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提高综艺节目跨界主持质效的思考

作者:■刘 颖

摘 要:全媒体时代,跨界主持成为传播领域一种普遍现象。本文梳理了综艺节目跨界主持的兴起和现状,分析了这类主持模式的传播优势,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跨界主持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综艺节目;跨界主持;传播优势;对策建议

全媒体时代,随着综艺节目的形式进一步增多,节目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跨界主持成为传播领域一种普遍现象,受众对于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要求逐渐提升。本文梳理了综艺节目跨界主持的兴起和现状,分析了这类主持模式的传播优势,并结合存在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跨界主持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综艺节目跨界主持的兴起和现状

跨界主持是指演员、歌手、学者、作家、运动员、模特等非职业主持人,在电视节目中驾驭节目进程,担任主持人。 跨界主持并非新事物,回望历史可以发现,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电视综艺节目中就已有过跨界主持的尝试。1983年中央电视台选用知名哑剧演员、电影演员、相声演员等担纲首届春晚的主持,率先在国内开启了跨界主持的先河。这些明星跨界成为主持人,兼具主持人和表演者的双重身份,在发挥各自擅长的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表演角色组织串联节目,将主持与表演融为一体,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迅速成为观众喜爱的电视明星。

20世纪90年代,随着我国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综艺娱乐节目迅速崛起,专业主持人队伍不断成长壮大。相关院校为电视媒体培养了一批职业主持人,这些主持人依靠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迅速活跃在各大综艺节目的传播阵地。以李咏、周涛、任鲁豫、董卿、朱迅等为代表的央视综艺节目专职主持人,逐渐成为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从1991年开始,央视春晚主持人的主力阵容逐渐由过去的相声演员、电影演员换成了央视的专职主持人。这一时期的综艺娱乐节目中,依然能看到跨界主持人活跃于荧幕之中,但无论是数量亦或知名度,这一时期的专职主持人因其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稳定的职业形象,风头盖过了跨界主持人。而随着主持人节目发展的日渐成熟,过去临时客串的跨界主持人,逐渐适应节目风格,向专职主持人发展。

全媒体时代,我国广播电视进一步朝着产业化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跨界主持的模式推动了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延展了播音主持的实践边界,在诸多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成为电视媒体应对媒介市场激烈竞争的重要手段,电视节目中跨界主持成为一种潮流。主要表现在:跨界主持规模持续增长,跨界职业来源丰富多元,除过去的电影、相声演员外,知名作家、歌手、运动员等也纷纷涉足电视综艺节目主持;跨界主持节目类型多样化,除综艺娱乐节目外,电视新闻、社教服务等节目中均能看到跨界主持人的身影。

二、对综艺节目跨界主持优势的分析

纵观当前综艺节目跨界主持的现状,跨界主持人凭借突出的专业能力以及品牌影响力,与节目的风格定位高度契合,满足了受众多元化的心理需求,其传播优势逐渐显现。

(一)品牌效应,增强节目影响力

随着电视节目商业化程度的提高,如何将观众牢牢地吸引在屏幕前,成为所有节目都要考虑的重要命题。在信息渠道多元的融媒体背景下,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审美需求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综艺节目引入“流量明星”,形成跨界主持的新格局,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节目的可看性,提高了受众的收视兴趣。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通过一批流量明星、实力派演员、知名歌手以“国宝守护人”“解说员”的身份,以历史文物为线索,生动讲述了历史文物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感动中了解文物所承载的文明和中华文化延续的精神内涵。节目组以契合观众审美口味的节目形式,以流量明星为媒介,将原本专业性、知识性较强的文博领域以娱乐化的方式呈现,真正做到了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跨界主持人在进入电视综艺节目之前就已经具备了电视综艺节目营销所需要的“人气和话题”,有利于提高综艺节目的关注度,创造热点话题。加之跨界主持人自身具备综艺节目主持所需要的表演、歌唱、舞台的经验,为其角色转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跨界主持人能够经过准备、磨合、实践,迅速适应电视镜头,掌握叙事节奏,为观众营造出耳目一新的主持风格。

(二)个性主持,满足受众多元需求

主持人是集社会性和人际性于一身的具有亲和力的传播者。个性化、人格化是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也是缩短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的重要手段。在互联网去中心化的信息传播空间下,跨界主持人因其独特的个人气质、生活经验以及职业背景,使其摆脱了专业主持人的固化形象,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满足了受众对主持人的多元化审美需求,也打开了电视节目新的价值空间。如前所述的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某知名演员因曾在多部历史文化电视剧中饰演过古代人物角色,其担任的“001号讲解员”,成功将历史文物与现代文明有机串联,通过艺术化的演绎,使观众在具有仪式感的语言中迅速被带入到历史情景中,拉近了受众与历史文物的距离,唤醒了大众对文物保护、文明守护的重视。

跨界主持人成为节目求新、求变的一个重要手段。这种新的主持模式颠覆了受众对主持人媒介形象的传统认知,极具人格特征的语言表达,在满足受众的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更能与受众之间形成情感共鸣。一方面,担任跨界主持的大多是不同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受众的好奇与期待,满足其寻求创新和变革的观看心理;另一方面,明星跨界主持以其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表演技巧,打破了专业主持人的程式化表达框架,既能形成个性化的主持风格,又能增强主持的真实感。

