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吕俊平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军事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性叙事探析 ——以央视“军事报道”栏目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青春致敬青春》为例

作者:■刘 畅

摘 要:电视主题报道在视听新闻传播中具有重要作用,只有不断创新叙事的方式方法,才能在全媒体环境中更好地传播报道本身所承载的主题思想。央视“军事报道”栏目推出的庆祝建党100周年特别节目《青春致敬青春》,在选题立意、叙事结构、视听呈现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探索,为电视主题报道的创新叙事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电视主题报道;创新性叙事;《青春致敬青春》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到来之际,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报道”栏目从2021年5月10日起,推出了5集系列特别节目《青春致敬青春》,以重温革命先辈青春奋斗故事、“穿越时空”向先辈致敬的新颖创意,展现了广大官兵从百年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的生动实践。《青春致敬青春》系列特别节目突破了常态化新闻叙事模式,在选题立意、叙事结构、视听呈现等方面所运用的许多创新性叙事技巧值得借鉴。

一、点面结合:同频共振把握叙事主题

在电视主题报道中,“点”是指新闻所呈现的人或事,“面”是指事件或人物所处的社会大背景。5集系列特别节目《青春致敬青春》的“面”,即主题,就是庆祝建党100周年,而“点”就是革命先辈和新时代共产党人担当使命的鲜活故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在这些“点”与“面”的联系中,两代青年共同的“奋斗青春”,就成了节目策划的最佳结合部。

青春是什么?这是一个可以有千百种答案的问题。在建党百年的历史航程中,青春就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5集系列特别节目《青春致敬青春》围绕“青春是什么”这个议题,以“青春是烈火中的英勇无畏”“青春是隐秘而伟大”“青春是平凡而伟大”“青春是空中敢亮剑”“青春是绽放的信仰之花”分别进行了回答,赞颂了一代代中国青年满怀对祖国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为民族奋斗、为祖国献身的生动实践。5集系列特别节目从五个方面,即忠诚于党英勇无畏、爱国无私默默奉献、坚守岗位履职尽责、逢敌亮剑越挫越勇、忠于理想忠于信仰,展现中国青年的奋斗精神,这也是新时代中国青年不断奋进、开拓、奉献的精神动力。

二、穿越时空:多线交错搭建叙事结构

电视新闻节目是视听结合的艺术,如何巧妙地搭建叙事结构,既是新闻策划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确保运用镜头语言叙事、抒情,取得最佳传播效果的内在要求。《青春致敬青春》系列特别节目以被致敬人为核心、以致敬人的活动为线索、以第三视角为主要媒介要素,通过时空的变换,让历史与现实有机贯通,多线交错共同搭建了新的叙事结构。

建立联系。在处于不同时空的两代人之间,找到“致敬”的结合点,就是要在两者之间建立自然、可信的人物关系。这里,无论是北京卫戍区战士潘瑜安与张思德的同乡关系、作家彭继超与两弹一星元勋的战友关系,还是飞行员陈浏与战斗英雄刘玉堤的祖孙关系、演员姜淼与革命者杨开慧的演绎关系,还有指导员郑纪文和老连长钟国琴的接任关系,所有人物关系的背后,都是情感的链接和延续。如在《青春是“空中敢亮剑”》一集中,外孙陈浏讲述他姥爷的英雄事迹时动情流泪的画面,被@央视军事编发后,在微博平台引发热议,话题“歼-20飞行员提起一幅画突然哽咽”阅读量达到4531.1万。

交错讲述。在信息汹涌而来的全媒体环境下,要在电视主题报道中通过为受众讲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引起受众的关注,就要在创新叙事方式方法上下功夫。《青春致敬青春》系列特别节目,在采用人物自述与现场采访、历史资料与现场寻访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讲述两代人的奋斗故事的同时,还加入第三视角的客观讲述,多条线索交错推进,搭建起丰富的叙事结构。如在《青春是绽放信仰之花》一集中,演员姜淼的寻访过程,就是观众探寻杨开慧烈士内心的过程。节目中纪实文学《杨开慧》的作者,以第三视角向观众介绍了杨开慧烈士的生平事迹,丰富了致敬人的寻访轨迹,不仅让杨开慧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活,也让观众对杨开慧烈士的英雄事迹和革命斗争精神有了更为立体的感性认识。

