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抓机遇:提高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传播质效 ——全媒体时代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探究
摘 要: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是军队电视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媒体时代,军队电视媒体要直面新情况新问题,紧抓发展机遇,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不断提高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传播质效。
关键词: 全媒体时代;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
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是军事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传播和普及国防和军事知识的重要职能,其目标受众主要是军事科技爱好者和军事发烧友。全媒体时代,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传播既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军队电视媒体要直面新情况新问题,紧抓发展机遇,创新传播理念和方式,不断提高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传播质效。
一、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传播历程回顾
科普类电视节目起源应该追溯到科教类电影,而电视栏目则可以追溯到1978年中央电视台开播的“科学与技术”与“向科学现代化进军”等栏目。回溯发展历程,我们能发现更多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特点。
节目构成从一枝独秀到百花竞放。国内最早的专业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是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前身央视军事农业频道在2002年开播的具有军队专业背景的“军事科技”栏目。随后,不少省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也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新领域。以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凤凰军机处”、北京卫视“军情解码”、央视新闻中心“军情时间到”、湖北卫视“军情第一线”、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全维军情”等为代表的军事节目也先后出现。尽管不少地方电视台军事节目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军事科普类节目,但不可否认的是,类似的电视节目已经形成一定规模,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局面。
节目内容从相对单一到丰富多彩。早期,凤凰卫视“军情观察室”、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科技”等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选题内容,主要分析讲解各国先进军事武器装备,注重从科学角度分析其原理以及军事应用。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武器装备作为军事科技的主要载体,更适合电视节目表现且有很高的关注度,对军事爱好者和军事发烧友产生很强的收视黏性。除了装备类选题,其它类型的选题也在增加。比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科技”等栏目,近年来有关网络空间争夺、太空军事知识、隐身与反隐身、认知域作战等前沿军事类选题也在逐步增多,说明此类栏目已经将目光投向更广泛、更现代、更前沿的军事科技领域。
表现手段从相对简单到日趋多元。诞生之初,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普遍采取的是影像资料汇编整合的生产模式,大量购买国外专题节目资料。后期,随着国内电视技术的进步,逐步加大了节目选题自主策划、自主拍摄的力度,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特别是近年来,随着虚拟技术、3D模型渲染技术、特效包装技术等电视技术的广泛使用,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表现手段更加丰富,节目品质也有了大幅提升。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的“军事科技”栏目为例,该栏目从早期单一的专题片模式逐步改版为电视杂志型节目,注重使用影视资料、现场同期声、主持人出镜探访、二维动画演示等方式,节目信息含量和表现力大幅提升。
二、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需改进的问题
在梳理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后,我们会发现,由于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形态诞生已久,节目形态和品质相对成熟,但在创新传播上存在不少需要突破的发展瓶颈。
节目形态有待创新。以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为例,该栏目开播于2002年4月,先后于2006年、2011年、2019年进行过3次大的改版。作为一档开办已经20年的栏目,节目形态老化的现象不同程度显现。一方面,主持人串场+专题纪录片+专家解读的呈现方式相对陈旧,导致观众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另一方面,虽然栏目提出要强化节目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视性,通过紧跟热点话题提升时效性,但由于节目周播的属性限制,时效性不强等劣势明显,导致栏目口碑和影响力不温不火。
节目传播有待进一步开放。全媒体时代,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已经成为决定媒体影响力和引导力的关键所在。从央视索福瑞提供的观众构成结构看,军事科普类节目的观众以45岁以上的男性为主,这说明在争取熟悉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年轻观众方面做得不够。央视新闻中心“军情时间到”、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科技”等许多栏目虽然也开通官方微博、官方微信公众号、官方抖音账号、今日头条号等,但用户关注度不高。比如,央视新闻中心“军情时间到”微博粉丝仅有65万。此外,许多栏目的官方新媒体账号每期节目阅读、在看、留言和转发量相对偏低,单篇文章的阅读量维持在1000人次左右,单一视频播放量普遍仅有1万多次,观众与栏目之间的联系和互动较少,网络新媒体推广乏力的情况明显。
节目呈现方式有待改变。用电视化手段传播最新军事科技与先进武器知识,是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的立身之基。审视湖北卫视“军情第一线”、深圳卫视“军情直播间”等栏目,现有节目形态中的演播室设计、节目包装上时尚和科技元素不足,使得节目相对缺乏科技感和未来感。另外,许多栏目采取演播室录制和资料片辅助的形式,决定了栏目对资料画面的高度依赖,缺乏第一手的实拍画面,导致节目在处理专业性强、表现力不够的节目选题时,难以获得好的视觉效果,使得年轻一代观众对栏目专业性的认可度下降,关注度不高。
综上所述,提高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传播质效,必须直面问题,不断探寻创新传播路径。
三、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创新传播的现实举措
从长远看,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必须在选题策划、节目呈现、表现手段上下功夫,才能让节目传播更加有效。
拓宽选题范围,延展科普主题外延。从用户收视需求看,要改变现有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观众老化、节目传播乏力的现象,必须首先在选题策划上进行调整。一方面,军事科技不等于军事装备,凡是涉及国防和军事技术的,在做好保密工作、突出知识性和专业性的基础上,都应该作为节目选题来源。特别是要充分紧跟军事新闻热点、最新的军事题材影视剧和游戏等,在找寻新闻第二落点上下功夫,使得节目契合当下受众关注的热点。另一方面,要不断找寻具有新意的节目选题。比如,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军事科技”栏目曾经推出的“动物奇兵”系列节目,讲述军犬、军鸽、海豚等动物在现代战争和军事实践应用上的故事,收视成绩和观众评价都非常好。
调整节目呈现,力求生动鲜活有趣。要实现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从小众传播向大众传播的转变,还必须在节目呈现上下功夫。一是要处理好专业性与趣味性的关系,通过加强故事化解读,融入历史背景知识,勾连军事题材影视剧和游戏等,让普通的军事知识与历史背景、知名人物、重要战斗等有机结合,使节目变得生动有趣。二是要注重关照观众观看军事科普类节目时的情感参与需要,可以多用拟人化手法,赋予武器装备和军事技术人性化色彩。比如,在讲述我空军运-20重型运输机时使用军迷赋予的昵称“胖妞”,使观众产生亲近感。三是要强化节目呈现,军事科技往往引领科技风潮,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也应当在电视技术呈现上走在前列。要加大最新的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混合现实、4K等视频技术的应用,让节目更具时尚感和科技感。
加强节目合作,建立多渠道节目制作体系。应改变长期以来各电视台制播合一的传统做法,充分调动军队和社会制作力量为我所用。一方面,可以加大军地相关方科普节目制作力量的合作,建立全国性的军事科普类电视节目制作播出联盟,对资源进行整合与优化配置,充分调动社会化影视制作公司、独立制片人、自媒体人等创作力量,以选题征集社会化招标的方式,丰富节目资源和创作呈现。另一方面,应逐步加大探索与网络新媒体的融合传播路径,充分利用央视网军事频道“威虎堂”、腾讯军事频道“讲武堂”等网络军事科普类节目的传播优势,探索建立符合双方诉求的节目共享和反哺机制,实现融合传播和互利共赢。
(作者单位: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广播电视部 )
责任编辑:姜兴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