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战争迷雾:美军舆论战惯用的伎俩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欺骗公众认知引发的思考

作者:■ 班文涛

摘 要:欺骗公众认知是美军惯用的舆论战伎俩。揭露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处心积虑制造战争迷雾,欺骗公众认知、夺取舆论霸权的丑恶行径,对我打赢未来全媒体时代舆论战,提高与西方的舆论抗衡能力,打破“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有警示作用。

关键词:美军舆论战;伊拉克战争;公众认知;警示作用

海湾战争以来的历次现代战争表明,战争形态愈来愈呈现出新趋势,对抗双方不仅在有形战场上激烈拼杀,而且在舆论战等无形战场上的较量更是惊心动魄。相较于之前的几场现代战争,2003年3月20日至2011年12月18日发生的伊拉克战争,美军将舆论战功能发挥到了极致,从战争发动到战争进程,无处不充满舆论迷雾,新闻满天飞,真假难辨,先声夺人,牢牢掌控了战场制认知权,开辟了用谎言和虚实结合的“第二战场”,以最小代价实现最大的政治和军事目的。

纵观美国主导的几场现代战争,伊拉克战争中的舆论战是现代战争中争夺制认知权的典型案例。揭露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处心积虑制造战争迷雾,欺骗公众认知、夺取舆论霸权的丑恶行径,对我打赢未来全媒体时代舆论战,提高与西方的舆论抗衡能力,打破 “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有警示作用。

一、无中生有制造“敌人”,捏造证据操纵公众认知

2003年3月20日,以美英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对伊拉克发动军事行动。为了发动伊拉克战争,配合美军出兵伊拉克,美国捏造了伊拉克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所谓证据,操纵公众认知,导致舆论“一边倒”。

制造重大事件,设置开战议题。人为制造重大事件就是制造者通过种种手段,制造能够引起公众关注的虚假恶性重大事件,诸如妇女儿童安全、生化武器事件、腐败丑闻、人权问题、官方背景人员不当言行等公众关注的敏感问题,通过重点炒作制造舆论迷雾,操纵公众认知。美军出兵伊拉克基于莫须有的所谓事实,把推测当证据,设置“正义”出兵议题,制造开战理由,通过美联社公开宣称已掌握伊拉克制造和存储VX、沙林和梭曼等神经性毒剂的证据,宣称伊拉克具备45分钟内向英国发射生化武器的能力等。美军通过设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议题,大肆渲染伊拉克生化武器可能造成的巨大危害,为发动伊拉克战争找到借口。

施展“舆论斩首”,煽动民众仇伊拉克反萨达姆。“舆论斩首”就是利用大众媒体,对敌方首脑、将帅、政要等严厉谴责贬斥,毁其形象、挫其士气。美国口无遮拦、无所不用其极,妖魔化萨达姆,歪曲捏造萨达姆的残暴统治,把对手设计为“战争狂人”“希特勒第二”,通过宣传煽动,实现颠覆伊拉克政府、驱逐伊拉克总统的政治目的。同时,还把伊拉克说成“威胁世界和平的邪恶轴心”,称其“极有可能与‘基地’恐怖组织成员结成‘邪恶联盟’,威胁世界安全,是‘美国的敌人’”等。

散布弥天大谎,鼓吹“伊拉克自由行动”。开战前和开战后,美国大小政客在各种场合和演讲中舆论造势,炒作伊拉克的“邪恶”,由政府控制传媒统一口径,嫁祸伊拉克和萨达姆,在世界民众中煽动仇伊拉克、反萨达姆情绪,骗取安理会支持和配合,在世界范围寻求美军出兵伊拉克的舆论支持。

在一些西方国家政客的眼里,谎言重复百遍就成了“事实”。美军操纵公众认知的做法警示我们,在未来认知博弈中我们要保持舆论博弈战略定力,提高预测、识别敌人认知欺骗的能力,防止敌方找借口制造重大事件、在国际舆论场散布负面信息。在应对措施上要打“组合拳”,国家政要、政府部门、主流媒体要一体化作战,调动各种资源手段配合军事行动和外交斗争,多维立体地营造有利于我的舆论环境,牢牢掌握国际舆论主动权。

二、以偏概全歪曲事实,垄断信源隐性管控民众认知

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掌控着公众感知外部的主要渠道,垄断了战争信息来源,在国际舆论场发起了强烈的宣传攻势,通过歪曲事实施展舆论宣传,在认知层面实施战略和战术欺骗。

