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任 张晓祺

总 编 辑  张 锋

主  编 姜兴华

副 主 编 吕俊平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版 解放军报社

印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每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34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电子邮箱 jfjbsjsjz@163.com

提高中外联演联训联赛报道传播质效探究

作者:■吕德胜 李莞梅

摘 要:做好中外联演联训联赛报道,对于展现我军负责任大国军队的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军联演联训联赛的宣传实践,探讨如何把握好联演联训联赛的内在特点和全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规律,以及如何处理好其中的辩证关系,以期为提高中外联演联训联赛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联演联训联赛;新闻报道;展示形象

联演联训联赛是和平时期演兵练兵的重要形式之一。组织参加中外联演联训联赛,是宣示我国和平发展政策、主动塑造安全态势、推进部队实战实训、促进国际军事合作的有效途径,是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的有力抓手,具有政治、军事、外交、安全等多重战略价值。做好中外联演联训联赛报道,对于展现我军负责任大国军队的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国军队的了解具有重要意义。

一、把握联演联训联赛的内在特点,选准报道的着力点

中外联演联训联赛由于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面广,相关的新闻报道必须综合考虑政治、军事、外交、文化等因素,把握好报道的着力点。

(一)把握“军事行动、政治影响”的特点,阐释联演联训联赛的政治意义

联演联训联赛本质是一种国家行动,是国家安全政策、对外交往布局和军事力量发展方向的重要体现,具有战略性、国际性、开放性等特点,其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与我军内部演训活动不同,联演联训联赛的新闻报道,必须强化政治意识,阐释好相关行动的政治目的和战略意义,宣示正面立场,回应外界关切,批驳错误论调。尤其是要展示相关活动对于深化与相关国家的战略互信、维护国际和地区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

比如,俄军是我军最主要的合作对象,中俄两军在双边和多边框架下的联演联训联赛在规模数量、指挥层级、联合程度、合作深度上都是首屈一指的。相关的报道,应该突出双方战略互信、展示两国战略决心、提升两军行动能力,充分表明中俄联演联训联赛是两军贯彻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深化拓展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具体实践。

再比如,对于上合组织框架下的联合演习,外界总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抛出诸如“中俄掌握上合组织主导权”“中俄争夺上合组织主导权”等论调,甚至把诸如“政治军事同盟”“亚洲版北约”等帽子扣向上合组织。对此,必须旗帜鲜明地进行反驳。《解放军报》曾经刊发《有主动,无主导》《是反恐,不是反制》等言论,批驳这些论调背后根深蒂固的冷战思维,以及煽风点火、混淆视听、挑拨事端的不良居心。

(二)把握“演赛性质、练兵实质”的特点,突出联演联训联赛的军味、战味、硝烟味

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联演联训联赛使我军得以与外军“零距离”进行交流,为衡量部队训练水平和实战能力提供了横向参考,虽然不是真正的战争,但也绝对不是“演戏”甚至“筵席”。新闻报道要突出联演联训联赛的军事行动特征和练兵备战的内在要求,体现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以来我军战备和训练在指导思想、组织分工、筹划设计、联合行动等方面的变化,突出军味、战味、硝烟味。

近年来,我军筹划组织参加的联演联训联赛,正经历从示范性演练为主向研究性、检验性、对抗性为主的变化,从传统训练向模拟训练、网络训练、对抗训练、集成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等新型训练模式的转变,从演示场向新理论、新战法和新装备试验场的转变,这些都是新闻报道中需要重点呈现的内容。

在2021年8月举行的“西部·联合-2021”演习中,指挥机构从以往的平行开设变成联合开设,还专门研发了中俄双语版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从机构、系统、机制等方面确保了“真联实合”“真演实训”。参加报道的媒体以两军联合编组、联合行动、高效协同为重点,反映了我军吸收练兵备战成果、借鉴中俄联演经验,在体系用兵、联合用兵、实战用兵等方面的新突破。

(三)把握“一次亮相、多维影响”的特点,利用联演联训联赛平台展现我军良好形象

对任务部队而言,联演联训联赛是对其训练管理水平的一次集中检验,其表现直接代表着中国军队的形象。特别是作为重要的涉外军事行动,联演联训联赛的参与方、实施区域、演练内容、战略影响等均具有很强的国际性,在行动环境、风俗文化、语言交流等方面均面临与日常不同的情形。各方人员同吃同住同训练,往往是“零距离”接触,相关表现时刻都会在聚光灯下被放大。

相关新闻报道要围绕行动的国际性特点做文章,重点围绕深化友谊、加强交流、展示合作进行正面宣传。通过联合行动、互动教学、文化交流等过程中的细节,展现我军与其他国家军队官兵的互信和友谊,展现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和平之师的良好形象,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兵马未动、法律先行”,也是联演联训联赛的一个重要特点。相关报道可以对我国与相关国家和国际组织签订的部队地位协定、后勤保障协议等法律文件进行呈现,表明中国军队组织参加相关活动是按照有关协议、符合国际法的举动。

二、把握全媒体时代舆论传播的特点规律,做好联演联训联赛的融合报道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给做好联演联训联赛新闻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条件。

(一)针对受众分布特征,强化融合观念,展开全媒体报道

全媒体时代,越来越多的人依靠网络特别是新媒体接受信息。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重大的联演联训联赛活动,要想取得理想的舆论反响,必须强化媒体融合观念,综合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各方面力量,运用文字、图表、图片、视频、H5、VR等多种形式,在各个平台进行立体呈现,打造全方位、多声部舆论矩阵。

