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编辑 李  玥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中央级媒体抗疫报道的“六度”叙事与融合创新

作者:■王 瑄

摘 要:中央级媒体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时,在速度、广度、温度、深度、高度、智度6方面展开全媒体叙事,速度上追求从采集、发布、反馈到服务全方位第一时间;广度上强调选题、内容和形式手段的全程全息记录;温度上有情怀的内容产品源源不断;深度上深入一线用权威专业报道解疑释惑;高度上以评论矩阵、舆论监督和外文评论占领舆论制高点;智度上全面探索人工智能的创新实践。

关键词:中央级媒体;叙事;融合;创新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局部暴发,蔓延波及全国。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代表的中央级媒体在速度、广度、温度、深度、高度、智度6方面展开全媒体叙事,源源不断的融合创新作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了媒体力量。

一、速度:全方位追求第一时间

报道重大突发公共事件,速度是第一法则。传统媒体时代,快速主要体现在采访写作上,新媒体时代,速度的背后还有快速发布、快速反馈调整和快速服务。2020年除夕夜,第二军医大学的医务人员乘坐包机直飞武汉,人民日报全媒体记者在出征现场用手机拍摄了十几秒的短视频第一时间在抖音上首发,并同时在微博、微信等多个平台播发,获得数百万的点击量。

互动是新媒体平台的本质特征,也是报道选题决策、报道方向调整最直接的数据依据。人民日报客户端于 1月21 日发布图解《最新!预防“新型冠状肺炎”,看这张图就够了》,该新闻的阅读量高达567.2万。依据这张图的互动反馈数据,《人民日报》在后续的疫情报道中,持续使用各种数据、图解新闻,南丁格尔玫瑰图的数据新闻一度成为用户必转的信息图。

媒体面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还应利用自身优势资源快速提供服务,以彰显媒体价值和力量。疫情暴发伊始,医疗求助、生活求援等成为百姓最急需的服务。2月5日《人民日报》推出的“全媒体行动·征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求助者信息”平台上线,网民登录平台可填写各类求助信息,报纸整理汇总后第一时间转交相关部门处理,上线当天阅读量即超过1900万次。

二、广度:全程全息全面记录抗疫过程与点滴

2020年11月中国记协发布的“2020中国新媒体战‘疫’十大精品案例(中央媒体)”,题材多元,体裁多样,有领导动态、高层行动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系列时政微视频《总书记指挥这场人民战争》;有全程实录抗疫动态的人民网《武汉日记—人民网前方报道团队武汉采访实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疫情赛跑—“两神山”等系列慢直播》;有人物群像、典型人物的“新华社纪录片《英雄之城》”“新华社湖北分社《壮哉,大武汉—献给英雄的武汉人民》”;有科普知识的科技日报社《追问新冠肺炎》系列报道,等等,还有专门的英文网站中国日报网《“抗击新冠病毒的中国方案”英文网站》,报道广度可见一斑。

广度还体现在报道手段和形式运用上。以新华社抗疫报道为例,除了常用的图文、音视频、动漫、H5之外,我们可以看到多样化、甚至首次采用的报道手段,有Vlog形式的“新华社记者武汉Vlog日记”;有卫星地图数据的《卫星高空“监工”,看雷火双神山如何迅疾如雷》;有MV纪录片表达的《挺住,武汉》《我在你身边》;有3D新闻形态的《最硬核的洗手教程来了!》,等等,不一而足,全息记录下抗疫中的全景或细节。

三、温度:人文关怀情感关爱凝聚正能量

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关乎个人生命安全和社会安定,除了快速、准确、及时报道疫情动态外,更需要软性的情绪引导与情感抚慰,以共情共鸣和同情同理来形成社会抗疫的合力。中央级媒体在这次疫情报道中,一方面生产了大量柔软的、人性的、有温度的内容产品;另一方面在硬话题报道中注入人文叙事,体现情感关爱。比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表现全国人民为武汉加油的报道中,找到了地域性食物代表载体—武汉热干面,这一独到的、有创意性的虚拟创作在广大民众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掀起全网的再创作热潮,最后产生出全国各地小吃为“热干面”加油的创意内容产品。

此外,利用特殊节点和特殊情境传递温暖情怀也是温度报道的一个着力点。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春节联欢晚会特别增加了情景报告《爱是桥梁》,以及4段防控疫情主持词、公益广告片《大爱无疆》等,元宵节特别节目原创情景报告《你的样子》、情景诗报告《相信》等节目,以新闻性、纪实性、艺术性手法,向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最美逆行者”致敬,传递出新闻报道的温暖一面。

