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军队媒体抗疫新闻报道的特点分析

作者:■邓亦彤 叶智隆

摘 要:新冠肺炎疫情对传统新闻行业与惯常传播模式带来冲击,军队媒体作为党在军队的舆论宣传阵地,在肩负重大使命的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本文通过对2020年主要军队媒体抗疫报道的梳理和总结认为,后疫情时代的军事新闻报道,应进一步发挥其在广度、深度、新度和效度上的优长,实现“知、情、意”的统一。

关键词:新冠肺炎疫情;抗疫报道;特点分析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事件,其引爆如同“鲶鱼效应”,引发“信息瘟疫”,无论是军队领导机关出于对部队管理的宏观需要,还是受众对价值型信息的迫切需求,均对抗疫传播实践的广度、深度、新度和效度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本文基于臧国仁等人提出的“框架的三层次结构”理论,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将“疫情”“抗疫”“肺炎”“防控”作为关键词,以2020年1月1日至10月31日为信息检索时间区段,抓取《解放军报》等军队报纸、“中国军网”等军队网站以及“央广军事”等军队公众号中有关疫情的报道,从报道体裁、报道数量、倾向性、报道主体、消息来源、报道主题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知”—及时介入,全媒抵达

军队媒体方面,主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报纸《解放军报》、电视栏目CCTV-7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网站“中国军网”和“国防部网”。

首先,军队媒体在抗疫报道中体现出应有的担当和权威。从反应速度来看,作为军队唯一新闻门户网站,中国军网在所有军队媒体中最早发声,准确传达党中央、中央军委指示精神。从报道数量来看,上述媒体抗疫报道达到10200条,其中以“中国军网”和《解放军报》占比最大,分别发布4608条和4601条,分别占比45.18%和45.11%。

其次,军队媒体根据抗疫进程不断调整报道节奏,从信息传播角度实现科学抗疫。抗疫相关报道量从1月下旬起迅速攀升,“中国军网”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报道》于2月达到报道量峰值,《解放军报》和“国防部网”于3月达到报道量峰值,随后均缓慢回落,时间趋势与抗疫战斗的重大事件节点完全契合,且在最初疫情暴发阶段呈现“井喷式”增长,体现军队媒体在重大新闻事件发生时的快速反应和精准聚焦,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社会风向标”的作用;随着疫情真相逐渐浮出水面,救助治疗逐步走上正轨,抗疫报道步入常态化。同时,抗疫报道贯穿整年,作为2020年最大的社会事件,军队新闻机构承担了反映社会现实、满足受众求知本能、调节国内外舆论等媒介应当承担的功能。新闻报道无论从数量还是比重、倾向等,均符合客观规律,按照危机事件发展的“潜伏期-上升期-爆炸期”来合理分布。

第三,中国军网抗疫报道尤为突出,显示出权威网站的传播效率与实力。中国军网借助其平台优势,以“短、平、快”的报道在数量上占据先手,仅2月份的发稿量就超过了其他媒体的总和,赢得了更多关注。体现了新媒体在信息时代传播的优越性能,应当在未来加以充分利用。

笔者选取“央广军事”“学习军团”“三剑客”“陆军新闻”“人民陆军”“空军新闻”“我们的天空”“海军新闻”“人民海军”“我们的太空”“中国火箭军”“联勤集结号”“武警新闻”等13个涉及各军兵种、关注量较大、具有代表性的公众号,分析后发现,军队自媒体除具备传统媒体的优势外,另具两大特点:借助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可将确诊感染人数、密切接触人数、疑似病例人数、病亡人数等繁杂的数据处理成便于用户理解和记忆的有效信息,以可视化数据图式的形式呈现,例如排名、对比、占比等;以时间和空间修辞完成对数据的可视化生产,对传播内容进行高度化提炼和形象化处理,加强了疫情信息的传播效果。

推文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彰显新媒体传播特色。报道采取了以主流媒体为主—普遍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直播等多媒体手段进行报道—微博、微信公众号、客户端、短视频平台等多媒体平台配合形成合理的报道体系,“两微一端”发稿数量占比大,在发布抗疫的最新情况方面表现突出,包括发布最新指示要求、疫情防控进展、官方通报、谣言澄清与解释等,“学习军团”“央广军事”等微信公众号,也以“快讯”“最新消息”“速报”等形式对抗疫情况即时进行了报道。

二、“情”—情感真实,人文关怀

面对疫情大考,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冲锋在前,为人民排忧解难;面对重大社会突发事件,军队新闻工作者的表现可圈可点,受到受众的嘉许和全社会的认可。

从关键词统计数据上看,军队媒体报道紧紧围绕抗疫作战的主题,制作出一系列新闻报道,主题明确、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很好地体现了军队媒体为军事文化、强军事业服务的职能和作用。在疫情确定的第一时间发声,不仅宣传解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凝聚部队官兵乃至全社会力量,而且积极践行“四力”要求,挖掘、记录和宣传了大量先进单位和典型人物。各公众号中重合度较高的关键词如“疫情”“人民”“医疗”等,进一步体现出军队媒体在重大社会事件发生时的主动担当和作为,这与我国军事文化中倡导的“勇敢”“冲锋在前”“奉献”“坚守”等精神内涵是一致的。

