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韩寿庚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编  辑 《军事记者》编辑部

出  版 解放军报社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订购处 全国各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五个误区:当前学术论文要避免的问题 ——兼谈如何提高学术论文质量

作者:■杜恩龙

摘 要:当前的学术论文不同程度存在误区。本文归纳总结了部分军地作者学术论文中的五个误区,并对这些误区存在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走入误区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提高学术论文质量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学术研究;误区;文字;音视频

写学术论文最重要的是文献调研,最大限度占有文献,才能不说空话,不以偏概全,要做到这一点,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文献调研方面,有些人不自觉陷入某种误区,所得出的结论的可靠性值得怀疑。

一、只使用某一专业数据库或某一学术搜索引擎

学者们研究某一个问题,首先需要到文献数据库检索,看看这一问题是不是有人研究过,研究进展到什么状态,这是做学术研究必备的基础性工作。

有些人认为只使用谷歌学术(Google Scholar)搜索引擎就够了,有些理工科学者只使用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有些文科学者只使用知网文献数据库。这是一种学术误区。

近些年来,各种专业文献数据库发展十分迅猛,在国际范围内主要有SCI数据库、EI数据库、爱思唯尔ScienceDirect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等等。在国内,主要有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维普、万方,等等。文献数据库种类非常丰富,有专业类的数据库,也有综合性的数据库。这些大型文献内容集成数据库把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汇总,为学者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过去,研究人员需要长时间泡在图书馆里翻阅很多纸质图书、期刊获得文献,现在通过这些数据库搜索引擎搜索,足不出户就可以瞬间获得大量文献,十分方便。

知网、爱思唯尔等文献数据库的文献学术含金量比较高,比较专业,比较权威,比较严谨,可靠性高,文献海量,动辄亿万文献存量,而且在不断更新,还能给研究者做到智能化推荐,给研究者提供很多帮助。

但是,我们需要警醒的是,这些文献数据库的文献不是文献的全部,每一个数据库都有其局限性,都有其收录原则。很多人写文章,或者搞学术研究,只在爱思唯尔或知网等其他文献数据库搜集文献,而不再走出这些文献数据库到公网搜集文献。这是一个研究误区。

我们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单一文献数据库都是有局限的,对于一个研究主题,要使用多种文献检索工具,使用多种文献数据库,才能提高文献检全率。事实证明,使用同样的关键词,在不同搜索引擎、文献数据库获得文献是不一样的。在知网中搜不到的内容,可能在公网中能够搜到,多种搜索引擎和数据库配合使用才能最大限度提高文献检全率。

二、只收集文本文献,忽视了音视频、图片等文献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除了文字文献以外,我们还有音频、视频、图片以及PPT等文献。这些都是人类以往知识的积累,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这些文献数量十分巨大,尤其是近些年来,各种音视频信息平台迅猛崛起,音视频内容暴增。图片、音频、视频、PPT等文献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和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目前部分作者的学术论文中,往往只收集文本文献,忽视了音视频、图片等文献。学术研究最重要的是获取文献的全面性,也就是文献的检全率,忽视这些文献信息,是学术研究的重要误区之一。

音频、视频、图片、PPT制作者的思维方式(叙事方式)和文本制作者的思维方式是不一样的,视频思维、音频思维、图片思维、PPT思维的逻辑是完全独立的系统,查阅音频、视频、图片等文献有时候会让你豁然开朗、恍然大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调研,笔者发现有的学者没有音频、视频、图片、PPT等文献搜集的意识,没有形成相关的思维习惯,更没有意识到这些文献对研究的重要性,他们以为文字文献收集完毕,就最大限度占有了文献。其实,这只是文献形式的一种,我们还有其他的文献形式的信息没有完全占有。这种局面是十分可怕的。在文献数据库查阅完文字文献后,我们还需要到公网搜索音视频、图片等文献,这种搜集是要耗费大量精力的,却是不可忽视的。比如,“超星发现”检索的信息维度相对全面,大家不妨可以试一试。

在学术研究的过程中,使用多种文献形式要形成一种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这种思维习惯、思维方式需要养成,需要时刻提醒自己,是不是在信息维度上有所缺失。

三、从文献到文献,缺乏实际调研

学术研究的调研包括文献调研和实际调研两部分,文献调研是为了检测课题的研究价值、前人研究进展等,实际调研是为了在实践中检测课题的研究价值与可行性,以及研究需要的数据等。这两种调研都是必须的,学术研究的实际调研甚至比查阅文献更重要。当然,对有些专业来讲文献调研更重要,如古籍研究等。但是,对于大多数研究课题来讲,做实际调研必不可少。

根据笔者观察和研究,从事相关研究的不少学者没有走出图书馆或实验室,仅仅靠网络文献,就能写出宏文,而且发表在权威期刊上。这种情况让人忧虑。现在不少论文通篇看不出实地调研的影子,所有的数据来自他人的成果,都是二手数据甚至三手数据,没有第一手数据。这样的研究成果究竟有多大意义,值得思考。如果费孝通先生没有大量的实际调研,怎么可能写出中国社会学的开山之作《江村经济》。他所获取的资料都是通过大量的实地调查所获取的一手资料。

分析其中的原因,我们发现,实际调研有一定的困难。首先,要有相关人脉资源,没有相关人脉资源,往往无法做实际调研;其次,要花费一定的成本,包括金钱、时间和人力;第三,还要有一定的方法。这些问题让有些人产生畏惧,甚至是心理障碍,为了偷懒,他们干脆就不做实际调研。