深层推进。置于庆祝建党100周年的大背景之下,《青春致敬青春》系列特别节目在叙事中,并不止步于一代人对革命先辈的致敬,而是通过讲述两代人不同的奋斗故事,诠释共同的奋斗精神,以此号召、鼓舞新一代青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如在《青春是平凡而伟大》这一集,以战士潘瑜安的寻访为节目线索层层深入,在寻访革命先烈张思德的同时,进一步探寻新时代践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代表—张思德电力志愿服务队、张思德民兵分队的行进足迹。寻访的过程,既是党的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与回响,是共产党人精神的赓续与传承,也是党史学习教育最为鲜活生动的教材。潘瑜安把自己的收获以党课的形式分享给战友,从精神寻访的出发点到感悟实践的落脚点,形成了完整的闭环。这种叙事在电视主题报道中起到了升华主题、引领导向的作用。

三、点睛之笔:创新手段丰富叙事效果

用“致敬”的方式贯穿历史与现实,体现了电视主题报道中的创新叙事思维。这种创新,需要借助电视媒介特殊的视听语言表达技巧去实现。这些创意手段的运用,在整体叙事表达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把严肃的新闻事实进行了具有贴近性的表达,丰富了节目的叙事效果,使电视主题报道既有高度,又有深度,更有温度。

构建仪式感。如果说“致敬”系列特别报道本身就是一种媒介仪式,增强了主题报道的神圣感和严肃性,那么,一系列巧妙的仪式内容的设置,就更增添了对传统精神的敬意。如节目中指导员郑纪文、演员姜淼、战士潘瑜安等人都追随致敬人的脚步现场寻访,以第一视角引导观众走进革命先辈的精神家园。基于真实、真切的人物关系,这种怀着敬意的寻访,不仅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现场感,其行为本身也带有天然的使命感,仿佛带着观众心怀敬意,一同寻访。报道以宣读致敬词结尾,渲染了庄严和神圣的气氛,呼唤起观众内心的情感共鸣和精神交融。这些仪式元素的融入,构建起报道的仪式感,不仅是致敬人的敬意,也表达了广大观众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

提升视觉美。与电视新闻消息不同的是,电视主题报道重在通过叙事手段,让观众入脑入心,进而达到传递主流声音、引导主流舆论的目的。而要让观众入脑入心,不仅要求报道主题新颖、鲜明,还取决于报道内容生动感人,所以,电视主题报道的视觉呈现,是吸引受众注意力的重要方面。《青春致敬青春》系列特别节目通过采用新闻纪实与微电影相结合的拍摄手法,在提升报道的视觉美感的同时,淡化了主题报道的灌输感和宣教味。如在《青春是“空中敢亮剑”》一集中,展现飞行员陈浏事迹的镜头大多采用了逆光、高帧率等微电影的拍摄手法,塑造出一个帅气果敢、技术过硬的飞行员形象,提升了画面的“颜值”,成为吸引受众的手段之一。这些精美的画面,使受众在高质量的视觉享受中,接受了思想洗礼。

巧用蒙太奇手法。在电视报道中,蒙太奇技巧的使用,极大方便了“时空穿越”这个主要创意在节目中的运用。如在《青春是“空中敢亮剑”》一集中,镜头从飞行员陈浏的战机巧妙地过渡到抗美援朝的空中战场,同期声也顺势过渡到对战斗英雄刘玉堤生前的采访,瞬间把观众的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年代。在节目中,类似的蒙太奇技巧辅助了多线交错讲述的叙事结构,使得报道能够自如地切换叙事角度,而镜头更迭运动所产生的节奏感,也引发了受众的观看欲望。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