(三)融合创新,契合节目风格定位

全媒体时代,电视节目细分化趋势日益明显,高度专业化的节目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主持人。电视节目形态融合的发展,对综艺节目主持人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综艺节目主持人承担的角色不仅仅限于语言信息的传达,还要求其具备与节目风格相适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一些传统的“专职主持人”虽然具备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但程式化的语言缺乏动态的生命活力,难以与专业性强的节目形成有效融合,其主持的语言表达较容易成为空有形式外壳的“废话”。而携专业形象、专业经验、名人效应的跨界主持人就成为节目求新、求变的一个重要手段。电视需要越来越多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的跨界主持人充实其中,提升节目竞争力。如在湖南卫视老牌节目《我是歌手》里,每一季的主持人都会由歌手担纲,这些歌手既以比赛选手参与节目,又以主持人的身份串联内容,其双重身份也成为了节目的一大看点。如前所述的某知名演员曾主持过综艺节目《演员的诞生》《我就是演员》等,其作为演员的职业特质与节目的风格定位完美融合。

三、提高综艺节目跨界主持质效的建议

全媒体时代,媒介市场竞争环境更加激烈,综艺节目要在多元化的节目类型中脱颖而出,精确的定位和特色的品牌形象非常重要。对于跨界主持人来说,必须要抓住自身特点,清楚自己的优势和缺陷,扬长避短来实现长久发展。

(一)明确定位,合理把握好度

在广播电视中,主持人是以个体形象出现,起着媒体宣传引导和提供娱乐的双重作用。作为大众媒介的形象代言人,主持人有着较强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其行为受到严格的职业规范与职业道德约束,必须严格遵从广播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而跨界主持人以其个性化表达、专业化的内容解读,为国内综艺节目主持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但部分跨界主持人缺乏明确的职业定位,受到娱乐化、商业化思维的影响,在节目主持过程中过度表演,把舞台当作炫技的“秀场”,通过哗众取宠、插科打诨博取眼球,实现其商业目的,容易使主持人在大众心中形成不良的媒介形象。

由此可见,跨界主持人应注重专业技能与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文化氛围。跨界主持人作为媒体公信力和权威的代言人,在主持实践中应明确自身的职业定位;增强导向意识,守住底线;合理把握语言分寸尺度,遵守主持人的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

(二)专攻深耕,促进专业能力提升

跨界主持人个性化的主持风格,拓展了综艺节目主持专业要求的内涵和外延。但从主持人的角色功能来看,无论是专职主持人亦或是跨界主持人,作为主持人必备的基本技能和通识素养是没有改变的。与专业主持人相比,跨界主持人身上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但同时也因为专业素养上的欠缺,制约着这类主持人的发展。为此,跨界主持人必须不断提升主持专业能力和素养,才能够促进综艺节目健康持续发展。

具体来看,跨界主持人的优化可从主持人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两个方面着手。专业技能层面,要着重提升主持人的有声语言创作能力以及体态语的运用能力。对于跨界主持人而言,专业技能的训练尤为重要。一些跨界主持人由于不具备相应的吐字发声、语言创作等能力,影响到其在节目中的信息表达。综合素养层面,包含主持人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以及艺术创作能力等。在综艺节目传播中,主持人的风格特征应与节目类型的文化特质相吻合,倡导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文化竞争力,做到“声形出众、德才超群”。

(三)丰富内涵,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跨界主持人的增多,目前综艺节目主持人的队伍结构呈现多元开放样态。综艺节目主持人队伍的形成离不开高校传媒艺术类专业的培养。高校在继续坚持传统的播音主持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应根据实践发展需要,适当优化综艺节目主持人的培养路径。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高校应注重打造一支具有丰富主持经验和特色鲜明的综艺节目主持人作为专业任课教师,为学生在实践层面提供科学指导,真正提升综艺节目主持教学的实践水平和应用能力。同时,高校应加强对综艺节目跨界主持人的学术研究,从理论视角阐释这类主持模式发展的价值取向和规律内涵,以为跨界主持实践提供科学指导与理论成果。另一方面,高校应强化对学生的细分化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特质,对适合从事电视综艺节目主持工作的学生分类指导;在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上有意识地突出跨界培养的元素,引导学生将自身的艺术特质进行系统化塑造;引入与综艺节目内容相关的艺术学科内容体系,如表演学、音乐学等学科的教学优势,挖掘和培养学生在语言表达基础上的内容创作能力,以适应未来跨界主持发展的需要。

四、结 语

当前,电视综艺节目跨界主持人已成为一种主持人发展的重要模式。跨界主持人给电视观众创造了不同类型的审美体验,满足了观众对主持人类型多元化的期待。在主持人边界走向泛化与融合的背景之下,传统的专职主持人与跨界主持人之间的边界进一步消解,不同类型的主持人被创造性地融合在综艺节目元素中,跨界主持将成为电视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的重要形式。正是由于这种泛化与融合的内在张力,电视综艺节目主持的艺术系统在变革与突破中实现自我修正,共同构筑起多元共生、开放共享的电视综艺节目主持生态文化。

参考文献:

李峻岭:《跨界主持人传播的共性优势与认知误区》,载《现代传播》,2014年第3期.

(作者系河南广播电视台主任播音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