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创新表达:将“主流叙事”融入“青春叙事” ——关于写“活”备战打仗一线平凡人物的探索与思考

作者:■马三成

摘 要:全媒体时代给传播领域带来的深刻变化,倒逼新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日趋迫切。本文结合当前军队主流媒体的宣传实践,探讨青春化书写备战打仗一线平凡人物的方法路径,以期为讲好新时代平凡人物的强军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

关键词:平凡人物;强军故事;创新表达

全媒体时代,随着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的深刻变化,倒逼新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话语表达方式日益迫切。近年来,很多主流媒体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在各种尝试中,将“主流叙事”融入“青春叙事”广受受众欢迎。按照当前新闻传播领域普遍的观点,“主流叙事”是指传统主流媒体的叙事方式,“青春叙事”泛指用90后、00后青年的语言来叙事。“主流叙事”重在“讲述”叙事,“青春叙事”重在“呈现”叙事。本文结合当前军队主流媒体的宣传实践,探讨青春化书写备战打仗一线平凡人物的方法路径,以期为讲好新时代平凡人物的强军故事提供借鉴参考 。

一、青春化书写平凡人物的精神追求,把备战打仗的勇士形象“立”起来

用“青春叙事”描写平凡人物的精神追求,就要青春化书写他们有辨识度、有碰撞力、有前瞻性的故事,把备战打仗的勇士形象“立”在硝烟沙场。

书写有辨识度的故事。有辨识度的故事,是主人公与众不同的故事,不是似曾相识的故事。青春化书写有辨识度的故事,用第一人称来叙事,往往能把故事的亲和力、可信度、催泪点尽情释放出来,引发读者共鸣。2021年8月8日,《解放军报》刊登的通讯《山远天高长相忆》,是“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烈士的妻子肖嵌文写的深情怀念:“夜深人静,儿子‘小红军’沉沉入梦。他的爸爸、我的爱人陈红军已牺牲一年多。每每这样静静地望着‘小红军’,红军温柔体贴的形象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把加勒万河谷的那场冲突呈现到读者眼前。2022年1月9日,《解放军报》刊登了另一篇通讯《清澈的爱,永留天地》,是陈祥榕烈士的姐姐陈巧钗写的纪念文章:“新年前夕,聆听习主席发表的2022年新年贺词。其中那句‘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告白,让泪水瞬间湿润了我的眼眶……”也是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叙事,文中的画面像电影一样,把烈士立体真实感人的形象“呈现”出来。这些有辨识度的故事,读后催人泪下。

书写有碰撞力的故事。有碰撞力的故事,是记者记忆中重现的故事,不是采访本里翻出来的故事。青春化书写有碰撞力的故事,要尽量做到“沉浸式”采写,带着读者进入“沉浸式”体验,让故事细节触碰读者的泪腺。2006年3月26日,《解放军报》刊登的笔者采写的通讯《你是否相信我化作了山脉》中写道:“傅先锋的遗物,静静地堆放在阿里军分区卫生所的一个角落里……看到它们,就像看到了傅军医本人…… ”“抚摸你简单的遗物,却能体会到你的‘富有’”“睡在你曾经睡过的床铺上……”笔者带着读者“沉浸”高原,寻访烈士守防的壮举,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信息传感,不断刺激读者泪点,让传统“讲述”叙事中容易出现的合理想象、道听途说、以讹传讹等文字,远离了稿子。他的家属看到报纸后,从河北老家给笔者打来电话说,一定要把报纸留给还未出世的孩子。

书写有前瞻性的故事。女兵在西藏高原能不能打仗?这是人们怀疑的问题,也是练兵备战必须直面的现实问题。2022年3月21日,《解放军报》刊登的笔者的通讯《不一样的美》,描写西藏军区某特战旅女子特战兵进行高原跳伞、极限训练、夜间演练的故事:“2021年9月2日上午,海拔4000多米的雪域高原,直升机载着全副武装的女兵在崇山峻岭上的云层间穿行。西藏军区某特战旅女子特战分队官兵将要在复杂天候下完成首次高原跳伞。雪域高原,空气稀薄,气候多变,伞降速度快,着陆危险性高。女兵们头戴钢盔、身着迷彩服,在排长翟庆茹的带领下,依次从直升机舱门飞身跃出。一朵朵白色伞花凌空绽放,为苍茫雪山增添了一抹亮色。”作品从标题到叙事,令人耳目一新,被官兵在朋友圈纷纷转发。

