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矩阵 军事记者

主管单位 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

主办单位   解放军报社

编辑出版 《军事记者》编辑部

 

主 编    姜兴华

副主编     杨庆民

美术兼发行编辑   倪晓丽

美术兼校对编辑   周敏君

责任校对    王 蕾

本期值班        姜兴华

 

本刊顾问

袁永军   冷 梅 陈国权

陆绍阳 陈昌凤 赵云泽

隋 岩 廖燕灵 丁玉宝

祁宇博 顾宝祚 邹维荣

刘凤桥 刘绍勇 濮端华

陈 飞

 

印  刷 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总发行处 北京报刊发行局

国内统一刊号 CN11-4467/G2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4468

国外发行代号 M6261

本刊代号 82-204

发  行 全国各地邮局

出版日期 双月15日

每期定价 12.00 元

本刊地址 北京市阜外大街 34 号

邮政编码 100832

发行电话 010-66720796

(版权所有 翻印必究·印装有误 负责调换)

 

紧贴受众:让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更接地气

作者:■赵向东 姜宇倩

摘 要:让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更接地气,是全媒体时代给军事新闻宣传提出的新要求。本文结合当前主流媒体宣传实践,探讨了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面临的挑战、需把握的原则和现实举措,以期为提高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传播质效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

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是我党我军新闻宣传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革命战争年代到和平时期,黄继光、邱少云、雷锋、张超等典型人物,通过新闻宣传让受众耳熟能详。这些典型人物报道能在激励斗志、凝聚人心、引领时代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接地气。接地气就是紧贴时代、紧贴人民军队的职责使命,契合受众审美需求。全媒体时代,给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针对军事典型人物报道面临的挑战,把握好相关原则,探寻创新路径。

一、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面临的挑战

全媒体时代给做好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提供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英雄形象遭到质疑诋毁。近些年,历史虚无主义沉渣泛起,质疑英雄行为、丑化英雄形象等现象时有发生。如质疑“狼牙山五壮士”、侵害卫国戍边英雄名誉等行为,给社会带来了负面影响。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既有利于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效,也让一些别有用心者借网络平台质疑诋毁英烈,危害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军事典型人物报道面临严峻挑战。如果按固有思路宣传军事典型人物,就很难发挥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典型人物就会变成空中楼阁,难以接地气。

英雄形象难以在受众心中打下深刻烙印。全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多样化、受众审美情趣的多元化等,使得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传统的“一篇通稿打天下”无法再满足传播需要,不能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泛娱乐化现象使得有的媒体刻意放大典型人物的趣味性,淡化了军事典型人物身上的血性阳刚等特质,如有的自媒体报道刻意聚焦军事典型人物的家庭生活、婚恋等问题,看似贴近了受众,实则削弱了受众对军事典型人物特有典型性的认知。这就要求我们要着眼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规律,把军事典型人物写“新”、写“活”,立起典型的标杆。

英雄事迹难以持续传播。当前,随着人民军队由大向强跨越发展,我军成为社会舆论场关注的焦点,受众关注的问题也更加广泛,军事典型人物报道往往容易被其他军事新闻的传播,如演习演训、新装备列装等影响,关注度减弱。特别是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不能像演习演训、新装备列装等硬新闻,在全媒体传播中凸显感官冲击力等,致使其传播难以向纵深发展,更难以持久。加之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速度快、更新快、范围广,在海量信息中,军事典型人物报道热度容易消散。由此可见,只有真正发掘军事典型人物表现出的“不一样”,推出具有鲜明个性的报道,才能吸引受众,牢牢抓住受众。

二、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需把握的原则

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要接地气,需把握好三个原则。

与时代贴近,回应社会关切。党的十八大以来,聚焦备战打仗作为军队的主责主业备受关注,军队先进典型能否担起打仗重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解放军报》以《我就想一辈子干好一件事》为题,报道了南部战区某部高级工程师乔莎莎一心谋打赢的先进事迹,把她“一辈子就想干好打仗这件事”生动展现给受众,让受众看到了以她为代表的新时代革命军人,无论在什么岗位,人人专思打仗、专谋打赢,把我军“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向打仗用劲”的精气神具体化、形象化。类似军事典型人物报道如同打开了受众了解人民军队的一扇窗。这启示我们,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是人民军队时代的缩影,只有与时代贴得更近,才能被受众接受。

