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总编辑   张晓祺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守正创新:讲好党的百年故事

作者:■梅世雄 黄庆华

摘 要:讲好党的百年故事,是主流媒体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本文结合新华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庆祝建党100周年宣传实践,探究讲好党的百年故事的方法路径,以期为主流媒体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建党百年;守正创新;传播质效

讲述好党的百年故事,是主流媒体必须直面的时代课题。在2021年庆祝建党100周年报道中,新华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秉承历史意识与新闻价值融合理念,在进军主战场的第一方阵中当好主力军,坚持在“守正”中“创新”,在“创新”中“守正”,从策划、采访、写作、传播等方面探索讲述党的百年故事特点规律,推出了一批深入人心、影响广泛的精品力作,大力宣传报道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和重大成就,深入阐释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引起积极反响。本文结合此次宣传实践,探究讲好党的百年故事的方法路径,以期为主流媒体提供借鉴参考。

一、守正为本,讲述好党的百年故事

“正”是正道,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守正,就是坚守正道,按事物的本来面貌和客观规律办事。

经典传播理论认为,媒体在具有传播信息、传承文化等基本功能外,更重要的职责使命是传播主流思想。这决定了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的主题定位必须以历史启迪未来。

庆祝建党100周年报道的守正,至少包含五个方面:一是深入宣传报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二是深入宣传报道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三是深入宣传报道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四是深入宣传报道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开创的新局面;五是深入宣传报道英雄模范人物和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取得的突出成绩。

新华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牢牢坚持守正为本,深刻把握建党百年的政治内涵、历史意义、时代价值,全景展现党的百年历程、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浓墨重彩反映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使读者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一是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近代以后,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新华社、《解放军报》积极引导受众正确认识百年党史的主流本质,对歪曲党的历史、抹黑党的形象的错误思想错误言论坚决亮剑,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七一”前夕,新华社连续播发《民族复兴的坚强核心—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领航篇”》《照亮前路的真理光芒—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示录之“求索篇”》等8篇述评,大气磅礴,态度鲜明,立场坚定,掷地有声,累计被近千家媒体采用。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从7月14日起,《解放军报》策划推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专版,通过实地踏访红色地标等方式,回溯这些伟大精神产生的历史背景、形成过程,感悟精神伟力、传承红色血脉、担当历史重任。

二是讲活党的百年故事。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新华社、《解放军报》着眼讲活党的百年故事,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专栏,每天播发一至两篇千字文,生动讲述李大钊、陈延年、瞿秋白、雷锋、杜富国、张富清等优秀共产党员感人至深的故事,回顾历史,启迪未来。《解放军报》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七一勋章’获得者”专栏,在要闻版刊登29位“七一勋章”获得者事迹。这些报道,通过观照英雄品质感受党的历史、弘扬民族精神,在全社会营造了纪念、敬仰、学习英雄的浓厚氛围,引起积极反响。

三是发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作风。好的新闻报道,要靠好的作风完成,靠扎实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得来。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主题报道中,新华社和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的记者发扬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优良作风,把报道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到一线去、到群众和官兵中去、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在实践中锤炼思想、陶冶情操、转变作风、改进文风。《解放军报》头版头条文章《伟大梦想,从这里起航》,带领读者循着习主席的红色足迹,走近中国共产党的出发地—上海兴业路76号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感悟百年中国沧桑巨变,宣示坚定政治信念。新华社推出的《“山”“河”映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到过的红色圣地之江西篇》,引领读者重温习主席的重要指示,展现革命老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城市发展、乡村振兴和产业升级。

二、创新为要,扩大百年大党影响力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推动重大历史题材报道不断强起来,讲好党的百年故事,“创新”是关键。

重大历史事件,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思想深处影响深远的集体记忆。唯有创新,才能跟上时代步伐。新华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想方设法盘活旧闻、捕捉新闻,把那些散落于历史长河中不为人知的颗颗珍珠捡拾起来,将发生在另一个时空的故事自然置入人们今天的视野,报道鲜活生动,引起受众强烈共鸣。

一是创新内容。内容是新闻传播最核心、最基础的要素。内容建设始终是媒体发展创新的根本所在。新华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把内容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发展优势,以优质内容赢得用户、赢得受众、赢得未来。《解放军报》立足内容创新这个根本,让健在的历史事件当事人穿透层层历史烟云,回忆过去,破解疑团,在报道中丰满历史,让受众在满足求知欲和好奇心中获得“新知”。新华社大量采访历史见证者,通过报道见证者的独特感受让受众获得“新意”。历史事件相关当事人“离事件本身更近”,通过他们可以实现对历史事件细节的追问,进而让受众触摸历史的脉络,聆听历史的回声,获取历史的力量,点燃受众对历史的兴趣,最大程度引起受众的共鸣。