施行“嵌入式”政策,垄断民众感知的主渠道。美军把媒体当成主导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对媒体的新闻限制非常严厉。伊拉克战争中美军施行“嵌入式”报道方式,以达到隐性管控新闻的目的。美军对新闻自由实行“双重标准”,对非美英两国的记者进行新闻限制,设置采访障碍,对报道内容和角度进行严厉审查。美联社的“消息总汇”以偏概全,通过所谓权威、合法的手段塑造利美舆论态势,内容均是美军想让民众看到的。以CNN为主的电视直播媒体引导战争新闻,在电视新闻报道方面形成了“战争剧剧场”效果,直播画面是对美军有利的消息。“嵌入式”政策看似将报道主动权交给媒体,实则是美军对舆论进行了更粗暴的隐性管控。

歪曲证据,夸大利用所谓秘密情报。2003年2月5日,美国国务卿科林·鲍威尔在安理会上展示间谍卫星拍摄的两张伊拉克导弹设施照片,认定其中一张是拉法导弹实验场,称这里一直从事联合国禁止的射程在1200千米的导弹发射实验,另一张是附近的导弹组装厂。鲍威尔确认,就在核查人员返回巴格达前几天,伊拉克转移了那里的违禁武器。后经证实,该实验场主要是进行射程不超过150千米的苏姆德导弹的发射实验,是在联合国允许的范围之内的。

断章取义,利用人为情报失准误导公众认知。为了故意夸大伊拉克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美军对所谓情报断章取义,造成人为操纵下的情报失准。如前所述的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讲话时引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情报,是从一名研究生的论文中抄袭而来,后经证实是虚构的。美国防情报局的一份机密报告曾指出,没有确凿情报表明伊拉克生产和存储化学武器,但美军为了打击伊拉克、诋毁伊拉克形象,只选择了需要的内容。

透过美军隐性管控公众认知的做法我们发现,媒体在现代战争中已成为一种普遍应用的“作战武器”,并在更高层次影响战争的进程和胜负。我军要应对“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不对称性,必须把媒体当作新型作战力量打造,将舆论斗争融入军事行动全程。在舆论斗争中要及时掌握信息来源,善于识破、揭露敌方隐性管控公众认知的伎俩,防止敌方利用情报信息夺取舆论场优势。

三、以假乱真隐真示假,利用“可靠消息”误导公众认知

美军为了隐藏、掩盖事实,基于真实的事件背景,利用看似关联和真实的事件编造欺骗故事,转移公众的关注点,影响公众的感知和判断,达到误导公众认知的目的。

以假乱真,导演摆布新闻现场。推倒萨达姆雕像是征服伊拉克的一个显著标志,围绕这一新闻事件,美军大做文章,半真半假,真假结合,刻意塑造解放者姿态。比如,萨达姆雕像倒下时,媒体镜头集中在雕像的位置,近距离拍到人头涌动的效果,虽然当时广场空空荡荡,但画面内却热闹非凡。这是一场预演的新闻作秀,聚集的人群是美军刻意带来的 “群众演员”,照片上高喊的平民是一名亲美的“伊拉克自由军战士”,美军利用其发挥政治作用,欺骗公众。

真假混淆,扰乱国际民众视听。巴士拉之战中,美英军队遭遇顽强抵抗陷入困境,伊拉克军队坚守巴士拉,以一两个师的力量与城外联军对抗两周多的时间。此时,美英媒体大肆炒作城内伊拉克平民举行起义遭到伊拉克军队炮轰等“新闻”,一度扰乱了国际民众的视听。

造成假象,利用谣言离间敌方。美军有意捕风捉影,造成假象,离间萨达姆与其身边将领的关系。战争爆发第一天,美军用导弹袭击萨达姆所在的巴格达,第二天美国主流媒体详尽报道美军实施秘密决策的全过程,引导公众判断萨达姆身边有人向外透露了他的行踪。

美军利用“可靠消息”误导公众认知的做法告诉我们,在舆论斗争中,以假乱真、隐真示假,误导公众认知是敌方实施认知欺骗的重要手段。在未来的舆论斗争中,我们要加强对于敌方真假信息的识别,学会辨别真伪、针锋相对,研究其如何实施欺骗,学会如何发现并反制欺骗,努力掌握舆论的话语权、主动权,最大限度地增强对公众认知的影响力。我们要正视自身在舆论战中可能存在的短板,加强认知作战能力建设,努力打破“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

(作者单位: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