四、深度:深入一线专业权威解疑释惑

深度来源于深入。疫情早期,面对危险、未知的报道环境,中央级媒体的大批记者轮番投入一线,深入到病区、危重病房和城市大街小巷,推出数篇独家、深度报道,有《人民日报》率先报道的《武汉不明原因肺炎不能断定是SARS 7例病情危重》,有总台记者蒋晓平冒险进入金银潭医院重症隔离病房区域采写的《独家!总台央视记者探访武汉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有新华社播发的《拼渐冻生命 与疫魔竞速—记疫情“风暴眼”中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这些报道都践行了一句话,“如果你的报道不够贴近,那是因为你没有深入武汉疫区一线”。

深度来源于权威释惑。新华社在此次抗疫报道中,开设权威系列访谈,首期独家专访钟南山,及时传播科学声音,传递防控信心,被2200家媒体转载,全网浏览量近25亿次,随后推出李兰娟、张文宏、王辰、王贵强等专家访谈,持续形成刷屏之效。3大央媒均凭借自身品牌公信力,组合顶尖专家,利用权威渠道,传播更具价值的科学防控信息,用专业声音制止谣言传播,舒缓社会情绪,形成有利于疫情防控的焦点性议程,凝聚社会共识。

深度来源于专业解读。人民日报经社部自疫情暴发后,每天紧盯各种新闻发布会,发挥专业优势,对经济影响、春耕生产、复工复产、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做权威发布和解读报道,发表各类消息、通讯、内参、融媒体产品数百篇。

五、高度:评论担当正确及时引导海内外舆论

后真相时代,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网上网下舆论场的多元化、复杂性和众声喧哗是无法避免的。中央级媒体以系列评论、专栏评论、锐评、快评、网评等多种评论方式建构主流话语体系,构建舆论传播强势,占领舆论场争夺战的制高点。

《人民日报》发挥出一贯的评论优势,传统评论栏目“今日谈”、四版“人民论坛”、评论版“评论员观察”和新媒体端评论栏目《人民网评》、侠客岛、睡前聊一会儿等,构成评论矩阵,选题涉及面广,评论内容品质高,逻辑缜密表达理性,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上掷地有声,成为疫情防控期间所有重大新闻评论的源头活水。

站位高,有效引导舆论还体现在对抗疫中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不躲闪,发挥舆论监督功效。《央视短评》《央视网评》多次就抗疫中群众反映的困难问题、实际问题发出短评、快评。比如《善待湖北人 疫情防控必不可少的一环》《还有多少个唐主任在贻误抗疫战机?》《齐心抗疫不能嘴上喊“加油” 实际“掉链子”》《抗疫特殊时期 “市长”市场齐发力才能事半功倍》等,监督型评论有效发挥了主流媒体观民情、察民意、下情上达的耳目喉舌功能。

疫情的舆论场不仅仅是国内舆论场,还有一个海外舆论场。新华社在疫情暴发初期坚持每天推出英文评论,驳斥美西方抹黑污蔑,如针对美国官员“中国发生疫情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等言论,采写《乘人之危不会让美国伟大》英文评论,推出“社交媒体舆情观察”专题,多方集纳海外网友留言,播发《中国人的坚强乐观温暖了世界》《谣言粉碎机》等稿件,取得良好的对外传播效果。

六、智度:AI智能助力媒体抗疫报道

引入人工智能加入“抗疫战队”助力抗疫报道,是央媒转型智慧报道的一次体验。人工智能协同、赋能媒体机构在信息采集、内容生产和分发、舆情分析、新闻播报等多方面全面提升,拓宽了媒体智能化发展空间和创新潜能,为本次抗疫报道增添一抹亮色。

新华社“媒体大脑”数据显示,从2月2日至20日,共有992家媒体机构在“媒体大脑”MAGIC平台上合成了20万条视频内容。疫情报道机器人、数据新闻机器人、直播拆条机器人、海报视频机器人、字幕生成机器人成为新闻机构最常用的媒体机器人TOP 5。其中,疫情报道机器人可以大量生成数据可视化新闻、可以提供发布会智能拆条、可以智能搜索背景资料帮助记者深挖数据背后的故事等。

中国经济网利用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形象、AI语音生成等创新技术,开发出由虚拟主持人,每日播报《你需要了解的防疫小知识》系列短视频,介绍病毒症状特征、传播特点、日常生活防范措施等科普知识,内容制作高效快捷。第一期《你需要了解的防疫小知识|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推出当天,阅读量迅速达到10万+。

(作者系《国际商报》新媒体采编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