军队自建公众号推文与主流核心军队媒体一起,结合宏观与微观视角,各具特色共同表现抗疫精神。在词频统计中,我们既能看到“国家”“军队”“部队”这样的宏观场景,也能看到诸如“妈妈”“患者”“微信”这样的具体表达,这次集中报道体现的这些突出特点,可作为未来同类新闻报道的创新发展方向,在聚焦“高大上”英雄形象的同时,注重对非典型人物事迹的报道。既体现国家和军队在救助人民脱离危难时的使命担当,又表现疫情背景下普通人的情感诉求,只有这样的报道,才能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实现较好的传播效果,充分发挥出新闻的“涵化”功能。

各公众号注重在具有共性的同一内容报道中,以不同的角度和报道风格,体现自己的鲜明个性和特点。在诸多高频词中,围绕“抗疫”这个大主题,公众号充分依托各军兵种和创办主体特点,展现出各军兵种官兵在各自岗位的具体表现,展现出中国军队、中国军人的良好形象,展现出中华文化中不屈不挠、顽强拼搏的精神内涵,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军事文化宣传合二为一,创造出1+1>2的效果,收效明显。

报道中,军队媒体紧紧抓住除夕之夜的“最美逆行”、火神山医院的建设启用、军队向武汉进行物资人员增援、4个医疗点患者救治等时间节点,陆续推出“直击火神山战‘疫’”“军队抗疫文艺作品展”等专题,中国军网在抖音平台推送的小视频“心疼!惊闻母亲过世,火神山医院护士面向家的方向三鞠躬” 一经推出就收到了301.7万“赞”,22.5万的留言和3.3万的转发量;3月28日,《解放军报》“老兵天地”专版刊登了反映疫苗接种志愿者事迹的通讯《“探路”,他们挺胸站排头—首批参加重组新冠疫苗接种试验志愿者中的老兵身影》,文章被“中国军网”在网页和公众号转发,阅读量达1.7万,有网友留言:“退伍不褪色”“向默默做着贡献的老兵们致敬!”也有展现军民鱼水情的相关留言,如“患者喊话军医:我要记住你的样子!安排!”“林永健向白衣战士表白:我在想,你听我读信的这会儿,可以歇歇……”使辛勤奉献的军队医务人员,从被动的形象刻画到主动的自我表达,完成了对军队、军人刻板印象的改变与完善,极大地引发了受众共鸣,发出了“人民军队爱人民”和“人民军队人民爱”的时代强音。

三、“意”—巩固公信,凝聚共识

德国社会学家格奥尔格·齐美尔在《社会学》一书中指出,“交换”是现代社会中居支配地位的“互动”形式或社会关系,而“交换”的实现离不开“信任”。具体到传播语境,政府与媒体、受众三者之间最基本的交换关系得以确立和保持的前提就是三者之间的彼此信任。“在危机语境中,‘辟谣’不是敌我斗争,而是作为一种传播者的机构和个体‘争取信任’的专业行为,是凝聚共识,获得信任的生命线。”如何化危为机,树立和强化军队媒体的公信力和影响力,是此次危机传播带来的重大启发。

疫情甫一发生,军队媒体即刻发声,积极主动辟谣,充当“解压阀”。针对疫情期间虚假信息较多,人民群众对权威信息需求迫切的特点,军队媒体新媒体平台进行实时发布,通过拍摄短视频或将长视频剪辑为短视频,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发布,突出政府机构(各级卫健委、疾控中心、医疗机关等)权威发声、重点工作(医疗队员救死扶伤、军队接管火神山医院等)的实景化展现,和对党中央部署和习主席指示的解析等,实现了内容传播的快捷和形式的生动形象,壮大了主流声音,有效遏制了谣言和错误信息的流传。

不仅“快”,而且“稳”。从高频词的词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军队重要媒体和各公众号在报道中均以正面、积极、向上的褒义词为主,如“胜利”“抗疫”“精神”“相伴”等,给人以坚定的信心,如解放军报微博发布评论文章《以非常之役迎战非常之疫》《解放军报》文章《风雨无阻向前进》等,为稳定军心、民心发挥了积极作用,激励全体官兵和全国人民团结一致战胜病毒,实现了正向传播的积极效果。

到抗疫后期,面对中国疫情虽然逐渐缓解,但世界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的现状,新闻媒体把目光投向世界各地,新闻报道围绕国际救援与感谢、互敬等内容,展现大国胸怀。综合国际形势来看,关于中国的抗疫舆情曾出现过两轮高潮,一是“美国栽赃陷害新冠病毒源自中国”;二是“中国主动向疫情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捐赠物资、派驻专家和医护人员”。中国媒体积极应对、不卑不亢,并利用中日互敬互助,互相捐赠医疗用品上的赠言“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武汉加油”等展开舆论宣传,为两国的形象宣传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充分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

对比显示,军队主要媒体更加体现权威性和引导力,自媒体报道内容则更广泛丰富。军队主要媒体仍然发挥主流媒体的“传声筒”作用,报道多从大处着眼,重点分析抗疫形势,以及军队抗疫的重大行动,为抗疫提供科学指引,解析专业信息;公众号报道整体体量更大,涉猎范围更广,报道题材和体裁更加多元丰富,在内容投送上具备链接性、灵活性和全覆盖性,投放的出发点是以受众喜好和需求为参考,以内容质量为参照,更符合“互联网思维”。从抗疫报道效度来看,军队主要媒体以权威报道引导了正确舆论走向,而自媒体多维丰富的报道内容,则让抗疫舆论场的话题更加全面多元。

在抗疫报道中,军队媒体通过一个个感人事例,生动诠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 ,有力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充分体现出媒介的“涵养”功能,这种润物无声的精神滋养,必将在实现强军兴军、民族复兴伟业中焕发出强大的精神力量。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