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应施策:提高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质效
作者:■ 李骥达
摘 要:全媒体时代,网络舆论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涉军舆情频发多发,提高涉军舆情引导质效显得尤为迫切。本文在阐述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工作面临挑战和需要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涉军舆情引导质效的方法路径,以期为营造良好网络涉军生态提供借鉴参考。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方法路径
全媒体时代,随着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互联网裂变式、立体化传播态势奔涌而来,涉军舆情的生成模式、传播方式也随之发生深刻变革,加之西方敌对势力长期渗透破坏、恶意攻击,互联网这个意识形态斗争的“主阵地”“主战场”早已刀光剑影、暗流涌动。如果舆论导向稍有偏差,就可能给意识形态安全、社会稳定、军政军民团结等带来严重影响。如何在全媒体时代因应施策,已成为重要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阐述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工作面临挑战和需要把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涉军舆情引导质效的方法路径,以期为营造良好网络涉军生态提供借鉴参考。
一、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工作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网络舆论环境,军内外相关部门做了富有成效的管控引导工作,涉军意识形态领域形势向上向好。但随之呈现出的风险挑战,也值得我们高度关注。如正面攻击与软性渗透交织、斗争载体和传播渠道多元、话题敏感诱发群体情绪、技术赋能带来现实挑战等,都为开展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考验。
(一)涉军议题越来越成为挑动舆论情绪的燃点爆点
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接收终端空前平民化普及化,“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舆论点,广大网民更多地通过网络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对人民军队有所作为的强烈期盼意愿。特别是军迷群体对军事动向关注之快、关注之广、关注之深,成为网上一大现象。一方面,广大网民对我军建设重大进展、重要进步欢呼雀跃,期盼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军队推出的改革政策、组织的军事行动、宣扬的先进典型,一经媒体报道、网民转发,往往瞬间□□□刷屏霸屏,引发点赞叫好。另一方面,军队具有特殊政治属性和地位作用,作为被高度关注的群体,动辄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很多和军队、军人、军属直接关系不大的事件,都会被有意无意地突出关联。比如,某地一学生因琐事与同学发生冲突被殴致死,网上流传死亡学生的父亲是退役军人,并渲染“保卫祖国15年却不能保护儿子”的悲情,后官方发布通告证实,被害人的父亲并非退役军人。近年来,网上还不时出现借“军人婚恋问题”“军地个别纠纷”等涉军偶发事件,发泄各种不满情绪的现象,引发网民围观,有的还借机生事,放大负面舆论声浪。一个小小的事件经过全媒体平台的报道,可能瞬间引爆境内外舆论场,这对涉军舆情引导的时机分寸和方式方法提出新的要求。
(二)软性渗透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呈现愈演愈烈态势
西方一直把价值渗透作为推行“颜色革命”的重要方式,并不断变化方式手段,企图在悄无声息中影响民众主流价值和认知,对我进行遏制、干扰和破坏。随着全媒体时代网络传播更加通达化、大众化、匿名化,一些敌对势力将传统的电台广播、报刊夹带等渗透模式,转向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领域,舆论攻击呈现立体渗透、多点“突防”的显著特征。同时,过去一段时期敌对势力倾向于培植意见领袖,在某些议题上和我进行正面交锋,全媒体时代则更多地采用普通账号“水军”方式伪装身份、策应发声,议题设置、力量运用、话题引导、情绪控制更加隐蔽复杂。此外,还有部分媒体、个人在我主流媒体评论区采用“刷屏控评”“转发规避”等方式置顶传播利于他们的消息,削弱我官方公信力、引导力。上述渗透特点,“逼”着我们探索做好涉军舆情引导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三)“去中心化”传播特征给舆情监测引导造成影响
全媒体时代,以行业、地域、身份等社会标签分类的人群,通过互联网形成利益相关群体,网络传播从“广场式”公开散布转向“茶馆式”隐性发酵,涉军舆论的声源高度分散、言论相互碰撞,正常情绪表达与恶意攻击同在,普通网民诉求与幕后推手操纵并行,军内“曝光”与军外“吐槽”交织,不少信息真假难辨、莫衷一是。一方面,基于移动终端的舆情数据难以全面采集和监测,很多碎片化信息在不同平台出现,难以发现源头且蔓延速度快、失控风险大,传统“禁、删、封”的舆论管控手段不仅效果大减,而且可能引起负面效应。另一方面,社交媒体下信息分享更加隐蔽,传播主体言论、思想、情绪呈现出圈子化、私密化和群体极化等显著特点,圈层之下的潜舆情难以全面捕捉和精准识别,一定程度上增大了舆情监测引导的难度。
(四)技术赋能成为影响舆论斗争趋势的基础支撑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创新,元宇宙、隐私计算、卫星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异军突起,给涉军舆情引导工作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2022年俄乌冲突中,利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操纵音视频、图像或文本内容,产生误导效果的深伪技术,颠覆人们“眼见为实”的传统认知理念。目前,有不少人工智能团队和企业都致力于研究识破深伪技术,一些国家也把“事实核查”平台作为影响和掌控舆论走向的重要“武器”。牛津大学研究报告显示,美、俄、德等国都在利用社交媒体大数据进行舆论操纵。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防范化解上述舆论攻击上还需探索新路径,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体系,加强科研技术应用,强化涉军舆情引导,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二、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工作需把握的原则