尤其是在 “互联网+”传播生态下,微博、微信、抖音等国内新媒体正日益成为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联演联训联赛的报道,必须注意抢占这些阵地。“国际军事比赛-2018”期间,“苏沃洛夫突击”单车赛中国陆军步战车通过涉水场的抖音视频,两个小时点击量就高达1250万次,成为一个现象级产品,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受众分布的特点。

(二)针对传播生态的变化,创新新闻产品生产和传播方式,努力形成多次传播

当前,媒体传播生态环境正在经历深刻重构。传播关系从“一对众”转向以互动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多对众”传播,传播形态由“单向”变“双向”、由“线性”变成“网状”,传播内容的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都是做好联演联训联赛报道的重要外部环境。

强化即时体验。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思想观念的转变、审稿机制的改进,联演联训联赛很多时候已经可以做到即时甚至实时地呈现。近年来的“国际军事比赛”库尔勒赛区的比赛中,中国陆军培训组建的业务素养和专业水准过硬的电视直播团队,全程向中外嘉宾、观赛群众现场直播精彩比赛,并通过“中央厨房”模式,向军内外网络平台同步分发现场直播视频。同时,网络直播全部开通聊天留言功能,形成网上热播、网下热议的局面。

拉长报道流程。在官方发布消息后,可通过微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发布预告片等,提前预热。报道过程中,可通过对新闻素材的二次和多次加工,丰富产品形态,扩大覆盖面。任务结束后,则可以组织带有思考性、总结性的文章,增加作品厚重感的同时,延长对新闻的关注度。近年来,《解放军报》“天下军事”专版刊发的《赛场内外“得”与“思”》《大国海军 赤子情怀》《砺兵高加索》等稿件,就是其中的代表,值得其他军队主流媒体学习借鉴。

(三)针对受众体验需求,改进报道风格和叙事策略,更加突出细节和故事的呈现

联演联训联赛的报道,不仅要完成程序性的报道和大场面的拍摄,更要注重姿态和语态的转换,减少高高在上的说教宣传,通过个性化的细节和故事来展现现场的精彩。这就要求相关报道要尽可能地以平等的姿态、诚恳的态度、接地气的话语与受众对话,增强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像如前所述的“西部·联合-2021”演习,俄军使用我军主战装备参演是一个亮点。许多媒体的报道,都抓住我军教学团队制作俄语版装备操作手册、录制教学视频以及运用模拟驾驶器、射击模拟器、模拟电台等辅助训练手段,帮助俄方官兵尽快熟悉装备的细节,近距离直观地展现中俄官兵之间的互信和友谊。而在报道演习的亮点时,媒体也通过中俄专用版指挥信息系统、火力密度、空域分层等,展现此次演习在联合筹划、联合行动方面的突破,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处理好联演联训联赛中的辩证关系,提高联演联训联赛报道的综合效益

如前所述,中外联演联训联赛政策性强、敏感度高、涉及面广。因此,处理好联演联训联赛中的辩证关系,对提高联演联训联赛报道的综合效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处理好“看门道”与“看热闹”的关系,营造氛围与舆论引导并重

重大的联演联训联赛,动用兵力多,各方关注度高,通过近距离拍摄等手段,向受众呈现密集攻击、机群空降、集群发射、装甲突击、低空索降等劲爆场面,可以展现行动过程、凸显视觉效果,让受众感受到特有的军事美感,扩大演习的社会效果。

“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此基础上,还应该邀请指挥员和相关领域专家通过接受采访或者撰写署名文章等方式,对相关的背景、特点、意义等进行深度解读,引导受众了解“热闹”背后的“门道”。特别是,围绕开放自信、互学互鉴、实战实训、合作共赢等主题,通过现场直击、独家解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受众透过演训场看战场、透过备赛看备战,从而扩大报道影响,引发相关部门的思考。

(二)处理好开放报道与安全报道的关系,确保报道安全有序

联演联训联赛是展示中国军队开放自信形象的重要平台。一些新闻单位的记者和部队的宣传骨干在深入一线采访过程中,希望通过真实的细节、翔实的数据和有冲击力的信息,有效提升报道的传播质效。

但是,联演联训联赛毕竟也是一种军事行动,是对我军作战理论、指挥机制、装备性能、训练水平、战备状态等战斗力要素的一种重要检验。有的图片和视频画面上过细展现背景想定、作战计划、设备操作界面等,如果把关不严,很容易造成失泄密。另外,由于各国历史文化、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报道中稍不注意就会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要执行严格的审稿制度,杜绝失泄密,避免有损中国军队形象和影响中外友好关系的内容。

(三)处理好对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关系,更加注重借助外力

联演联训联赛,是外部世界观察中国军队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展现中国军队形象、讲好中国军队故事、传递中国军队声音的重要契机。要产生良好的国际反响,需要在做好对内传播的基础上,把报道的触角、渠道向外延伸,更加重视国际传播工作。

一方面,要加强通联,借助国内媒体对外渠道集中推送。比如,协调中国环球电视网、《中国日报》、《环球时报》英语版等外宣平台派出采访力量直接参加报道工作,或者向其提供新闻素材以便整理制作相关新闻产品。

另一方面,要借助参演国家新闻力量扩大影响。在联演联训联赛中,参加国家一般都会派媒体记者参加报道,可以借助指挥员接受专访、军营开放日、装备展、文体交流等活动,传递中国军队声音、展示中国军队形象。另外,还可以通过新闻官之间建立的良好工作联系,建立新闻发布、舆情研判、媒资共享机制,更好地展现中国军队风采。

此外,还可以在规定允许的条件下,借助相关机构和个人的境外网络社交平台账号加强推送。这种传播方式有助于淡化报道的官方色彩,减少受众的抵触心理,增强相关新闻产品的真实感和传播效果。

(作者单位:解放军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