与受众贴近,追求真实贴切。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受众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以鲜活的故事打动人,还要以真实的细节说服人。特别是要避免军事典型人物报道中受众反感的所谓“完人”“高大全”形象。《解放军报》刊登的《从卫生员到导弹兵—一位女班长的成长轨迹》一稿,以小切口反映大主题,还原了南疆军区某团女班长赵亚敏的逐梦之旅。稿件从“不付出努力就能轻易实现的梦想,还叫梦想吗”等不同侧面,展现了一名普通士兵如何成长为受众称赞的“活脱脱一个打仗的‘料’”的典型。

与使命贴近,凸显军人担当。军人天生为打仗。全媒体时代的军事典型人物报道,只有紧贴军人的职责使命,凸显军人的牺牲奉献,才能赢得受众的认可。《解放军报》刊登的《“人民英雄”陈薇—为国铸盾的巾帼院士》一稿,把陈薇“这位来自江南水乡的温婉女子”放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等急难险重任务中着笔,用事实说话,如“带头在自己身上打还充满未知的刚研制出来的新冠疫苗”“在武汉抗疫的113天里……”“带领团队攻关10余年,成功研制首个纳入国家战略储备的重组疫苗”等等,生动再现了陈薇在危急关头表现出的 “不一般”。这启示我们,军事典型人物报道要接地气,就要彰显革命军人的血性担当,展示危难时刻“舍我其谁”的崇高精神。

三、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的现实举措

全媒体时代,军事典型人物报道要接地气,需以新理念新方法新手段创新传播。

直面问题,让军事典型人物形象“立”起来。如前所述的英雄形象遭到质疑诋毁,凸显了宣传典型人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启示我们,做好军事典型人物报道,要敢于直面问题,既理直气壮讲好军事典型人物的故事,更着眼全媒体时代的特点规律,为受众呈现一个名副其实的典型。《解放军报》刊登的《挺立的脊梁》《坚强的父亲养育坚强的兵》等稿件,在讲述排雷英雄杜富国事迹时,重点刻画了其身后那个充满正能量的家庭,尤其是他的父亲杜俊,面对儿子生死未知,对扫雷大队领导说的第一句话是:“首长,请告诉我孩子的真实情况吧,我能挺得住。”没等到回音,他又说:“我也是一名党员。有战斗就会有流血牺牲,我们能理解。”这样的话语让人肃然起敬,更让受众从杜富国成长环境中看到了英雄成长的坚实根基,受众称“这样的报道接地气,这样的英雄我们服”。这值得其他军队媒体借鉴。

转变观念,让军事典型人物特征“凸”出来。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用户思维。全媒体时代,让军事典型人物报道接地气,离不开观念的转变。要强化简约思维。要改变军事典型人物报道“动辄数千字”的陋习,用凝练的语言凸显典型人物的鲜明特征。《解放军报》刊登的《俞红:满腔热忱投身铸魂育人工作》一稿,跳出了对典型人物事迹罗列的窠臼,仅用830余字就高度浓缩了其30多年铸魂育人的从教历程。要善用逆向思维。20世纪80年代闻名全军的“蓝军司令”的宣传,最成功的一点就是作者用逆向思维,在报道中破除了“红军一打就胜、蓝军一触即溃”的固有模式,使“蓝军司令”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今天仍有借鉴意义。要活用用户思维。如前所述的陈薇的宣传,稿件没有“就科研说科研”,而是从“大众化”的角度用“大白话”“翻译”相关专业技术话题,使报道充满亲和力。由此可见,要变“我说你听”的居高临下为“为您服务”的俯身贴近;要借鉴民众新的表达方式,把军事典型人物的故事讲得让受众听得懂、喜欢听。

发挥优势,让军事典型人物故事“传”起来。全媒体时代传播手段和形态更加多元,充分发挥其优势,是提高军事典型人物报道质效的必然选择。如前所述的陈薇、杜富国、乔莎莎等典型之所以能广为人知,离不开军队主流媒体发挥全媒体优势,全方位、多角度的创新传播。以对杜富国的宣传为例,《解放军报》刊登《勇气何来—探寻杜富国舍生忘死的力量源泉》一稿后,其事迹迅速引起强烈反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第一时间通过中国军网、中国军视网、解放军报微博微信等平台,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报道了组织对杜富国的关心,以及杜富国情系雷场等新闻,回应社会关切的宣传持续至今。其中,2022年10月13日,《解放军报》刊登的《杜富国:英雄回归战位》一稿,更是把宣传推向了高潮。这启示我们,全媒体时代,要让军事典型人物故事“传”起来,需要打通大小屏,实现宣传一体化,最终达到传播质效最大化。

(作者单位:陆军政治工作部宣传文化中心报社)

责任编辑:杨庆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