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全媒体时代提高军事电视专题片传播质效探究 ——电视专题纪录片《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王圣飞 文 喆

摘 要: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情绪发生了深刻变化,提升电视专题纪录片传播质效成为一道重要课题。本文结合电视专题纪录片《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宣传实践,从谋篇布局、镜头语言、情感注融三个方面,探讨军事电视专题纪录片的创新路径,以期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军事专题纪录片;技术融合;艺术创作;传播视点

电视专题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纪实的纪实报道。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分支,军事专题纪录片担负着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的重要使命,对提高军事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22年,由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会同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组织摄制,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承制的8节电视专题纪录片《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以下简称该片),围绕引导青年官兵走正走好军旅人生路、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系统梳理阐释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根源脉络、内涵实质、实践要求,集中展示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崭新精神风貌。在技术、媒介、艺术融合背景下,该片通过多重影视技术,如使用情景再现、CG动画与多媒介素材组合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多元传播视点的创造,在文本的谋篇布局与视觉的传递表达方面均打出了突破传统创作藩篱的“组合拳”, 提升了传播质效。

全媒体时代,受众审美情绪发生了深刻变化,提升军队军事电视专题纪录片传播质效成为一道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该片宣传实践,从谋篇布局、镜头语言、情感注融、总结与延伸四个方面,探讨军事专题纪录片的创新路径,以期为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一、谋篇布局:创新表现方式,拉近与受众的距离

在有关史实的文本写作中,所有关于历史的讲述都是讲述者和史实本身之间的一种或隐或现的关系,是讲述者带领受众以史为鉴、走近真实、建构意义的方式。而叙事正是这种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对历史进行美学的修辞与意义建构的核心渠道。该片创新表现方式,通过分节叙事、平民化视角与切片讲述,拉近了与受众的距离。

分节叙事汇聚主题核心。细节服务主题。宏大的主题背景下,主题和框架的清晰合理是让受众理解影片内涵、达到信息情感高效传递的关键。为了使叙事逻辑更加流畅,该片采用了分节叙事的方式对主题进行精细化分。全片通过8个部分将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大主题进行了细致的解构,对“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的形象进行了深刻诠释。

采用平民化视角叙事。该片化以往有的宣传类影片的单一说教为人物个性化表现,化整体时代书写为重点段落的情节化叙述,化宏大叙述口吻为口述历史评价,以个人视角对人民军队的历史和当下进行了生动临摹。网友称“这种‘把手伸进泥土里’的平民化视角拉近了与我们的距离”。这启示我们,军事专题纪录片若想有效打破数字鸿沟和传播效果沟,采用平民化视角进行叙事是打破话语壁垒、引发共情、提升传播质效的有效方式。

注重以小见大。该片在第1节《忠诚·看齐》展现“举世闻名的长征途中,红军将士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时,创作团队并未执着于庞大场景的描绘,而是巧妙选取了小切口进行临摹。借助“小”故事撑起“大”空间,以巧劲儿佐证了长征途中的广大官兵“跟党走”的忠诚和坚定,高度浓缩了人民军队的风骨和奋斗精神。多个小人物、小细节都是人民军队“魂”的具体体现。由此可见,注重以小见大,为宏大主题提供向心力是军事电视专题记录片在讲故事上见“功夫”的关键。

二、镜头语言:打造多元传播视点,凸显军事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电视专题纪录片中非虚构的历史叙述会受到题材范围、历史素材储备等诸多影响,所以在创作中很可能会产生客观真实与美学表达之间的冲突。因此,其叙事的美学任务就是需要在客观真实与影视美学之间合理穿梭,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完成艺术化表达。该片通过技术融合打造多元传播视点,对人物故事的讲述与沉浸式的情境视觉体验营造出历史真实感,实现了艺术性与真实性统一的视觉传达,凸显了该片的生命力与创造力。

历史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真实是电视专题纪录片的生命。真实历史资料是历史真实的直接载体,史述表达着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该片在引导青年官兵走正走好军旅人生路、做“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这一重大问题上,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这启示我们,缺失的“历史片段”通过情景再现技术的“缝合”与动画CG的特效支撑,能够构建起翔实的叙事链条。

缝合叙事断点,营造沉浸空间。该片第6节《团结·纯洁》中,断水整整7天的战士们传递苹果的画面,不仅重现了战场环境的艰苦恶劣,同时也将战士们心中坚定的战斗意志和团结意识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景再现技术再一次将文字记载变为了此刻我们“在场”,不仅在内容上缝合了叙事断点,也在视觉传达方面对于沉浸空间和共情点的营造都发挥了关键作用。

实践证明,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单纯以文字表述历史事件往往会使受众产生不可避免的平面距离感,很难形成对场景空间的沉浸体验,而资料的空缺则会使叙事出现断点。 “情景再现”作为一种为“缝合”历史场景而生的创作手段,在保证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之下采用扮演、补拍虚拟场景等方式尽可能还原历史人物及故事情节,使受众在接收视觉影像符号的同时,直接实现对历史信息的获取,提高传播质效。

“跳”出纸面的声与话。全媒体时代,数字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CG技术已经成为影片制作中视觉传达的重要手段。创作者化头脑中的“想象”为可能,许多无法用摄影机直接实现的视觉特效得以落地甚至成为影片的关键记忆点。这在该片中都得到了充分体现。首先,该片所涉及报纸等史料都使用CG技术进行了高度还原,解说词所描述的文本段落都进行了清晰的划线标记,使得文字“跃于纸上”,有效降低了受众的理解成本;其次,在该片第4节《担当·有为》提及到董存瑞、王来法的故事时,创作团队利用CG技术将人物照片置于故事所涉及的战场环境之中再辅以情景再现的“缝合”,将人物完全融入历史空间内,使得静态文字成为了动态视觉记忆点,给受众打下深刻烙印。

三、情感注融:唤起集体记忆的情绪空间,增强感染力

该片用影像技术记录了人民军队从历史走向未来的崭新精神风貌,如前所述做到了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这不仅将人民军队的发展进行了生动刻画,还通过影像对历史进行回溯、对代表性的民族符号进行浓缩,有机地将个体记忆熔铸于集体记忆中。第7节《团结·纯洁》讲述我国“两弹结合”试验“阵地七勇士”之一刘启泉的故事时,摄制组以其本人的口述作为佐证。接地气的话语将历史事件转化成了极富“在场”感的“此刻”,整体的历史也在口述中变成了有血有肉的故事,增强了感染力。

由此可见,对基于大量历史和政论素材内容的军事专题纪录片而言,情感的注融既是对影片创作的挑战,亦是成就好作品的契机。在纪录片创作中,口述历史的介入将情绪点连接成线搭建起能够唤起集体记忆的情绪空间,化“大叙述”为“小情感”使得影片生命力更加鲜活,让受众感受到宏大历史背景下的巨大情感震荡。

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军事专题记录片只有在过去与未来的弥合中寻找更多的共情点,再次激活起共同的民族记忆,进而厚植于广阔的民族生长的田野上、镌刻在民族的血液中,才能肩负起增强向心力与凝聚力的时代使命。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