二是创新手段。当前,新媒体以不可阻挡的势头迅速崛起,中央主流媒体充分运用新媒体拓展重大历史题材报道影响力。新华社上线融媒体互动产品《送你一张船票》,以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为主题,将中国共产党百年征程的重要历史时刻浓缩在一张“船票”中,一上线即被全网迅速置顶转发,全网浏览量近5亿次。抓住建党百年倒计时100天重要时间节点,新华社播发节目《改变你我命运的那些瞬间》、系列网络直播“红色追寻”第四季“百年正青春”等融合产品,全网浏览量达23亿次。新华社以《卫星视角,重温镌刻红色记忆的片片热土》等多组卫星新闻产品,带领受众打卡红色地标,重温“史上最强创业团队”非同寻常的“创业路”。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在《初心始发地,再创新奇迹—新思想引领新征程·红色足迹上海篇》报道中,通过VR技术,对中共一大会址、国歌展示馆等共产党初心始发地和上海浦东展览馆、陆家嘴金融城党群服务中心等场馆进行线上展示,全景展现共产党引领下上海的新面貌、新奇迹。

三是创新传播机制。实践证明,靠旧传播机制激发新活力,一时一事可以,持续发展不行,整体推进不行。新华社从传播机制入手,尝试构建起适应全媒体时代要求的组织架构、工作流程和业务模式,推动重大历史题材报道创新走向深入。如以“揭榜挂帅”形式试行全社层级的项目制实施,组建重大历史题材报道专项班子,吸纳各个门类、各个领域采编人员加入,分工合作、优势互补,带动常态化融合机制形成。再如,通过建立和完善好稿评选机制、荣誉激励机制、考核奖励机制、差错追责机制等体系,强化正向激励的导向作用,提升重大历史题材报道传播质效。

三、守正创新,探索重大历史题材报道特点规律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守正与创新是辩证统一的。坚持守正,创新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不断创新,守正才能获得活力源泉和动力根基。

守正不渝,创新不止。对党的百年历史一次次追忆和纪念,是为了对当下现实和未来的一次次观照和回应,更好照亮前行的路。新华社、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努力在守正中创新,坚持在创新中守正,在守正创新中讲述好党的百年故事,有效提升报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一是挖掘历史背后的感人细节。要把党的百年故事讲述得吸引人,就要着眼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情趣的变化,注重寻找历史长河背后的涓涓细流,换一种视角呈现宏大历史的精细纹路。要以事实讲述历史、以形象阐释抽象、靠独家挖掘的故事和细节打动人。纪念建党百年报道对象大都是已牺牲的英雄烈士和年代久远的史实,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健在的也是少数。作为此次宣传的报道团队成员,笔者深入采访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以及英雄烈士的亲朋好友、历史专家等,完成多篇“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系列报道稿件。通过一次次费尽周折的艰难寻访,笔者探寻出一段段鲜活真实的英烈故事,让英烈“动”了起来,让历史“活”了起来。为采写《雷锋:不朽的精神丰碑》《苏宁: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等稿件,笔者深入辽宁抚顺、山东潍坊等地,与官兵同吃同住,深入采访雷锋纪念馆、苏宁纪念馆工作人员,获取第一手鲜为人知的史料素材,了解英烈们生前一个个感人的细节,稿件推出后引起积极反响。

二是揭示时代意义。历史之所以会被反复纪念和追忆,就在于它能对现实持续不断地产生重大影响和启迪。重大历史题材报道要体现出时代意义,必须超越史实本身,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今天的昭示和影响。纪念建党百年报道中,新华社始终注重登高望远,超越民族、地域和时空的局限,揭示普遍意义和时代价值,推出的《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决战》《砥柱人间是此峰》等力作,充分展现习近平总书记强大的战略定力、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领导能力、深厚的为民情怀,平均采用媒体超2200家。重磅评论《钟华论|百年风华:读懂你的样子—献给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用理性而又温情的笔触为百年大党“画像”,既有历史深度,又有现实厚度,描绘出一个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共产党。《解放军报》推出重磅述评《在党的旗帜下奋斗强军—写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深刻阐释了人民军队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历经硝烟战火,一路披荆斩棘,付出巨大牺牲,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伟大的历史功勋。正如以“史家办报”著称的民国报人史量才所说,报纸剖析历史又高于历史。

三是关注历史人物命运。人,永远是历史的主角;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新华社、《解放军报》把笔端聚焦于个体生命,历史话题的展开都由“人”这条灵魂主线串联起来。“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栏目里的人物,大多是牺牲的英烈,内容是沉重而神圣的,记者是在用文字记录、纪念和祭奠一个个英雄的一生。每一篇稿件,记者都以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既保证历史的真实准确,又尽量做到语言生动、细节感人。历史看似很枯燥,实质上又是很鲜活的。报道挖出了大量罕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对于读者,是他们所不熟悉的新鲜事;对于历史,则是对现有史料的丰富完善。这些报道,不是史料的堆砌和对英烈“军功章”的简单记录,而是对生命的讲述,对历史的铭记。生动,因为用心。只有用心去聆听,才能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用质朴而又生动的语言,写出打动人心的故事。

(作者单位:新华社解放军分社、新华社新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