凡是做过实际调研的论文,往往都有独家资料和数据,这些数据和资料是在其他文献中看不到的。实践是鲜活的,时时在变动的,而文献相对是静止的,是对某一时间点研究的总结,很多问题仅仅依靠文献是无法弄明白的,只有实际调研,才能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办法。那些未作实际调研的论文,往往通篇没有数据,或者数据很少,仅有的数据也是来自他人的文献。论文观点往往如白开水,无趣无味,或者重复他人观点,意义不大。

四、仅仅查阅中文文献,未见外文文献

通过笔者调查发现,部分学者在文献调研中只调研中文文献,忽视外文文献的调研,不了解国际研究动态和最新学术发展。据调查,现在世界上仍在发行的学术期刊有15.2万余种,英文期刊就有9.818万种,占64%。国内中文学术期刊仅有6000余种,国际中文学术期刊数量十分有限。在非学术领域,中文以外的信息是海量的,比如,“截至2020年3月,访问排名前1000万的网站中,使用英语的比例为59.3%,使用俄语的比例为8.4%,使用西班牙语的比例为4.2%”[1]。来自W3Techs 2018年统计数据显示,全球网页英文内容占 54.1%,而中文内容只占 2.1%。虽然各家统计数据不太一致,但是,从2015年至2020年英文信息在互联网信息占比基本在53%至60%的区间,中文信息占比大约是2.1%至2.3%。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如果仅仅使用中文文献,在文献占有方面局限性十分明显。

写论文参考他人的成果是研究的基础。引文是一篇学术论文的必备要件,体现了学术研究的继承性、延续性和规范性,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对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借鉴和引用。从一个人论文的引文中也可以看出其学术视野。有一些论文的引文仅仅使用中文文献,而没有见到外文文献的影子,如果是研究国内的问题,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有些研究国外问题的文章,连一个外文文献的引文都没有,无论如何是说不过去的。比如,一篇研究日本漫画的论文,通篇都是中文文献、或者是中文翻译文献的引文,连一篇日文文献的引文都没有。这种情况说明,研究者根本没有看外文文献,使用的都是国内翻译文献等间接文献。这样的研究成果的可靠性要大打折扣。

这种情况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较为明显。一方面说明作者偷懒,或者没有外文阅读能力;另一方面说明该研究人员缺乏国际视野,没有形成搜索国际文献的思维习惯。其实,就一篇学术论文来看,不管是研究什么问题,都需要有国际视野,需要研究者就这一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考察,这样才能不说大话,不说过头话。

五、仅仅使用间接引语

学术论文需要引用他人的观点和材料,这是很正常的习惯性做法。直接引用他人的观点被称为直接引语,将他人的观点做一些不伤及词义的修改再加以引用,被称为间接引语。使用直接引语的引文部分前后需要加引号,间接引语不加引号。这是语文常识。无论是直接引语,还是间接引语,都被称为引文。

学术论文最好用直接引语,这是对被引用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学术严谨性的表现。近几年来,不知道从哪里传来的一种做法,对于引文不加引号,你不知道引文从哪里开始,不知道哪些是被引用人的话,哪些是被改造了的话。这种做法涉嫌将别人的成果与自己的成果混同化,这是学术研究之大忌,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也不符合国际学术规范。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助理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学博士王笛说,西方的有些学术手册甚至规定“凡是直接使用他人的原话在三个连续词 (words)以上,都得使用直接引号,若无直接引号,即使注明出处,仍被视为抄袭。无论直接还是间接引用,凡从他人作品中而来的材料和观点,都必须注明出处,反之则是抄袭行为”[2]。

笔者认为,引用别人的话,尽量使用直接引语,而且尽量把使用语境也引进来,避免有断章取义的嫌疑。在部分特殊的情况下,实在没有办法,可以使用间接引语,但要保持克制,尽量少用。如果通篇都是间接引语,那我们有权怀疑作者的学术严谨性。

现在的硕士博士论文中,间接引语数量最多,形势非常不乐观。据赵越、屈卫群、周杭、陈鹏《中文文献文中引用规范的探讨》一文统计,在硕士博士论文中,不加引号现象出现最多,占40%。经过调研分析发现,硕士博士论文大量使用间接引语主要原因是为了避免重复率过高,有些论文经过查重,重复率超过学校规定红线,这些学生就把直接引语改为间接引语,有的还对句子的表达进行调整,重复率就降下来了。这种做法是欠妥的。一些非硕士博士论文也大量存在使用间接引语的情况。

另外,建议大家引用文献一定要多引一些,不要只引一句话,避免给人断章取义、为我所用的感觉。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如果换了语境,意思可能会产生重大差别。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学者黄宗忠先生曾说:“有的为了急于形成自己论文的论点,匆匆忙忙地翻阅材料,断章取义,没有弄懂别人著作的原意,就乱摘乱引,只取对己有利的材料,甚至歪曲阉割原意,不正确地引用材料,为己所用[3]。”这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注 释】

[1]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全球互联网行业市场分析:用户规模超46亿人非英语网页数量正快速增长。

[2]王笛.学术规范与学术批评—谈中国问题与西方经验[J].开放时代,2001(12):56-65。

[3]黄宗忠.谈谈学术论文的写作问题(续)[J].高校图书馆工作,1983(01):24-32。

(作者单位: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