二、青春化书写平凡人物的家国情怀,把有血有肉的大爱形象“立”起来

军人备战打仗,戍守边关,两地分居,家国矛盾、家国利益是现实考验。青春化书写平凡人物的家国情怀,就是要对他们在逆境中折射的人性美、在平凡中表现的人格美、在情感世界里体现的高雅美进行浓墨重彩地描写。

描写在逆境中折射的人性美。人的一生有顺境有逆境,对一个边防军人来说,各种不测可能随时遇到。2021年10月12日,《解放军报》刊登的《回馈“给你”:铁血男儿家国情》一文,讲述陆军某旅副参谋长刘锋在奔赴加勒万河谷前,写给妻子杨燕的“临别家书”:“我牺牲了,抚恤金给你;我伤残了,离婚书给你;我回来了,我把我给你。”可是,刘锋回来了,妻子杨燕却把“离婚书”给了他!因为她得了恶性肿瘤。而边防军人刘锋不离不弃,千里奔波,一边守防,一边求医,终于让妻子的病情有了好转。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把军人和军嫂历经风雨、忠贞不渝、有血有肉的大爱形象,“立”在了芸芸众生心中。稿子从标题到行文都是“青春叙事”,刊发后广受好评。

描写在平凡生活中表现的人格美。早在朝鲜战场,魏巍的一篇稿子让志愿军有了“最可爱的人”的称谓。几十年过去了,我们的战友尤其是边防军人,是不是还是“最受尊崇”的人呢?2020年8月24日,《解放军报》刊登的笔者的通讯《融入山河边关的青春》,描写西藏军区某边防团排长苏万飞,因工作需要和照顾战友,一次次推迟跟女朋友约定的相见,被女朋友误解,甚至提出分手。排里战士想办法为排长解难,每人说一个苏排长带领大家建设哨所的动人故事,准备等苏排长从哨所下来休假时,就跟他的女朋友搞一次视频通话,期望能够挽回他们的感情。可是,苏排长在用索道运送物资时为了保护新战士,被索道铁桶从七八十米高的悬崖撞下,壮烈牺牲。战友们的期待,变成了痛苦的回忆。苏万飞把最美的青春献给了祖国边关。作品从结构、语言、叙事“呈现”青春化书写,在《解放军报》刊发后被多家媒体转载,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描写在感情世界里体现的高雅美。边防军人爱亲人、爱工作、爱祖国,他们真挚的爱是大爱,他们博大的情是大美,他们忠诚的舍是大雅。2020年7月20日,《解放军报》刊登笔者的通讯《云中哨所》,讲述了团长被战士感动的故事:2017年4月的一天,战士戴帅从海拔4000多米的卓拉哨所回山下连队途中,因积雪路滑跌落悬崖,头碰在保护围墙的铁丝上,从眉头到鼻梁骨划开一个大口子,手术缝合15针,戴帅伤愈后返回哨所。新任团长李广华到哨所见到戴帅,第一句话问他后悔不?“戴帅说,不后悔,也永远不会后悔。团营连那么多战友救助他,让他早已忘记了疼痛,留在心里的只有感动。虽然脸上留下了一个大伤疤,但那是卓拉哨所的光荣花和‘军功章’,连父母都说他是好样的兵!李团长又问,将来会不会影响找对象?戴帅说,不会!爱我的人,一定会爱我戍边的伤疤!小伙子不假思索的回答让团长拍拍他的肩膀,由衷为他点赞。”作品采用“青春叙事”,营造了阅读的新鲜感,减少了读者的视角审美疲劳。

三、青春化书写平凡人物的成长命运,把百折不挠的卫士形象“立”起来

平凡人物的成长命运,是他们的生命乐章和精神图谱,这些青春岁月,是他们走向思想成熟、专业成熟的过程和人生枢纽,他们中有的经历过苦难,却不被苦难压倒;有的遭遇了挫折甚至失败,却不被打击挫败;有的收获了荣誉,但不因荣誉的光环而眩晕……通过语言、细节、环境、心理等精心描写,把他们百折不挠,和平之师、文明之师的形象树立在雪域边关,这些精神财富,对官兵有刻骨铭心的启迪作用。

