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把握三性”:发挥军事科技类图书的特殊功能 ——军事科技类图书服务备战打仗探析

作者:■姚 宏 周 蓉

摘 要:科技是核心战斗力,军事科技类图书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全媒体时代,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要直面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创新性、贴近性、前瞻性原则,从选题内容、形式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军事科技类图书服务备战打仗的特殊功能。

关键词:军事科技;图书出版;备战打仗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世界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科学技术作为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深刻影响着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树立科技是核心战斗力的思想,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备战打仗,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是新时代军队出版工作的重要主题,也是军队出版工作者肩负的职责使命。军事科技类图书是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载体。全媒体时代,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要直面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创新性、贴近性、前瞻性原则,从选题内容、形式及传播方式等方面进行创新,充分发挥军事科技类图书服务备战打仗的特殊功能。

一、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的重要意义和现实问题

本文所指的军事科技类图书是指公开出版的与军事科技有关的学术著作、教材、科普读物等。军事科技类图书在培养军队科技创新人才、助推国防科技创新、制胜强敌打赢未来战争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不同程度存在的精品力作数量相对偏少、传播力和影响力相对不足等现实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的重要意义

军事科技类图书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军队建设,关键是要造就一批瞄准科技前沿、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军事人才。其中教材是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教材的编写和出版工作。策划出版以新时代军事教育方针为指导,反映科技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需求、融合技术发展、多形态多介质的高质量教材,已经成为军队出版社服务军队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军事科技类图书是助推国防科技创新的重要手段。学术著作出版在科技文化创新背景下日益重要,其主要社会功能是服务国家科技创新战略。近年来,量子、激光、纳米、人工智能、高超声速等领域的高水平、高质量的大型学术出版工程不断涌现,为专业领域的人才培养、工程研制和基础研究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帮助,同时也吸引更多人才投身前沿科技领域,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蓬勃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军事科技类图书是制胜未来战场强敌的重要武器。科学技术是军事发展中最活跃、最具革命性的因素,每一次重大科技进步和创新都会引起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的深刻变革。想要在未来战场立于不败之地,就要熟知并掌握前沿科技成果及其在武器装备研制中的应用。军事科技类图书传播武器装备和现代军事科技成果,为官兵掌握科技、运用科技提供科学系统的学习指导。同时,军事科技类图书不仅传播科技知识和科学方法,而且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科学创新精神,本身就是一种无形的精神武器。

(二)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的现实问题

“十三五”期间,在国家出版基金、国家科学技术学术著作出版基金的资助下,一些综合实力强的军队和地方科技出版社不断推出大型军事科技类精品丛书,如“量子科学出版工程丛书”“生物智能识别前沿研究丛书”“潜地弹道导弹装备技术丛书”“深远海工程装备与高技术丛书”“高超声速出版工程丛书”“卫星导航工程技术丛书”等等,为助推科技强军和服务备战打仗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军事科技类图书专业性强,且属于小众出版,策划难度大、出版周期长,有的出版社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一些中小科技出版社受出版实力、出版资源、策划能力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出版品种集中在少儿科普、教材教辅等畅销领域,对于军事科技类领域鲜有涉及。而一些民营图书公司策划出版的军事科技类图书以军事知识类、兵器百科类图书的汇编为主,内容一般不是作者原创,而是根据各类资料拼凑而成,且题材重复,存在比较严重的同质化倾向。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图书作为传统媒体,其传播力和影响力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随着新媒体、新技术的普及,读者获取科学知识的途径日益多样化,需求也更加多元化。传统军事科技类图书,缺乏新的表现形式和传播手段,传播力和影响力不足,势必会影响其重要作用的发挥。

二、军事科技类图书服务备战打仗要把握的原则

军事科技类图书要充分发挥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作用,关键要从选题策划和内容上下功夫,并重点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紧跟时代发展

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十二五”“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智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成效逐步显现,我国在深海、深空、深地、深蓝等战略高技术领域积极抢占科技制高点,国防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成就。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应紧跟时代发展,聚焦关键核心技术、重大科技工程,将凝聚中国智慧的科技成果展现出来,助力建设科技强国和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近年来,多家出版社对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其中,国防工业出版社在国防科技创新领域策划出版了较多有影响力的大型图书出版项目和高端学术著作,致力于先进科技成果的凝练、传承、传播,形成了鲜明的品牌特色。如获得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卫星导航工程技术丛书”是我国第一套以北斗工程技术为核心,系统论述卫星导航工程前沿技术的科技专著系列,全面总结了我国卫星导航工程技术领域的创新成果。

