身,而微信公众号等资讯平台凭一己之力已经难以持续输出优质内容,因此,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只有转型为团队作战的模式,才能确保内容质量而不被淘汰。

工作室是在媒体“中央厨房”下规划形成的小型团队,规模体量小但作用不能小,必须要克服人力资源不足、调度能力有限等困难。唯有打破部门壁垒、技术瓶颈、编制制约,以“融”为径,实现跨部门、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跨专业的融合,积极主动调配内外资源,走开共建共享的路子,才可能在竞争极其激烈残酷的舆论环境中突出重围、独树一帜。“钧正平工作室”成立之初,同样面临人才骨干不足、资源经费匮乏、管理经验欠缺等困难。为解决这些困难,在人才培养上,通过与融媒体中心其他部门进行联合业务培训和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性人才,并在本部门内进行优化组合,提高了队伍整体战斗力;在盘活资源上,既主动打造自身独家原创能力,又积极融合中心各媒体各平台媒资库,引入地方优秀合作力量,较大扩展和提升资源占有和使用效率,使“小马也能拉动大车”;在管理模式上,给其足够自由创新空间,充分尊重“工作室”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时给予人、财、物等方面的大力支持,实行容错机制,使得“工作室”能够轻装快进。可以预见,随着5G时代的全面到来,“小工作室”只有在媒资、人才、理念等方面进行更高层次的融合,背靠“中央厨房”,放开手脚、奋发作为,才能真正在快速发展变化的舆论场上立得住、行得稳。

四、网上舆论环境纷繁复杂,确保融媒体工作室的良性发展必须守好安全底线,坚决防止各类问题

融媒体工作室虽然品牌独立,但与所属的传统媒体紧密关联,已经形成了“品牌”捆绑效应。从近年出现的网络涉媒体舆情来看,由于从业人员构成愈发多元、网上传播环境日趋复杂、媒体内容把握难度不断加大、生产传播环节更难管控等原因,已经造成了多起由于内容生产问题引发的媒体负面舆情。可以说,新媒体内容安全生产面临着日益严峻的挑战。军队媒体是党在军队的喉舌,是国内外舆论高度关注的对象,要求高、标准严、影响大,一旦所属子品牌出现“翻车”问题,极易引发连锁负面舆情,对军媒整体形象造成损害。

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发展、媒体形态如何变化,党管媒体的原则和制度不能变,安全生产的底线不能破。融媒体工作室建设,必须始终把安全底线摆在第一位,不断强化相关人员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敏锐性、理论造诣和专业素养,履行好“把关人”角色,防范出现问题。

“钧正平工作室”在运营管理过程中,在给予其较高自主权的同时,坚持把安全生产作为基本底线来抓,坚决落实“三级审核”制度,将审核关口贯穿于策划、采集、撰写、编排、发布各个环节,将责任坚决落实到采写人员、审看人员、签发人员身上,层层把关、人人负责。此外,自觉强化全员舆情风险意识,把传播全程纳入跟踪问效机制,内容发布后,第一时间回馈网民疑问关切,第一时间发现苗头隐患,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处置,做到谋事在先、从容应对。“钧正平工作室”组建至今,共计发布各类内容千余条,做到了安全稳定运营,未出现明显错情舆情,维护了品牌形象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