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三个强化:提高军事后勤报道传播质效 ——全媒体时代军事后勤报道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 刘汝旺 陆赛超

摘 要:军事后勤报道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解放军报》等军队权威媒体军事后勤报道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强化战场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强化用户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做好军事后勤报道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提高军事后勤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后勤报道;探索与实践;方法路径

军事后勤报道是指反映后勤保障工作的报道,与训练报道、政治工作报道、边海防等领域的报道一样,是军事新闻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军事后勤报道,对真实、立体、全面展示军队后勤保障新成果、新经验、新形象、新风貌,推进军队后勤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结合《解放军报》等军队权威媒体军事后勤报道的探索与实践,围绕强化战场意识、强化问题意识、强化用户意识三个方面,探讨全媒体时代做好军事后勤报道的方法路径,以期为提高军事后勤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一、强化战场意识,确立服务全局的目标定位

强大的现代化后勤是能打仗、打胜仗的重要保证。这就要求军事后勤报道必须着眼提高我军后勤现代化建设,强化战场意识,紧贴军事斗争准备,聚焦备战打仗,确立服务全局的目标定位。

(一)树立向战为战的鲜明导向

按照打仗要求建后勤、用后勤是打赢未来战争的重要保证。但现阶段有的军事后勤报道不同程度存在“生活味”大于“硝烟味”现象,报道改善医疗条件、住房条件、伙食水平等“保生活”内容的相对多,报道现代后勤保障装备转型升级、后勤战备设施现代化建设、现代化保障演练等“保战斗”的内容相对少。按照军事后勤专家的观点,后勤工作如果做了九十九件事,围绕备战打仗这一件事没做好,就可能导致全盘皆输。2014年始,全军上下广泛开展战斗力标准大讨论活动,各大媒体及时跟踪,推出了大量优质报道,为全军部队牢固确立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提供了参考标杆,引起积极反响。这启示我们,军事后勤报道的核心作用是服务备战打仗,必须坚持瞄准胜战、集智研战、为兵为战的鲜明导向,把宣传重心放在反映时代前进的方向、现代后勤发展的趋势、联勤官兵练兵备战的生动实践上,坚决纠治重生活轻战备、重平时轻战时的和平麻痹思想。

(二)扭住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

随着联勤保障部队的职能任务不断拓展,保障手段不断丰富,作战形式不断创新,新闻报道要跟上部队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抓住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一是抓住新闻宣传方向问题。把握好方向是搞好新闻报道的关键,要牢牢把握党中央、中央军委关于联勤保障部队建设的方针政策,突出抓根本铸军魂、抓训练提战力、抓创新谋转型、抓组织严制度、抓队伍强素质等核心内容,展示全军后勤建设的新风貌。二是抓住制约建设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了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全军后勤战线在保障资源、指挥结构、力量编组、保障模式等方面的探索改革始终处在进行时,我们要紧跟改革进程,善于抓住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问题新矛盾,军事后勤报道才能为打赢未来战争提供支持和服务。三是抓住官兵关切的问题。要瞄准未来战场,以官兵为主体,以官兵需求为导向,切实急官兵所急、应官兵所需。官兵更关心的是战争打响能不能做到“拉得出、供得上、救得下、保得好”等直接关乎战场胜败的问题。这就要求军事后勤报道要紧盯这些主要矛盾问题发力,为战斗在一线的官兵提气鼓劲。

(三)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

军事新闻宣传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宣传推广解决问题的经验思路和创新做法。对于军事后勤报道来说,要注意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一是要挖掘战斗力生成的规律,紧贴练兵备战和后勤科技最新发展,突出我军后勤战斗力建设的新成果和发展方向。二是要总结后勤转型发展的经验,紧贴全军后勤战线建设新成果,深入探究现代联勤体系的发展方向,突出新联勤较之传统后勤的特点优势。三是要宣传破解保障链堵点难点的做法经验,紧贴部队实际需求,展示联勤保障部队新战法、新保法。比如,《解放军报》近两年刊发的《我军联勤保障体制向练兵备战快速并轨—联勤保障旅成为战场新质保障力量》《把脉智能化战争后勤保障的转变》等报道,就地方物流配送嵌入被装供应保障链条、新质作战力量联勤保障旅建设、战场后勤保障体制力量指挥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这不仅对实现战建精准对接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引导广大官兵认清我军后勤建设现阶段的目标和着力点。

二、强化问题意识,贯彻“后勤靠前”的思维理念

后勤保障工作的特性,往往给人打上“后方”的烙印,以至于有的新闻工作者认为写后勤保障工作不如写“火力打击”“电磁压制”等训练报道受关注度高,因此对后勤工作的客观宣传研究不深不透。当前,随着新军事革命的不断深入,战场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战争前、后方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后勤保障已经贯穿并融入到整个作战行动全过程。因此,要做好军事后勤报道,就应强化问题意识,突破“后”、立起“先”,贯彻“后勤靠前”的思维理念。

(一)突出后勤是夺取胜利的重要保证

纵观海湾战争以来的几场局部战争,后勤保障越来越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赢得战略竞争主动的重要力量。任何一场战斗,从战前的人员物资投送、营房水电保障,到战时的卫勤救治、物资弹药供应,再到战斗结束后人员回撤、伤亡人员抚恤金发放,军事后勤保障贯穿作战行动全程。因此,在军事后勤报道工作中,应着重挖掘后勤工作对战斗胜利的贡献率,要善于发现每个环节背后的后勤保障亮点,突出后勤“先到位、全程用、后收场”这一特点,全面展示统一指挥、上下衔接、前后贯通,能打、能防、能运、能供、能救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