(二)坚持问题导向

官兵在哪里,阵地就在哪里。部队和官兵需求是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的动力源泉。军队出版单位和军事媒体人必须时刻牢记服务备战打仗的初心使命,坚持以军事需求为牵引进行选题策划,深入一线作战部队调研,研讨当前部队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加速提升战斗力遇到的紧迫问题,了解部队和官兵关心关注的问题,坚持问题导向,将选题对准服务军事斗争准备、攻克技术难关的科研方向,紧紧围绕服务备战打仗这个主责主业,不断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向服务部队建设、战斗力提升聚焦,使图书一经出版就能够被应用到我国国防工业建设和我军武器装备建设中,及时满足部队官兵、国防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的需要。如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精确制导技术应用丛书”主要面向基层作战部队的广大官兵,编写理念就是“接地气”,贴近部队,贴近实战。该丛书初稿出来以后,编写组将打印的样书送给部队官兵和精确制导领域的专家征求意见建议,再进行反复打磨后正式出版。

(三)注重前瞻谋划

为抢占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军队科研工作者要聚焦重大战略需求,着眼科技发展对未来战争形态和制胜机理的影响,加强前瞻性、先导性、探索性、颠覆性技术研究,对事关科技强军的基础性、战略性领域进行科学研判、超前策划。军事科技类图书是军队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军队科技出版单位应积极主动投身科技强军伟大实践,瞄准世界军事科技前沿,关注国际前瞻性、先导性的科技发展动态,注重前瞻谋划,加快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成果的固化、传播,不断提高科技出版对科技强军战略贡献率。

三、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服务备战打仗的着力点

向战场聚焦、为打赢服务,是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的终极目标。军事科技类图书出版要做到选题从部队需求中来,表达方式和表现形式以提升官兵兴趣和满足多元需求为目标,通过全媒体传播方式让图书服务直达部队终端,最大程度地满足部队需求,实现“从部队中来,到部队中去”的服务闭环。

(一)当好桥梁,传好接力棒,发挥服务备战打仗重要作用

未来战争实质上是科技的较量。现代军队聚集了最新的科学技术和高度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大量前沿科技成果需要军队领导干部和基层官兵及时学习和掌握。出版是记录和传播科技成果的重要载体,出版社编辑是联系科技成果创作者和科技成果学习者的桥梁,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保证图书高质量和原创性的首要条件。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给撰写需要有一定沉淀作为基础的科技著作增加了难度,对于担负着国家和军队大型项目的科研团队来说,平时的教学科研任务压力巨大,撰写高水平的学术著作则需要耗费他们大量的业余时间和精力。这就导致了高质量军事科技图书组稿难度愈加突出。由于组稿难度大、出版周期长、经济效益不显著,有的地方科技出版社知难而退。而对于军队科技出版社来说,就必须迎难而上,强化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服务的高度使命感、责任感和十年磨一剑的精品意识,筑成连接科研人员和部队官兵的坚不可摧的桥梁,将高水平科技成果迅速及时、源源不断地传递给部队官兵,从而发挥服务备战打仗的重要作用。

(二)既要传播科技知识,更要传承科学报国的精神

国防科技是没有硝烟的战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带着科学报国的决心和一腔不服输的精神,不惜耗费毕生精力和心血,突破西方的重重技术封锁,在国防关键技术攻关和先进武器装备研制中,带领团队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中国高度、中国精度、中国速度,为强军兴国建立了不朽功勋。军事科技类图书的内容不仅要传播国防科技创新的知识和方法,而且要追溯科研工作者艰难探索的心路历程和蕴含其中的创新精神;不仅要见技术,而且要见人、见精神。这样的图书才更有厚度和温度,才能带给读者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如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近年来出版的《决战崛起—中国超算强国之路》和“国防科技大学院士传记丛书”,真实记录了我国国防科技领域创新成果从无到有,从跟跑到领跑的创新历程,讲述了创新成果背后的感人故事,展现了科学家们忘我奉献、科学报国的精神,激励热血青年积极投身国防科研的火热战场,在军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高全媒体传播质效

富媒体技术是推动军事科技图书形式创新的有效手段。AR技术等富媒体技术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使晦涩的科学原理更加直观易懂,真正实现“跃然纸上”的效果,增强了学习者的视觉、听觉及动感体验,提升了科技图书的互动性及可参与度。

军事职业教育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最新技术,构建网络化、开放式、全覆盖的教育体系,实现线上与线下、固定与移动、电子与纸质相结合的多元化学习,让官兵可以因地、因人、因时选择优质教育服务。军事科技类图书的研发和传播,应积极适应军事职业教育平台的特点,强化融合观念,增强传播效应。如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结合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优势开发慕课课程配套教材,充分体现慕课在线教学和传统纸质教材的各自优势,其中由国防科技大学精确制导慕课教学团队编写的《导弹与制导—精确制导常识通关晋级》教材,将“循序渐进、寓教于乐”的教学理念和慕课“翻转课堂”的平台进行融合,在书中设计知识点微课程、扫看微视频、课堂讨论和课程测试等模块,使图书精彩纷呈,趣味性和新颖性十足,深受部队官兵的好评。

除了在军事职业教育平台上实现全媒体传播,军队出版社还要积极推进“书香军营”建设,为强军书屋、融媒体读书空间、智慧阅读器等平台和场所提供多元化的内容服务,打造助推科技强军和人才培养的“精神粮仓”,为官兵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提供坚强的精神支撑。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