全媒体时代,涉军舆情引导工作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政策性、创新性,需要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当前涉军舆情的特点规律和风险挑战,努力营造良好的舆论生态。具体要把握好三个原则。
(一)坚持从政治和大局上把握
网上无小事,事事连政治。网络涉军舆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影响干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坚定政治意识、强化纪律观念,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决不为敌对势力的拉拢腐蚀所动摇,决不为网上杂音噪音所干扰,决不为网上不良情绪所左右。要始终强化政治家管理舆情的意识和能力,思考问题、筹划工作、推动落实,都要善于用政治观点和政治分析方法观察处理。对那些与受众息息相关、关乎官兵切身利益的话题和言论,要尽可能地把复杂情况、发展走势、关联信息、潜在风险预见好研判好,监测分析要参透政治背景、政治动因,引导处置要预判政治影响、政治后果,有针对性地搞好防范,做到谋事在先、科学应对。
(二)遵循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和内在机理
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是一门科学,必须按照规律办事。事实证明,对待网络舆论,简单应付、盲目蛮干一定会出大问题。要遵循舆论生成、扩散和发生影响的传播规律,研究掌握舆论引导工作的内在机理,减少开展涉军舆情引导的盲目性。诸如网络舆论传播领域的蝴蝶效应、首因效应、塔西陀陷阱、破窗效应、流瀑效应,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以真取信,情理交融”“疏堵结合,以疏为主”“快速介入,精准回应”“周密调查,解决问题”等方式方法,都应熟练掌握,切实把握网络舆情的演变规律,提升涉军舆情引导能力,使各项工作始终建立在科学务实的基础之上。
(三)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在涉军舆情引导工作上也体现得尤为明显。“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导向。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生态的参与者、建设者,涉军舆情引导工作的本质就是一场网络时代的群众工作、人民战争。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发动群众,走好网上“群众路线”,通过最广泛的宣传动员,引导和鼓励网上“沉默的大多数”为党发声、为军正言。通过宣扬练兵一线典型事迹,讲好新时代强军故事,让革命军人成为国家、军队形象的代言人,让爱党爱国、传递社会正能量的声音自觉从网民中迸发出来,形成最广泛的网络拥军团体、统一战线,最终赢得舆论主动。
三、全媒体时代提高涉军舆情引导质效的方法路径
在传播技术汇聚交融、传媒介质有机聚合、媒体终端相互兼容、表现形式综合运用的全媒体时代,要顺应时代潮流、增强阵地意识,从强化舆论引领和文化支撑的战略高度,积极思考和探索加强涉军舆情引导工作的方法路径。
(一)抓方法创新
灵活高效的涉军舆情引导,既要有舆论传播实力做后盾,也要有丰富实用的策略方法做支撑。在意识形态斗争领域,我们的技术手段相对滞后。比如,专业的舆情分析系统、指控作业平台、舆论进攻武器等,与美西方等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差距。在当前“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格局难以短期扭转的情况下,更应该强调“剑法胜人”的制胜理念。要充分认清复杂严峻的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直面网络舆论传播困境,在遵循舆论引导规律的基础上,真正掌握并熟练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整合传播资源,强化议题设置,创新话语表达,更新策略战法,积极拓展对外话语空间,多措并举优化内外传播战略布局。
(二)抓技术运用
透过2022年的俄乌冲突可以看出,智能化、数据化的舆论战时代已经到来,智能机器人、深度学习、算法推荐与5G、社交媒体、大数据、物联网等颠覆性技术深度融合,赋予舆论主体迅速、廉价、大规模操纵舆论的巨大潜能,使得弱势一方也能发挥出攻心夺志、影响认知的“软杀伤”效果。涉军舆情引导工作要着眼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聚焦未来舆论战场“无人、无形”“类脑、控脑”“精算、云算”等特点,加快融合发展转型升级步伐,推动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创新不断实现突破,全面激活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力,形成更加高效高能的内容生产、分发、传播优势,逐步构建起自己的信息技术高地,更好地引领网络舆论,不断增强涉军舆情引导工作的话语权、主导权。
(三)抓人才培养
全媒体时代,智能化、智慧化、智库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舆论博弈背后的人才较量愈发重要,也对涉军舆情引导人才的素质能力和专业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加快高素质、专业化新型舆情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涉军舆情引导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加快谋篇布局,通过多层次、多类型的培养工作,进一步完善专业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覆盖舆情引导组织指挥、全媒体运维采编、全网舆情分析研判、智能技术开发运用、证据采集集纳分析等多层次立体化的人才队伍,为提高涉军舆情引导工作质效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四)抓军地协同
涉军舆情引导工作是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网管部门、网络媒体、广大网民和部队等。要讲究协同作战、合作合力,牢固树立全党全军“一盘棋”的思想,打好“组合拳”,站在服务国家政略、军队战略高度,调动方方面面力量共同参与、分兵把口、整体联动,健全完善战略传播体系和军地协作机制,完善信息共享、会商研判、联动处置等合作交流框架,不断提升管控舆情风险、引导塑造舆论能力,形成治本抓长的良好态势。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院)
责任编辑:姜兴华