(二)突出后勤是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重要力量

重大事件、重大任务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是军事报道的源头活水。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实践中,军事后勤报道发挥了重要作用,一篇篇带着温度、热度的作品给读者带来了信念、力量,新闻消息《除夕夜,陆海空三军军医大学医疗队紧急出征驰援武汉》、摄影作品《空地联运 军队又一批1200名医护人员抵达武汉》等,在关键时刻为抗疫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证。后勤力量不仅是抗疫救灾的排头兵,在援外维和、国际比武的舞台上,同样扮演着主力军和“急先锋”的重要角色,军事后勤报道应紧盯这些特点亮点,及时跟进报道最新发展动态,全方位展示联勤保障部队这支新质力量的崭新形象。

(三)突出后勤是服务战斗力建设的重要支撑

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养兵需要的就是坚实强大的后勤保障能力,平时的“千日”为的是战斗的“一时”。所以,平时的后勤保障归根到底还是要服从和服务于战斗力建设。新闻报道也应突出体现这一原则。一是要着眼后勤力量练兵备战的新进展,重点挖掘联勤保障部队战斗力生成规律,生动报道从群众性练兵到实战化练兵,再到体系化练兵,最终达到战训耦合的递进过程。二是要着眼后勤改革的新特点,紧盯后勤体制编制改革,深入挖掘报道新体制下官兵练兵备战的生动实践,以及向基层重点倾斜、让官兵普遍受惠,利于生成战斗力、提高战斗力的各项后勤政策制度。三是要围绕服务保障官兵的新手段,探索后勤科技新突破对提升后勤保障能力的贡献率,加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运用于后勤保障、物资精确申领、远程医疗服务等创新保障方式的宣传报道。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培养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而见沧海的能力素质,从后勤建设的每一点小进步中,写出强军兴军的大主题。

三、强化用户意识,满足受众对军事后勤报道的多元需求

全媒体时代为军事后勤报道的传播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军事后勤报道只有强化用户意识,立足自身资源优势、内容优势,突破老套路,切准全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脉搏,才能满足广大受众对军事后勤报道的多元需求,提升传播质效。

(一)紧贴受众关切,立体展现现代后勤建设新成果

全媒体时代,面对海量信息,军事后勤报道要提高传播质效,必须在找“聚焦点、共鸣点”上下功夫。要聚焦热点事件挖掘前因后果,要聚焦军营现象挖掘新闻价值,要聚焦变化发展挖掘普遍规律。比如,新华社推出的《同舟共济战“疫”记—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纪实》,抓住抗疫这个全社会最关注的话题,紧贴受众关切,通过全景展示各个关键时间节点上我们的抉择和措施,深刻揭示了我们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立体展现现代后勤建设新成果。新华社、央广军事、《解放军报》等媒体推出的“联勤军医老区行”系列报道,《解放军报》推出的《联勤保障部队全面推开被装物资精确保障模式》等报道,从体现联勤官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担当,到体现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国家意志,从被装保障模式的改进到我军后勤保障力量调整改革,回答了我军后勤建设从传统保障向现代化保障不断迈进的历史性话题,引起积极反响。

(二)遵循后勤保障工作特点规律,精准设置议题

后勤保障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加之专业性强,如果就工作写工作,不仅难以引起受众关注,军事后勤报道的职能也因此会打折扣。这就要求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议题。比如,针对季节交替或重要时间节点、重要保障任务等,结合后勤保障阶段性工作重点和规律,提前策划,设置诸如换季卫勤保障、装备保养、复杂气象保障、异地驻训保障等议题,更精准地指导部队做好后勤保障工作。2022年入夏以来,随着部队实战化训练向纵深推进,广大官兵在高温、高湿环境下的训练日益增多,预防热射病成为维护官兵健康的重要内容,也是受众高度关注的问题。《解放军报》等军队主流媒体及时跟进,推出《热射病防治的“黄金法则”—访全军热射病防治专家组组长宋青》等报道,对热射病的预防措施、预警信号和现场救治进行全面解读,引导官兵在极端气候中既高标准完成训练,又确保健康安全。这启示我们,后勤保障工作千头万绪,要最大化发挥后勤保障工作报道的指导功能,就要精准设置议题,在熟悉日常保障工作规律的基础上,善于挖掘事实,巧妙应用时机、技巧、方法,把好的工作、好的理念传播出去。

(三)顺应时代变化,让后勤报道更加贴近受众

当前,随着传播技术的高速发展,受众阅读需求多样,参与意识强,思想更加多元。在这种情况下,仅凭传统的军事后勤报道模式和套路,就难以贴近受众。这就要求军事后勤报道要紧跟时代变化,转变传播方式,始终紧贴受众特别是广大官兵所思所想,让军事后勤报道与受众特别是广大官兵近些再近些。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报道就是典型例证。疫情期间,《解放军报》等权威媒体派出记者深入“红区”,在反映一线抗疫成果和经验的同时,注重坚持平民视角,回归朴实本真。比如,多家媒体采用励志家信、加油视频等朴素形式,架起了前后方心灵相通的桥梁 ;“夫妻档”“逆行囧途”等温情报道,为大家妆点出缤纷色彩;火神山的“风火轮”、与死神掰手腕等形象比喻,甚至“武汉伢”“蛮扎实”等方言,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这启示我们,接地气才有人气。要积极转变作风和报道形式,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人,以平实朴实的话语打动人,以亲切亲近的态度感染人,切不可高高在上、表情僵硬、自说自话。

(作者单位:联勤保障部队政治工作部政工保障中心)

责任编辑:杨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