多些朴实的个性化语言。追求个性化语言,不是堆砌华丽辞藻,玩空洞的文字游戏,而是寻找准确到位的人物对话。2001年7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的笔者的通讯《走向云端里的天文点》中写道:“天文点哨卡,以高著称。这里的某高地,海拔比全军最高的神仙湾哨卡还高10米。记者刚刚上车,就雄心勃勃地向司机张明宣布:‘咱们不但要上去,还要住一宿!’谁知,张明讲出来的话比车轮子底下的雪还冷:‘死在路上的人很多!’见无人搭理他,张明又说:‘不过,坐我的车的人,还没有死过!’我问怎么回事?他从牙缝里挤出3个字:‘不怕死!’团机关的郑干事说:‘经常上山的人,说出来的话都能把地砸个坑!’听着他们的对白,我暗暗思忖:‘天文点真的这么可怕?’”通过个性化语言描写,天文点哨卡官兵冷峻、顽强、忠诚的性格和品格清晰可见。此稿给笔者的最大启示是,入木三分的性格刻画,朴实无华的个性化语言,能让平凡人物的形象丰满起来。

多些其他人物的反衬和烘托。2021年11月29日,《解放军报》刊登的笔者的通讯《瞄准战场》中写道:“炎炎烈日下,西部战区陆军‘2020年猎鹰狙击集训比武’正在激烈地进行。经过2天1夜的综合演练课目考核,一名女兵脱颖而出,力压男兵,斩获某型狙击步枪比武第一,成为名副其实的女‘枪王’。这名女兵就是驻藏某合成旅班长景茂利。与她同台比武,同一个枪型、同一个旅的男兵张辉,获得第4名。张辉跟景茂利一起集训了几个月,见证了她的训练超越,从心里佩服她。他笑着对景茂利竖起大拇指,用家乡话说:‘不是你的对手,你确实太凶了!’听闻此言,女兵嘴角上扬,眼睛笑成了两弯月牙,高原的阳光闪动在她的眼眸里。”作品一开始,女兵的过硬形象,通过男兵反衬,就烘云托月了出来。由此可见,突出动作细节描写,能够让平凡人物的形象更接地气。

多些心灵感悟。2020年10月16日,《解放军报》刊登笔者的通讯《青春昆木加》中写道:“面对持续多日的暴风雪,唐婵娟只好坐连队的巡逻车去哨所,行驶了10多公里,‘鬼门关’就亮起了红灯。不服输的唐婵娟下了车就往哨所走,走了不大一会,腿脚就冻麻木了。腿脚不听使唤了,她就用手把腿从雪窝里拔出来,接着往前走。10米、20米、50米、100米……直到用尽所有力气,她无奈地蹲下来哭了,越哭越伤心,朝着哨所方向不停地呼唤丈夫……时任副指导员的李德文当时在昆木加哨所当哨长。因雪山阻挡打不通妻子的电话,他站在一米多深的雪地里,拿着望远镜焦急地望着远方,搜寻茫茫雪海里穿红呢子大衣的妻子。他隐约看见妻子在雪地里蹒跚而行、艰难爬涉,积雪埋没了她的小腿,埋没了她的膝盖,埋没了她的蛮腰……可还有长长一段风雪路。千里来相会的妻子已经伸出了拥抱丈夫的双臂,可是李德文却无力去迎接近在眼前的她。司机刘林搀扶着伤心欲绝的唐婵娟,遗憾而难过地往回走。唐婵娟仍一步一回头,不愿离去……李德文在望远镜里看着妻子的一举一动,只能默默地流泪,向渐渐远去的妻子挥手告别。返回时,唐婵娟坐在车上一言不发。电话铃响了,父母询问她见到人了没有?她说没有,眼泪便像断了线的珠子,她就这样抹着眼泪回到了成都……”不需多言,通过环境和心理描写,把军嫂的伟大和西藏边防军人崇高的卫士形象耸立在了世人面前。由此可见,通过环境和心理描写,往往能折射出平凡人物的不平凡。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